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解读文本例说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和谐德育,是构建校园和谐文化体系,培育“和谐人”的重要途径。一是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二是培养学生干部,增强学生自育自管能力;三是拓展德育途径,提高和谐育德实效。
  【关键词】德育;生本;和谐;中职
  何谓多角度解读文本呢?是指阅读一篇文章,不仅仅是只看到它的某一面,而是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拓展思维空间”,以期达到“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目的,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标给我们提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要求。然而“多角度”这个说法却很笼统,于是课堂上常听见老师问“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则是冥思苦想,或东或西也能说道一些与众不同的感受,就算是进行了“多角度解读文本”了。那么,怎么“多角度解读文本”呢?
  第一、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个角度
  一篇文章我们至少可依从这三个角度去审视它。譬如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我们读后自然要问:作者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弄清“写了什么”是为了“整体把握文意”,即弄清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到“怎么写的”的方法既是为了进一步读懂文本更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即探讨写法,可以作为自己学写作的指路灯。而探究“为什么这么写”则几乎全是语文学习的任务,必须要思考写法和运用此种写法的目的,品味语言的精妙。
  由此可见,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是逐层深入式的,递进式的。因此一般说要按“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个顺序进行探索。因为我们要在明确了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后,我们才能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写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解答这三个问题也是有思路的,就是我们平时上课常用的办法——回答“写了什么”:写人记事类(写的)什么人—做(干)什么,达到抒发什么感情或者反映什么现实的目的;写景状物类(写的)什么景(物)—什么特点,抒发什么感情。
  说明类: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议论类:论题—针对论题所提出的态度主张。
  譬如《背影》一文,读后我们自己可以问自己:文章写了谁?谁做什么?我们回头一想,写了朱自清的父亲,在送儿子上火车去北京的车站上为儿子买橘子的事,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抒发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这样一理,课文的内容就理清楚,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整回答“怎么写的”——我们可以按这样的思路问自己:用什么手法写的?用什么结构写的?用哪些词语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方面写的……一般说从结构、表达、手法、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设问,也从这几个方面的解读:
  第二,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
  以上说的是广义上的“多角度解读文本”,下面就狭义的角度——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论述一下这个话题的思路。
  解读文本内容,就是上面所说的“写了什么”,这是文本阅读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且这个环节又是最能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侧面对文本做出的不同解读,还可以极大的拓展我们的视野,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下面我仅举例来谈一些思路。
  1.从不同的人物出发,可以对文本作不同的解读。读《背影》,我们从父亲的角度看出一片爱子之情,但从“我”的角度,见出的是对当初不理解父爱的悔恨,是儿子的反思,告诉我们在“拥有的时候要知道珍惜”。收获就比单一角度多了一层。由此可见,我们从不同人物出发,抓住文本来解读,“心声”的含义就迎难而解了,无论是从思维的角度还是从理解课文的角度,都获益匪浅。
  2.从事件的不同阶段去解读。叙事类文章所记事件,一般有事件产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背景,事件的过程还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几个环节,多角度的解读,还可以从事件的各个环节上去考察,譬如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记叙的是作者小时候“虐杀”弟弟“风筝梦”的故事,假如我们不急于去看教辅资料,而是立足于文本本身,即这个故事本身分析,首先,我们看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文章写到“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厌恶”,其原因是“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那么我们结合作者所在的时代考察,作者生活在那个封建思想极为隆重的年代,而且又是家里的“大哥”,在那个“长兄当父”的年代,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弟妹,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做法虽说有错,但是还是值得同情的。你看,我们抓住故事情节对文本作全方位的解读,是不是可以拓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呢?
  3.从不同的立场观念出发作出不同的解读。就上面所举的《风筝》一文,我们还可以从世界观历史观的不同角度来解读。譬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够理解哥哥的举措,他是受封建家长制观念毒害,出发动机还是为了弟弟有出息;我们从今天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看,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他人的思想,尊重他人的追求,尊重他人的爱好,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来“虐杀”他人的意志,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从这个角度看,哥哥的举措又是值得批判的。首先是该说不该说,其次是要管又该怎么去管……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哥哥的心理,或者从反观历史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解剖精神”的看法。
  第三、多角度解读文本既要联系时代背景又要结合我们的生活
  阅读作品,要把人物放在作品中,并且要结合作品所处时代解读。譬如读巴金先生的《<家>的序和跋》,我们读到巴金先生从谈自己的对生活看法态度到陈述写《家》的动机目的,明确了这篇内容及写作思路,算是读懂这篇文章了,可以是不是就此打住呢?还可不可以做进一步的解读,作深入一点的思考呢?
  巴金先生谈到了对生活的态度,同时列举了几个人对生活的看法——托尔斯泰:生活本身就是悲剧。罗曼罗兰:生活“为的是来征服它”。鲁迅:生活是一条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便成了路”。巴金:生活是激流,并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
  我们是不是仅仅满足于了解到作家们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呢?我们今天又该如何在现实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来呢?我认为结合实际作一些理性的思考,也是多角度解读文本的一条重要途径。学以致用,把书读活。
  参 考 文 献
  [1]巩尊灵.对多角度、有创意阅读教材文本的几点[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1).
  [2]李晓清.中学阅读教育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1(3).
  [3]张甫亮.中学阅读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9).
其他文献
中西方新城规划建设,总体上相类似。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新城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新城建设上还是反映出不同。本文试图对中西方新城的异同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赏;讨论;总结;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语文课程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使学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创造思维是最可宝贵的思维形式,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核心内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拓宽思路,创造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鼓励引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接收多种信息的基础上,具有综合创新的语言信息的性质和功能,还具有对信息加工组合溶入个性和主观色彩的独特感受和表达见解的特征。但传统作文教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创新能力。作文最具有个性倾向,最能体现人的创新品质,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应特别重视学生作文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能力;个性化;作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创新能力。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小学作文教学应特别重视学生作文的创新。本人围绕这个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从人格包含荣耀与耻辱,宽容与爱憎,进取与平淡,自尊与自谦四方面说起;分别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基本训练三方面叙述了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人格培育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格,有许多的方法与途径,但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采纳,灵活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培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做人的问题,因此对他们加强人格培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作为民族文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阅读材料;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的相关读物,并能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的积累阅读。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
目的:   观察异氟烷、七氟烷急性暴露对E17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挥发性麻醉药影响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机制。   方法:   1.用机械吹打法分离培养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