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美特色课程”的学校课程休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mh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课程的变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江苏徐州市振兴路小学在“兴美特色课程”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基于兴美文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通过构建兴美物型文化,打造兴美校园;凝练兴美精神文化,培植学校“三美”文化生态;探寻“振民育德 向美而兴”的路径,凸显学校个性化育人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兴美特色课程中”中绽放独特的美。
  【关键词】兴美特色课程 课程体系 个性化育人
  一、建构学校目标体系
  (一)确立学校发展目标
  江苏徐州市振兴路小学于2018年9月建成使用,占地面积32989平方米,建筑面积24100平方米。学校建筑美观、设备先进,有完备的师资力量,杨平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建校之初,学校根据区位特点、师资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结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制订了学校发展规划:构建兴美物型文化,打造兴美校园;凝练兴美精神文化,培植和谐的学校“三美”文化生态;探寻“振民育德向美而兴”的路径,培养“大智、大勇、大气、大义”的振兴人。
  (二)明确学校育人目标
  学校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大志、大勇、大气、大义”的学生,教育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促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具有独特美的自己。
  二、文化引领课程建设
  学校体系的构建根植于现实的教育问题,着眼于当下及长远的教育需求,更基于学校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特色文化。学校校风校训为“振民育德,向美而兴”,“振民育德”出自《周易》,意思是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行。“向美而兴”意为向美而生、向美而行、向美而兴。基于校风校训、目标愿景,学校设计了“兴美特色”的课程体系,并着力打造学校的物型文化,释放教育之美的正能量。首先,建设学校文化景观,营造以文化人场域。其次,建设学生展示连廊,打造学生成长空间,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拥有自信、张扬的个性。
  学校布局精心设计。各功能室美观洁净,彰显特色;宣传橱窗、黑板报、电子班牌内容丰富多彩;师生书法、美术作品,点缀出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现代化教育设施带给全校师生一个探索世界、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
  三、兴美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兴美特色课程体系总括
  该课程结构从落实学生的素养看,直指育人目标。我们从不同学科,设置其对应的特色课程,直指培养“大智”(爱学习、善思考)、“大勇”(有责任、敢承担)、“大气”(广兴趣、会审美)、“大义”(懂感恩、乐助人)的学生。
  (二)兴美课程规划
  “兴美特色课程”课程体系,直指育人目标,保证所有学龄儿童都享有学习课程的权利,通过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道德情感,成长为一个积极的爱学习、善思考,有责任、敢承担,广兴趣、会审美,懂感恩、乐助人的小公民。
  (三)兴美课程结构
  学校依据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打破壁垒,将三级课程整合融通,围绕“大智”“大勇”“大气”“大义”四大领域,开设基础类、拓展类、品牌类三类课程,施行必修与选修两大修习方式,聚焦“大志、大勇、大气、大义”的育人总目标,统一构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兴美特色课程”体系。
  1.基于国家基础课程,让“五美”落地生花
  “兴美学科课程”推行“1 X”模式,“1”即为国家基础课程,“X”代表教师围绕国家课程自主开发的基于儿童需要,指向核心素养、突出学科特点的多门延伸课程。各学科基于特色追求,教师根据学科的独特优势、独特资源及对学科的独特理解,开发课程,在不同年级以必修的方式开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衔接、有梯度,形成了涵盖整个年级和不同年段的系列基础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这一课程体系中实现能力的长线生长。“五美”课程包括“尚美德育课程”“诵美言语课程”“完美智趣课程”“创美艺术课程”“健美体育课程”五大板块,兴道德之美,育健康人格;兴智慧之美,明百龙之智;兴体魄之美,强健康体魄;兴艺术之美,树远见卓识;兴劳动之美,立耕耘树艺。从而有机融合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了我校独有的课程体系,最终指向让每个学生绽放独特的美。
  2.探索学科拓展,丰富特色課程
  (1)创新“兴美节日”,努力营造校园文化课程
  “兴美节日”课程以“传统节日课程”“现代节日课程”“校园节日课程”为互动主题,努力营建校园文化课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课程,带领学生寻求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精神。现代节日课程,指利用近现代以来确定的节日,比如五四青年节、学雷锋纪念日等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美的品行。在此基础上,学校创新校园节日,如成功举办的“体育节”“数学节”等,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展示学生特长,让每个学生绽放独特的美。
  (2)做活“兴美之旅”,着力落实研学旅行课程
  “兴美之旅”是具有“兴美课程”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体验性、生活性,我们努力做到“一校一旅一特色,彰显个性与快乐”。学校按年级确立了六大主题,分别是“走进大自然”“读书之路”“探寻历史之旅”“了解家乡”“科技之旅”“走进农科院”,走进学校紧邻的金龙湖公园、徐州博物馆、徐州革命教育基地、徐州农科院等,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学生“学”得扎实,“研”得尽兴,“旅”有所获,“行”有成长。
  (3)丰富“兴美社团”,深入优化兴趣特长课程
  兴美社团课程为选修课程,有以“生活小主人”为目标,拓展“修身”类课程;有以“人文小专家”为主题,落实“语言”类课程;有以“科技小达人”为契机,推进“思维”类课程;有以“艺术小明星”为舞台,实现“艺术”类课程;有以“体育小健将”为平台,推动“健康”类课程。
  学校已开设国球乐园、活力飞扬啦啦操等20多种社团课程,给予学生适合的土壤、阳光、养料和环境,让他们自然地、不断地生长,学生就一定能够绽放独特的美,就一定能够成长得更加优秀。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学校的课程建设自2018年9月起步,分阶段逐步实施,如今已初显成效。
  (一)学校内涵逐渐丰富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赋予学校独特气质,隐于学校的一草一木之中。兴美文化,使师生的心理状态饱满而富有激情,使师生的行为积极健康,使师生向真、向善、向美,使学校处处和谐圆满。师生能基于兴美文化而大智、大勇、大气、大义,同时也富有人性的本善与智慧,充满无穷的魅力。
  (二)教师队伍能力显著提升
