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促进信息技术课堂革新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ang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课堂改革战场风云四起,群雄角鹿,大有席卷全部科目之势。自主学习,风生水起,各校谈之色变。而微课恬时地悄然出现,也有先兆。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络广泛应用,及至目前的移动终端相互厮杀正酣……传统课堂败走麦城,众科目改革之风越演越烈。微课,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其广泛流行也得到了众家的好评与推崇。从几何前,微课已经成为在远程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本人针对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应用微课进行了探讨,围绕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在信息技术如何发挥微课的最大作用作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目前微课在我国的主要作为还是基于网络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远程学习,在有效应用微课的基础上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未学知识的探究、已有知识的巩固拓展、重点难点的理解。
  曾记时,信息技术课因为其特殊的教学手段及丰富的教学工具,与众课目不同的教学特色,很早就在课堂中起用了“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与研究。而微课的教学模式也是最早的“自主学习”的手段之一。微课的使用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因为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与微机相结合”,使得微课视频教学很容易就在信息技术课堂实现。下面我就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谈一下我的理解和看法。
  一、信息技术课进行微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1.减轻教师重复教学
  通常信息技术课经常要求教师进行演示,而演示又是教学中重复频率非常高的,在传统课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如何去自我减压或者提高课堂效率又成了我们平时所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制作教学视频,也即微课的萌芽,就成了信息技术课的一手效的手段。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通常会看教师演示或者讲解,也可以通过教材来获取知识,但是这种效率通过比较低,如受课室远近、教师语音大小、周边影响等因素,也比较难发挥学习的自主学习或者自主探讨的习惯。学生使用微课学习后,理解能力,领悟水平也比以后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在制作教学视频的同时,设置相对应的问题或者探讨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探讨,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所以微课提高了学习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3.分层教学,促进后进生
  信息技术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多层次的。学生从小接触的信息技术工具时间都不同,成绩优秀的学生水平不一定高。所以就造就了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层次更具有多样性与片面性。而自主学习,微课的引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适用的。因为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有了微课,他们可以自己选择观看不同层次或难度的教学视频,也可以重复观看,直到把知识掌握。而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高层次的,复杂的任务去完成,这样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正确地学习,所以整个课堂的效率得到很在的提长。
  二、微课并非乱用,也非滥用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其前提与依据。信息技术课堂有多种课型:理论知识课,实践性知识课,作品制作评析课。不同课型对微课的不同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用到微课。如理论性课和作品的评析课,这部分课型更需要的是教师面对面的讲解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乱用微课反而会越俎代庖,形成重复讲授,影响上课的效率与质量。通用需要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主要是实践性知识课型和作品制作课这些偏重实践的课型。下面我浅谈一下几种信息技术课型对应用微课的不同要求:
  1.实践性知识课型
  这类课型如七年级“计算机基本操作”、“畅游互联网”九年级“数据中山—电子表格的使用”等,这种相关类型课型都需要学生主动的探究,动手去实践,可以说是实践性非常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处理日常计算机的技巧。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假如对每一个操作都使用微课可能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动力,以及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也容易陷入对微课教学的依赖。这种类型课题,微课应该有目的发放,比如对于课后或者拓展部分,就可以设置的微课可以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不同层次学习自主选择去学,去探索。
  2.作品制作课
  作品制作课在教材上如八年级“Photoshop海报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等,都是一个学生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和提高知识的课型,同时能在作品制作中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收获信心,得到赞许及肯定。这时候主角应该是学生自己,而非教师本人。教师更应该转变“讲师”的角色,演变成“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研。而微课的运用,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增加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时间,更能够发挥学生的创作、创新精神。但是微课使用也要慎重,应该按需发放,内容也不能过于全面,而应该主要针对难点,或是一些有创意的确实能开拓学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导意义的。微课的内容设计上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显得更为重要。
  自主学习模式,不应只是微课,微课只是自主学习模式实现的其中一种。信息技术课的自主学习模式,不应该只拘泥于微课,更值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深入地探讨更多实现的方法,进一步促进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改革也是一样,微课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运用好微课可以服务课堂,提升课堂。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樂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希望通过微课这种手段的引进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快乐高效,让微课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春天。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使形成性评价发挥兼顾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优势。并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
目的 研究妇科计划生育中取环放环手术中的不良事件及其对策.方法 研究选取接诊时间在2017年度1月-2018年度12月的80例取环放环手术服务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几条建议,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得到实施与应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的内核要求上对于中职生的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作了明确的规定:“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养成独立思考、
摘 要:本文对的含义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落实学习“数学化”教学原则进行探讨,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如何教会学生“数学化”提出自己的教学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  “数学化”的概念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来的,他认为,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数学化”,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本文将在从”“数学化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接触到英语。  关键词: 课堂;策略;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把握好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英语时是练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练习和活动,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接触到英语
摘 要:一节课45分钟,听课的人感觉很快就过去了,可是上课的人却花费了很多精力,用心反复琢磨、设计之后才呈现给听课的人的,备课的时间可能要远远超过45分钟。而无论成功与否,反思这一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只想谈谈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课,并且将课后反思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后;反思  笔者于2014年11月在辽宁省盘锦市第一中学八年14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讲授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
目的 分析对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从我院门诊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取30例,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比组给予一
摘 要:教会学生“数学思维”应该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但是怎样做才能体现这一目的呢?笔者从说题这个角度,以两种常见的课型为案例,展示了一节数学课堂活动,并以此促成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说题;数学教学;数学思维  弗赖登塔尔曾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在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通过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給
摘 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说起作文,教师和学生皆头痛。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共同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摘 要:本文从教书和育人两个角度探讨了解中职学生的必要性。只要了解中职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发掘他们的长处,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成长;也只有了解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我国清代思想家魏源说:“不知人之所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