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领合作学习提升物理课堂效率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50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对人才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教育要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应该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物理素养均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的思考.
  1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人的认知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一说法揭示了学生认知活动的重要特点,即将抽象的问题实体化和形象化能促进学生感性认知的形成,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就能更为轻松地提炼出更高层次的理性知识.因此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一是让学生结合形象认知,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从学生的生活事件选材,创设情境,激起学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愿望.
  例如,《直线运动》一课,笔者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播放本班某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两百米比赛中的视频,提出问题:请你来对该同学的运动情形进行分类?因为自己本身就是比赛的参与者或观众,因此学生对此问题的讨论很有激情,参与程度很高.有的说,运动员在有的阶段做直线运动,也有的阶段做曲线运动;有的指出,运动员开始时是加速运动,中段有一段速度没有变化,最后冲刺属于加速运动.就这样,学生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将本课重点之一——运动的分类方法呈现出来.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更为深入地参与讨论和展示,是合作学习有序进行的第一步.
  2提供任务,以学生的目标意识为合作学习导航
  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尤其对于初中生的合作学习而言,他们科学化的学习方法正处于养成阶段,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活泼好动也正是这一年龄段的天性,如何使得合作学习不偏离正常的方向呢?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初,就要将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确通过合作要完成怎样的任务,进而认识到这一过程要做什么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对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有合作价值的子任务由小组在讨论和协作中共同完成,适合个体操作的子任务就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的处理保证合作学习过程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速度》一课,笔者在课前自主预习阶段,给学习小组提供了课堂上即将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研究纸锥的下落速度,并让学生在课前结合教材上的要求准备两个纸锥.虽然只要求每小组准备两个纸锥,但是在小组内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几乎每个小组成员都准备了一个纸锥,具体实验时从中选择两个最合适的使用,其他的留作备用.因为预先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都有了充分思考,因此课堂上围绕“怎样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展开合作讨论时,学生的融入度很高,通过积极的讨论,最后汇总出三种方案:(1)测定纸锥下落一定距离的时间;(2)测定纸锥下落一定时间的距离;③随机对应某距离,测定对应的纸锥下落时间.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操作的可行性等角度进行对比后,从中筛选出更加合适的第一种方案.正是因为预先提供了明确的任务,学生活动得到了目标意识的保障,在合作学习中他们都得到了完美的过程体验,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构建认知
  初中物理强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探究过程的体验,教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有效参与科学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问题出发,依托已有的认知,用科学的方式在合作中进行探索和发现.当然,这一过程的高效进行,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换自身角色,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引领者和合作者,引领学生顺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体验科研工作,感悟物理思想,习得科学方法.
  例如,为引导学生立足于合作学习进行科学探究,笔者对《水循环》这节课的教学是这样来进行设计的.先播放视频:奔流不息的黄河长江、巍然屹立的冰川雪山、浩瀚无垠的海洋、漂浮空中的白云……;通过动态更替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唤醒学生已有水循环的认知,从而引领学生对水循环原理的思考.
  师:请同学们列举自然界里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
  生:水、冰块、雪花、云层、……
  师:水的物理状态可以如何来界定?
  生: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
  师:自然界的水有三种存在状态,那么你们能结合所学,以图表形式描述一下三种状态相互转换的物态转换过程吗?(学生画出相应的物态变化图)
  师:你能用物态变化原理来解读自然现象中水循环的过程吗?请相互讨论.
  在教师的层层铺垫和有效引导下,学生开始进行讨论,在合作中相互启发思维,探索水循环的物理本质,最后在汇报和总结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知.
  物理知识很多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教师启发他们思考,唤醒他们的前概念认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进行科学探究,能有效帮助他们实现认知的同化和顺应.对于很多物理问题,教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来掌握知识,而应该打破常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以切合自身认知特点的方式来构建认知.
  4积极评价,促使学生在反思和辨析中提升合作学习的品质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自我认知能力的高低是区别伟人和庸才的标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反思和内省的能力,在促使学生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同时,能让其更加深刻地把握个体与团队的关系.新课标要求在课程实施时,引导学生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活动来进行反思,并总结和评价,进而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推进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的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过程,就要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一方面可以完善的猜想结论,另一方面也是深度思维的训练.此外,在实验思路的搭建和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整理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以形成性评价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操作过程,在讨论与协作中完善操作.
  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就是一种反思,将这一过程融入合作学习中,有助于学生相互借鉴和启发,进而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调控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在初中物理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有效创设情境,明确学生的目标意识,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这些方法都可以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也值得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进行实践.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了两个教育热词,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联系,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实现知识的构建;而探究学习是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猜想,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对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界定源于不同的分类角度,前者强调学习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运用于各类型学习内容;后者局限于对未知内容进行探究,同时,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合作团队.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立足于合作来进行知识的探究,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能否健康发展,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相应的,探究性教学的正常进行也离不开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当学生驾轻就熟地运用网络热词高谈阔论,当学生旁若无人地刷着微博发着微信,难道为师的我们还单纯地认定,掐断学生买卖行为的链条,就可以阻止学生与金钱产生联系,而守住学生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物理实验来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1信息技术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1.1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  物理教材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内容,缺乏与时代的联系,教师如果只依靠物理教材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物理知识则在人们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得以丰富,所以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很强的联系性.因此,在开展初中物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的竞赛,那末,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理所当然地,生活中也将不会有一个不幸的人.”可见教师在课堂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县(市、区)级督学一般是从局、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然后转任督学,虽然年龄偏大,但曾任领导者居多,是既熟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又具有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的人员,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教育管理、教育实践经验丰富,并且具有浓厚的教育情结。如何充分发挥督学群体在县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县域教育健康发展,宜昌市西陵区教育行政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十年课改,百花齐放.一路走来,在不断接受思想与心灵上的洗礼后,也让我们饱尝了课改中成功的喜悦和感动.褪去了最初的狂热与迷茫,在不断的尝试、反思、总结中渐渐走向理智与成熟后,也让我们再次将焦点投向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堂.在认知上,学生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学情的透彻分析、了解学生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的现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思考”,从而加强学生对认知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