  兴美文化最终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科研型的、专家型的教师队伍。一年来,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研教学活动,创新了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评比活动的方式、途径,激发了教师发展内生动力,建立完善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快车道。学校有100余人次在省、市、区各种竞赛中获奖。我们要通过兴美文化的建构,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式,使教师真切把握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育人质量明显提升
  自学校启动课程建设以来,学生变得自信、乐观、懂礼仪、学习能力增强、个性特长发展体现充分。学生先后获得七彩语文杯书法比赛“特等奖”,多人在全省金钥匙科技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多人在省级机器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等。学生的节目也多次走上市电视台。学校校风纯正,学生道德品质良好,三个学生获评“江苏好少年”称号,一位学生荣获“徐州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兴美特色课程建设必将推动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有效运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一  和大多数人一样,洪霞觉得自己这大半辈子活得既有幸又不幸。五十六年来,她就像绝壁上一道狭深岩缝里的石头子,尝透了世间凄清孤苦,可也享受到绝对的现世安稳。不管外面如何风云激荡,她始终在岩缝里安然度日。当然难免有狼狈的时刻,雨水急急地渗透进来,浸没她,凝闭她,以致她以为也许永远就这么泡在水中,直至融成一粒沙。可每次用不了多久,外面就风平浪静,岩缝四周慢慢地沥干,一切如往昔。  钱老太事件,经过半年
当今世界,智能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创出一个分享、合作、创造、创新的新时代。创造性思维能力将会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能力,价值观将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智能时代的新变化、新挑战,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以及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这种模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生活原型中又往往掺杂了许多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把这些无关因素剔除,形成对数学的本质理解,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最好在重视生活化的同时,更要重视数学化,也只有从数学化的角度加以理解,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数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第一次教学在创设情境时是这样设计的: 
【摘要】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活力思考是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要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因此,无论以何种途径培养空间观念,都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活动经验为“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架起了桥梁。以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复习拓展”为例,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讓学生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听读教学,指教师通过朗读将书面语言转换为语音信息,帮助学生把已有的口语经验和书面语言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取丰富的阅读经验。这种借助有声语言的听读教学是对视觉阅读的重要补充,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听读 儿童 阅读经验 语感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据美国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研究发现:儿童对母语的
[摘要]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识字与文化积淀应是同时并举的。为解决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重点不突出、识字受“冷落”等问题,笔者认为,可多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在学习中发现识字的乐趣、窍门,感受汉字的魅力。活动体验、经验体验、字理体验是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体验学习策略。  [关键词]识字教学 体验 发现  一、找寻体验学习的身影——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1.识字重点不突出,识字、阅读两分
[摘要]美术作业的单调、空洞、不知道怎样表现让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头痛。很多学生对美术作业采取应付的态度,很少积极参与。美术作业“二次创作”可让很多学生受益。学生在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第一次作品的效果和自身特长,选择相应的二次創作处理方式。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作业 二次创作  美术作业可以看到学生的纯真心灵世界,他们看到的社会、生活和想到的社会、生活都有着自己的角度。每一
阅读是一场在特定场合下的心灵之旅,尤其是小说类型的文本,由于其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关系的交叉联系,很容易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会让学生产生多重性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阅读本身即存在的吸引力。教师要借此吸引力引导学生以一种清晰的逻辑思维理解文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近来,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过程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著名生本教育研究专家郭思乐教授认为,语文课要解决:“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阅读是思维的依托,换言之,就是通过有目的性的,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来解决课内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  许多名师名家在进行阅读教学
[摘要]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高频错误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寻求错误的根源,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及学生思维的门槛,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剖析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高频错误 思维门槛 解惑释疑  在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高频出错、“久治不愈”的问题。虽然教师苦口婆心,想方设法地讲解这些问题,但有些学生总是不断重复着“错误的故事”。  一、“祸”从题出  收集学生做过的练习,发现有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