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下学校转型发展的整体设计实践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智能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创出一个分享、合作、创造、创新的新时代。创造性思维能力将会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能力,价值观将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智能时代的新变化、新挑战,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以及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
  聚焦我们所在的区域,深圳昂首蓄力即将再次腾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效能”对于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开放、人本、服务、体验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特征更加凸显。如何设计未来教育?如何重塑教育生态?为了让今天的学生、明天的成人更好地适应和驾驭未来的未知世界,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龙外”)面向未来的教育设计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前瞻思想为教育和学生注魂


  设计思想就是设计学校的整体育人思想、办学文化、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希望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魂灵。
  设计思想的来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首先,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其次,切记“三个符合”,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校办学实际。最后,校长要对教育本质有自己凝练的、独特的、诗意化的教育表达。如龙外的教育理念是“美好教育”,它建立在“期盼受过教育的人们因教育变得更加美好”的信仰基础之上,把“教育,让生命更美好”作为理想追求,其有“四将”“三性”:“四将”即将尊重人的天性作为教育起点,将培育人性作为教育核心,将培养生活能力作为教育基石,将美好生活作为教育价值导向;“三性”即天性、人性、个性,顺应天性、培育人性、激励个性。

二、智能空间为学习赋能


  思想需要外显,这就是环境文化的建设。“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有一种无形的影响、熏陶、感染的作用。
  一是遵循四个原则。(1)整体规划配置,设计环境必须在学校思想文化的大框架下进行构思,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例如,龙外的办学理念是“与美好同行,与国际接轨”,外化出来的美好校园就是有着传统文化滋润和国际文化视野的文化品格。(2)教育结合审美,从审美的高度去设计和改造校园,让学生看到的东西成为他生命高级成长的文化基因。龙外校同的整体设计、布局、格调、色彩等,都给人一种现代、雅致、时尚、舒适的感觉,更好地表达学校教育理念的“初心”:“让学生有美好记忆”。(3)遵从儿童视角,学生们才是校园的主人,在校园环境设计上,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是否真正从儿童和教育者的需求出发,能否为学生成长、教育的发生提供更多可能。(4)凸显文化主题,龙外校园叫“三味”(国际味、书香味、人文味)美好校园,体现出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魅力。
  二是重视教室文化。在龙外,每个班级都有班名、班训、班徽、班歌、班服等一系列的班级文化。教师和家长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教室打造成润泽教室,呵护学生生命成长。
  三是环境需要留白。学校一词在古希腊就是闲暇,无言和留白才是美的最高境界。所以,龙外校园设计更有做减法的勇气,如此打造一种首先是干净,然后是清雅优美精致的环境文化。

三、优质师资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


  学校办学思想落地的根本在人。学校办学思想只有被每一个团队组织的所有成员认同、接纳、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一是设计教师团队。龙外以打造“三有教师”(有教育情怀、有开阔视野、有专业理性)的美好教师为培养目标,通过“三三途径”规划实施途径,即发挥三种力量:文化的力量,学术的力量,团队的力量;通过三条途径: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专业写作;开展三项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专家引领工程,项目研究工程。同时,价值引领辅以评价激励措施,让所有教师拥有共同角色定位和集体人格。
  二是设计管理团队。面向未来的教育设计,学校管理者应具有人文、科学和攻坚治理素养,这是龙外管理者核心素养要求;龙外行政管理团队有“四个三”要求,即三有(有领悟力、有执行力、有沟通力)、三会(会策划、会沟通、会表达)、三讲(讲德行、讲规矩、讲大局)、三达成(实、新、优)。
  三是设计家长团队。通过编印“家长文化手册”,制定家长美好密码,开设幸福家长学校,开展“三个一”活动(每月一次家庭教育讲座,每周一个家长工作沙龙.每天一次家庭教育咨询),开发家长必修课等,引领家长美好成长;丰富家校共育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主题沙龙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家长提供帮助,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家庭与学校同频共振。

