关于学案导学编制的研究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对学案导学的编制的基本环节和编制原则进行研究总结,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教学模式和规范。
  【关键词】学案导学;尝试学习;三级学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导学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念。现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学案的“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很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各种教辅资料中也大多采用这样的一种模式。但是,许多名曰“学案导学”的学案设计,存在机械粗糙、简单拼凑、利用率不高等明显问题,更有甚者干脆变成了习题训练。这些问题并非学案导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很多教师在进行编制的时候对学案导学的定位出现偏差,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成长的阶段性,没有掌握学案导学最优化编制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所致。
  1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1.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 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如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材料等,通过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而获得,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1.2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过程中,是按照辩证唯物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教学程序上具体地体现出来。尝试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又都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过程中,使学“学”的内因和教师“教”的外因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最佳教学效果的取得。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尝试教学理论有鲜明的特征,归纳成两句话:“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2学案导学编制的基本环节
  学案导学的正确编制能够充分体现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案导学的编制中有五个基本环节:
  2.1制定目标: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定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一次备教材、备学情的一次备课。在目标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准备情况、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学什么和怎样学、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
  2.2编制学案:根据内容不同,学案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学案往往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要编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的学案,且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3预习尝试: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根本,采用复习回顾的形式,与要学到的新知识相联系;用预习性学案做好旧知识储备和新知识预习,给学生直观示范预习的过程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学会圈点批注重难点,尝试思考分析归纳问题,引导学生作简单的尝试练习。
  2.4课堂突破:根据预习学案的反馈情况,掌握学生的疑惑点和薄弱环节,依托课堂学案,创设课堂情境,有效地突破重难点问题。课堂上要把自导(自做)与互导(讨论)严格分开,先逼其自做,产生困惑而后讨论,讨论后教师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否则还没有自做就想依赖别人,降低学习效果。
  2.5检测反馈:预习和课堂上的学案必须收回来教师进行查阅。学案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通过查阅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指导,不检查难以落实教学的效果,无法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将学生学案必须留存,装订成册,建立学习档案,方便于学生的复习。
  3学案导学的基本编制原则
  在实际运用中,学案导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预习型学案、课堂型学案和检测型学案,亦可称之为“三级学案”,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编制原则。
  3.1预习型学案:预习学案的质量是预习有效性的保证。预习学案的设置要梳理已有知识的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也可以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启发性原则,服从學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3.2课堂型学案:首先是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其次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联想质疑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最后要创设适当的情境,对于内容重难点和学生易错点、疑惑点加以突破和必要的强化。
  3.3检测型学案: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题目的设计选择要少而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要注意检测型学案并不是简单的习题练习,更要体现知识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构建起知识体系,切忌自测提升学案与预习学案、课堂学案脱节。
  学案导学的三级学案,不限于一节课必须完成,也不一定必须在课堂内完成,一切以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为最根本的目标。
  4学案导学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告诉我们: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导学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显著地提高教学的效益,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学案导学设计通常采用一人主备、集体讨论的方法,但由于工作量较大,集体讨论有时会流于形式:如只备教学内容忽视教法;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而有些学生不仅完成了第二天的“课堂研讨”,甚至连作业也做好了;教师每天不仅批改作业,还要抓紧时间在课前检查“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每份学案要收发两次;常常感到为难——有些课的学案比较容易设计,而概念课的学案实在很不好搞……
  这些问题可以逐步解决,如采取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情、利用分组负责的形式让全体教师参与、保留电子文档建立学案档案、优秀学案导学评比等方法,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提升。另外对于各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课型学案导学模式也需要加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使之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和范本,便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崔其升,谢金国·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5
  [3]金红卫·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08年11月26日
  [4]“尝试教学”专辑--《人民教育》2011年Z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关键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
期刊
素质教育提了多年,可是雷声大,雨点小,基层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安全和学业成绩,却丝毫不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我们县,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怕学校出安全事故,担责任,明确表示不提倡学校举行运动会,也不准学生郊游,(曾因某学校春游,学生溺水死亡,每生赔偿30多万的先例)甚至有些学校不准某些学生上体育课和课间操(指部分特异体质学生),很怕出现意外,招惹麻烦。  还有許多老师为了抓紧点滴时间辅导学生
期刊
【摘 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有别于其他学科。具体说来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课堂教学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三、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是要把语言文字作为关注重点,同时要注重内容、结构、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的赏析。  【关键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语文学科的性质历来就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较
期刊
【摘 要】“过程性目标”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最为显著和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这一目标将以往数学教学中的“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以“高中数学过程教学”为话题进行浅谈,在谈论自己对此的观点和看法的同时,期望与同行之间有所交流,共同进步。  【关键字】高中数学;过程性;情境设置;针对性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
期刊
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的导入,巧妙设计,还应搞好课堂结尾的精心安排。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一节课能否把“口收好”,对一节课的成败也是十分重要的。  搞好课堂结尾的精心安排意义重大。首先有助于学习知识系统化。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通过归纳、总结,能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印象,有助于知识系统化;其次,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既将结束时,通过小结,清理思路,对重点知
期刊
【摘 要】历史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相关内容,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发挥其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伟大祖国产生亲切的依恋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依恋感;自豪感;责任感  历史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史,悠久灿烂,内容丰富。几千年的传承,蕴含了我们民族深厚的情怀。这种情怀扎根于人们的灵魂,生生不息。  历史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抓的最紧要的是教学,最重要的是安全,而把学生的德育忽视了,导致我们在重视教学质量质量的同时,常面临一些尴尬的情形如学生“礼数不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责任意识不强;品质不健全”,学会撒谎,不讲诚信等。针对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把教育学生作为自己的一种神圣使命和探讨多种德育途径,注重生动活泼的形式等措施。  【关键词】德育;师德;责任意
期刊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学生从语文阅读中丝毫体会不到阅读所带来得愉悦与快乐,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则又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并总结了几点体会和方法。  1 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创新,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创造性教学,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
期刊
2008年11月27日,梅河口市教育局和梅河口市进修学校,在我学校开展了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的研讨会。我和湾龙中学的生物老师在会上做了两节示范课,我讲解的内容是《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中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以及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一般方法,并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本节课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