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zibz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写作能力培养的因素,为学生创设比较宽松的写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学生敢于表达——敢说、敢写、愿写、爱写、好写、乐写。
  
  一、从语文教学中挖掘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写作基本功
  
  (一)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个神奇的方块是汉字的基本单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汉字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会写常用汉字2500个。这些汉字的积累为学生阅读教材和基本儿童读物,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孩子们通过阅读优美的文字认识社会,走向世界。可以这样说,各种文学作品都是富有灵性的,她提供给我们神奇的方块字,更给了我们精彩的作品语言,孩子们熏陶在这些作品中,陶冶在语言文字的神奇世界,只要我们充分把握机会,利用语言文字的神奇和各种作品的灵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就一定能让语言文字的积累越来越多,写作基本功也会越来越扎实。
  (二)重视信息资源的利用。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都是学生获取丰富信息的来源。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丰富的信息资源,以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如,我国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场景,日本3·11地震和核危机之后各国的反应、杭州坠楼女童事件集中体现的社会问题和关爱,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孩子的积累成为日后创作的丰富资源和宝贵财富,从而奠基他们创作的基础。
  (三)运用生活经历。
  小学阶段充满童趣,这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孩子心智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对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童年保持的印象逐步加深,他们这一阶段多姿多彩的生活经历正是创作的极佳来源。因此,利用生活经历培养孩子的写作基本功是非常有效的。如与其他同学相处的经历、游戏的经历、与父母的亲情经历等等,这些都可以灵活运用到创作过程之中,快乐的生活,在孩子笔下也一定是快乐的创作!
  
  二、注重写作思维指导,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火花
  
  (一)重视课内练笔,挖掘学生创作潜力。
  苏教版教材的课内习作一般都有科学性、系统性,每篇习作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写作技巧遵循逐步提高的原则,要求学生能清楚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能自始至终充分利用好课内习作,对我们挖掘学生创作潜力,激活学生创作思维是有很大作用的。在进行课内习作的练笔时,我们要解放学生被束缚的手脚,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空间。如果我们能坚持下去,关注学生创作的成长之路,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坚持日常练笔,珍藏快乐童年。
  随着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日记越来越成为学生的主要练笔形式。日记记载着学生童年的欢乐与梦想,天长日久,日记积少成多,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一天天会潜移默化地提高。我们指导学生写日记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精选素材,以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为主要目的,不要对文笔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个快乐的游戏、一次刻骨铭心的感受、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难忘的人,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日记的素材,成为幸福童年的珍藏。
  (三)全方位提供平台,点燃学生创作激情。
  一些学生由于儿童天性中的惰性,可能缺乏写作的兴趣,创作思维被不自觉地封闭起来了。此时,我们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克服创作的畏惧心态,充满自信地走出“不会写作文”的沼泽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展示的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班级内部征文比赛、优秀作文欣赏、推荐发表、设置“奥斯卡文学”金、银、铜奖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激发他们热情创作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习作,我们要最大可能地打高分,给予积极热情的评价,少打、慎打低分。如果我们在学生的习作方面能长此以往地坚持鼓励的原则,那么,学生作品中的用词将会越来越生动,描写会更加具体,语言会更加丰富,文笔会更加流畅,层次会更加鲜明。
  
  三、调动学生创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发展
  
  现在的学生,有不少人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由此普遍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使我们的写作教学事倍功半。如果能让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与生活,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将会被空前调动起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可以让写作教学穿插在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中进行,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示创作成果提供平台。总之,在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材的灵活使用,立足教材,更要超越教材,使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越来越丰富;要多利用生活情境,让生活成为创作的激情源地;要坚持多种形式的小练笔,使学生的创作兴趣不断提高,让学生的创作技能在不断的训练中水到渠成地提高。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最头疼、厌烦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可见,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让学生乐于表达,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和韵写作在传统文学观念中被视为小技,一者由于其仅是诗学入门途径,有试验的性质;二者由于和韵写作抑己从人,妨碍性情自由抒发.①和韵之弊诚如上言.然一切技艺无不依赖规范而
期刊
“……更鼓频催良宵短,不觉得东方发白天已明。”  委婉缠绵的越剧被轻轻哼起。一支《碧玉簪》,融进缝纫机“咔哒咔哒”的响声里。机针咬住金黄色的、绣着朵朵银色的盛放着的菊花的锦缎,上上下下地跳跃,把这一支江南旧谣同外婆深深的爱一并缝进了即将制成的棉背心中。从出生起,我便与这锦缎所制的背心结下了不解之缘。八月酷热的大暑天,外婆用白棉衣将刚来到这世界的我层层裹住,再套上一件大红色的锦缎背心:在襁褓中牙牙学
期刊
我校外来流动儿童占90%以上,在对我校三年级孩子作文教学中,老师们普遍感觉到,语句不通顺,错别字滥用等现象严重,孩子们的作文能力特别弱。针对我校三年级孩子语言训练中存在
一 文献综述rn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大都从文学或史学这两个角度展开问题探讨刘祁《归潜志》,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rn第一,从文人文学活动出发,从而品评金代文人
期刊
引言rn作为一名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学者和艺术家,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涉及史学、经学、佛学、文字学、目录学、考古学、简帛学、敦煌学、楚辞学、词学、美术史学等诸多领域,而且
期刊
中学的音乐教师师资不足,授课方式古老陈旧,大大降低了音乐课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使音乐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龙头”,必须彻底地转换教学形式,使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心灵真正受到美的启迪。  转换音乐课的教学形式,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 增加讲授必要的乐理知识  我国过去的中学音乐课教授方式大都以“练唱”为主,一节课教会一首歌便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因此许多学生直至
话题作文是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以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联想、想象,不限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限制,给学生更多选择自由的一种新型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所用的材料是引出话题的触媒,是引发学生思考、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  从写作内容上看,话题作文要求比较宽松,学生要解放思想,开拓写作思路,走出就材料写材料的狭小空间,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那么该如何审题立意呢?概
王元化祖籍湖北江陵,1920年生于武昌.在他88年的人生旅途中,虽然长期居住在北京、上海等地,但若论其学术思想渊源,则不能忽视他与二十世纪湖北学术界的关联.王元化晚年曾自叙
期刊
重读《宋诗选注》,无意间注意到过去并未在意的一个问题,即书末戴鸿森先生对此书的补订文字.钱锺书先生在《序》末所附《第七次重印附记》中提到:“第六次重印后,承戴鸿森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