四、创意课程为核心素养落地铺路


  教育的原点是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成长,自然也成为课程与教学设计思考的原点。
  一是设计课程理念。“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课程的设计当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追求知识习得、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人格健全的并重融合,促进每个个体更好地体验当下的成长快乐和未来的美好生活。
  二是设计课程图谱。课程图谱的设计基于四个要素思考:取一个好名字(便于识别和传播),结一串葡萄(系列化),走一段路程(有延续性),留一份空间(有拓展性)。
  三是设计教学理念。未来的教学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中心,“采取开放、灵活、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四是课程与教学变革实践。对于课程与教学变革,龙外在实践中探索出“12345”的路径。“1”是围绕一个核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成长。“2”是做好两个规划,规划课程理念,“尊重差异,多元选择,自主发展,各美其美”;规划课程图谱,构建“多元、开放、系统”的“玉兰花”特色课程图谱,2017年9月,在深圳市中小学首次课程评选中,“玉兰花”特色课程体系荣获第一名。“3”是课程开发要坚持三个原则,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相结合,适切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4”是实现四个突破,理论上突破课型界限,探索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融合;时间上突破统一分配,探索实施长课、短课、微课;空间上突破地域界限,充分调动运用校外实践学习场所和家长及社会资源;学科突破壁垒界限,尝试综合教学,学科间相互支持。“5”是探索“五I”教學,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的“五I”美好教学模型,在课堂重组“信息( 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 inquiry)、方法(idea)和智慧(intelligence)”五个要素,该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课程与教学变革承载着时代变革的需要,也体现了美好教育理念落地的生动实践。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将成为每一个生命美好成长的沃土。

五、德育活动为成长增添活力


  学生在校园不仅仅只是学习,它更要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成长,多姿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够呈现出丰富的育人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美好成长。
  龙外的活动设计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与学生兴趣爱好、生命成长相结合。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机会。
  二是与学科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德育活动设计时应该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校园,走向充实而丰盈的生活,从而使我们的学生获得认识世界的整体视野。
  三是局部和整体相结合。活动设计兼顾不同层面、层次的学生需求,做到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如淑女节只在二年级和七年级开展,绅士节只在三年级和八年级开展,科技节就在全校开展。
  四是学校和家庭、社区相结合。建立“开放办学”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具有超前思维,培养学生适应、理解和创造未来的能力;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具有全面发展观,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应对复杂问题的道德力、情感力等。
其他文献
生本课堂就要以生为本,给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然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学习同样的知识,却常存在“优生吃得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问题。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生本课堂的教师,我们更要正视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将学生之间的差异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让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使之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企业管理和市场意义来讲,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每门学科都是一个品牌,所以第一堂课的营销非常重要,它往往取决于这个品牌的最终客户——学生,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最终的拥有者和消费者,只有征服了客户,也就是让学生们完全接受,才能建立学科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归属感。  耐克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有光辉的形象。  麦当劳为什么有魔力,因为它有光辉的形象。  教学和企管,有些方面是相通的;课堂和市场,有些层面上是相同的。
“含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文化。含蓄,使人更加谦逊;含蓄,使人更加亲近;含蓄,使人得到尊重。含蓄,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然而我们并没有过多去参悟这样的文化,使得人们对含蓄这种文化理解成了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薄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随着统编版教材的推行,课文中
[摘要]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训练,教师对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落实都是以直接、粗暴、生硬的方式展现的,都误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关注了、训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就可以顺势提升。其实,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认知能力,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逻辑过程,只有让学生扎实地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本文提出要链接学情,复习融通中理解语文要素;整体把握,概括提炼中感知语文要素;逻辑关联,梳理串联中强化语文
【摘要】实施“新忠义”读写融合主题微课程,意在打通读写之间的壁垒,整体设计读写学习活动。打开阅读空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打开思维空间,搭建有效的读写支架;打开活动空间,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创设的项目情境实践活动中,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创造性灵活运用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 项目化 思维可视化  小学语文教材,将“立德树人”一以贯之,着力于“文”的写作,着眼于“人”的发展。“新忠
【摘要】我校美術学科组依托学校的地域环境特点,开发实践园的艺术创想空间,研究户外美术课程,为学校的学生打造了没有围墙的美术课堂。我们对校本课程分写生绘画、就地取材的艺术装置创作、户外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三大板块进行深入探索,初见成效。正如唐代画家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这里开发户外美术课堂教学的校本课程,是顺应自然,让学生们亲近自然,以真自然为美术创作对象的行为。我们要做根植于学生内心的田园
一、阅读历史,一笔巨大的隐形财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设定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的目
【摘要】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能引发我们写作的素材俯拾皆是,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留心观察、注重创设情境、多开展游戏,帮助学生捕捉习作素材,指导他们学会写作。  【关键词】写作素材 观察 情境创设 游戏教学  作为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三年级是学习语言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刚刚接触的作文,他们感到有很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缺乏素材,无话可说,无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也是中华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主要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从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
一  和大多数人一样,洪霞觉得自己这大半辈子活得既有幸又不幸。五十六年来,她就像绝壁上一道狭深岩缝里的石头子,尝透了世间凄清孤苦,可也享受到绝对的现世安稳。不管外面如何风云激荡,她始终在岩缝里安然度日。当然难免有狼狈的时刻,雨水急急地渗透进来,浸没她,凝闭她,以致她以为也许永远就这么泡在水中,直至融成一粒沙。可每次用不了多久,外面就风平浪静,岩缝四周慢慢地沥干,一切如往昔。  钱老太事件,经过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