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基”的“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e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本文以“平方差公式”为载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四基;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宋乃庆教授称,“四基”是对“双基”的继承与超越,基本活动经验获得了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了新课程对能力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向[2].张奠宙先生称,数学的四个“基”是不能分割的,没有单纯的知识,也没有脱离知识的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建立在知识和技能之上,但也具有独立的价值,而学生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是以上述三基为载体,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3].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数学方法的提炼是通过数学活动的发展互相交叉渗透的.
  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来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4].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提高数学素养,合理的数学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与准备
  (一)教材分析
  “平方差公式”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5].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代数式和整式的加减法与乘法之后,对特殊多项式的乘法更进一步的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代数与几何两方面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体会从一般到特殊思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平方差公式和后面的完全平方公式不仅为特殊多项式的乘法提供了简便运算,并且为后续相关知识如因式分解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并且已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和整式的乘法,能用已有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但学生在计算多项式乘法时常常会遗漏某项或在确定某项符号时出错,并且缺少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思维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学生可能存在无法透彻地理解平方差公式本质的问题,也不能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方差公式;理解公式结构和其中字母“a”“b”的含义;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推导和证明平方差公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平方差公式的過程,让学生明确这一公式既来源于整式的乘法,又可用于整式的乘法;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证明方法,体会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便捷;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平方差公式具有强大的简化运算的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以及公式的结构特征,熟练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对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和公式的几何意义的正确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用具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与演示相结合.
  教学用具:幻灯片、黑板、粉笔、彩色卡纸、剪刀、磁铁.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麦麦和兜兜是一对好朋友,麦麦买了10.2 kg 9.8元/kg的糖果,兜兜迅速算出需付99.96元.你知道兜兜是怎样快速计算的吗?这实际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乘法公式有关.
  【设计意图】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很多,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乘法运算,但这两数都是小数,计算起来比较麻烦.这里用它来引出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活动一:复习演练,探索归律
  请学生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并以前后四人为小组讨论后面的问题.
  (1) (x 1)(x-1)=;
  (2) (m 2)(m-2)=;
  (3) (2x 1)(2x-1)=.
  问题1:等式左边的两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
  问题2:等式右边的多项式有什么规律?
  问题3: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上述等式的规律吗?
  问题4:对于上述归律,你有什么问题吗?
  请一名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其他学生补充说明,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总结归律,等式左边的多项式都是两项的和乘以这两项的差,右边是这两项的平方差,总结得出两项的和与这两项的差的积,等于这两项的平方之差,这两项分别用字母“a”“b”表示,结论符号化,这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再用代数的方法也就是多项式乘法法则证明并板书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公式的特征, 这实际是多项式乘法(a b)(a-b)中p=a,q=-b的特殊情况,教师再进一步强调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两项和与这两项差的积等于这两项的平方差,其中等式左边有两个相同的项a,另外两项b和-b互为相反数,(这里称a为“相同项”,称b为“相反项”)等式右边是相同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a2-b2.利用该公式简化计算时,关键就要找出多项式中谁是“相同项”、谁是“相反项”,这里一般需要利用加法交换律变形之后来确定.如果多项式没有上述特征,则仍需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选择合适的知识生长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几个问题,一是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校对计算结果,有问题的及时更正,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培养合作精神,更进一步地掌握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二是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是可以通过观察得出答案的,第三个问题则需要概括归纳,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而问题4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借助“相同项”和“相反项”,对公式的特征进行概括归纳,实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促进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学习活动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1:你能用下面图形(如图1所示)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吗?请同学们动手拼图、动脑思考,小组间合作交流、实践探讨.
  改变图形的位置而面积不变,利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得出平方差公式.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拼图过程, 最后教师再次用网络画板演示并讲解证明过程(如图2所示).
  问题2:现在大家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了吗?
  请学生答,并利用追问的方式使学生自己逐步准确描述出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长为a b、宽为a-b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为a的正方形减去边长为b的正方形的面积.这种利用面积相等来证明平方差公式的方法就叫做等面积法,这个方法能够解决许多类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拼图这个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实际操作中亲身体会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通过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相同的面积培养学生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最后,教师再次演示并逐一说明各部分图形面积的表示方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问题2的提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活动三:例题学习,应用新知
  例1 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2x 3)(2x-3);(2) (-2x-y)(2x-y).
  例2 街心花园有一块边长为a(m)的正方形草坪,经统一规划后,南北方向要加长2 m,而东西方向缩短2 m,请问改造后的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之后教师讲解.
  第(1)问,首先关键是找出谁是“a”,谁是“b”,并且在书写时需注意2x是一个整体,要加括号,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另外可做补充说明,“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甚至更复杂的多项式.第(2)问有多种解法,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深刻理解公式的含义并熟练运用.
  【设计意图】例1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整体意识和换元思想,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例2的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利用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五)学习活动四:急速挑战,应用反馈
  本环节主要设置一个数学活动,如以砸金蛋的方式呈现,每个金蛋对应例如选择、判断、巧算等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主要是为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情况,还可以起到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
  (六)学习活动五:反思回顾,升华总结
  首先,回到起初抛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观点,问题中的两数都接近10,并且与10都相差0.2,把这两数的乘积看成(10-0.2)(10 0.2),用平方差公式便可迅速算得结果.
  其次,从知识层面、过程与方法层面、数学思想层面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如下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哪些知识?对于这节课我喜欢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我还不太清楚?我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我学会的解题方法是什么?这种解题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哪些地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有哪些联系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材中对应的练习题.
  选做题:(1)化简:(x y)(x-y)(x2 y2)(x4 y4) ;
  (2)解不等式:(3x 4)(3x-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在原有的教授数学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意识、思想和人文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数学学科素养.基于新时期课改理念,要想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还需在符合现代学生学习兴趣、素质要求的前提下,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再分析与界定反思,找到更高效、更轻松的解决办法,在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
【摘要】本文对如何将思政工作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适应学院“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为积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我院于2018年9月开始了思政工作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手段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实际意义出发,分析融合的切入点,阐述融合过程的六个方面,形成融合成效分析的数学模型,展示我院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改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思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形成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思维品质  思维是数学学习的灵
【摘要】本课的学习,笔者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先学后教”这一原则.知识的习得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是学生思维的产物,是自身付出后的收获.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摘要】引入数学建模是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本文以返券销售系统设计为案例,通过构造消费效用函数和利润函数设计最优策略模型,利用高等数学中的积分和偏导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引入数学模型对学生理解和应用高等数学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等数学;效用函数;利润函数  1 引言  高等数学是现代各个学科知识的理论基础,其教学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着数学建模的思维方法.极限、微积分、连续和微分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参与水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参与;主体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他们理应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当前的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的参与水平并不高,如何才能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保
【摘要】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想问;敢问;会问;乐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會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古今中
【摘要】数据素养是当今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基础性概念教学为依托,按照数据素养的十个维度,把数据素养教育融入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去.  【关键词】数据素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数学概念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浪潮时代,而信息却蕴含于数据之中,因此,数据素养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Schield(2004)认为数据素养、信息
【摘要】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一直都是重中之重.读题、审题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因此,一定要提高培养学生数学读题、审题能力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读题、审题能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  一、培养学生数学读题、审题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对部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解分析发现,许多数
【摘要】 数学概念形成教学是建立数学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研究数学概念形成教学对深化数学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数学概念形成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具体实例、共同属性、得出概念、深化概念、应用概念.本文将通过以“一次函数”为例简要分析笔者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