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的计算问题(二)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674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问题,以求避免这类错误在高考中的重复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
  关键词:等高线 地形图 计算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4
  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问题考察的较多,前一篇文章中谈到有关相对高度,绝对高度的计算,下面再谈谈等高线地形图中其他计算问题。
  1.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地间气温差的计算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
  例如;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 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4.B点此时的温度为18 ℃,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
  A.13.5 ℃,12.5 ℃ B.22.5 ℃,13.5 ℃
  C.22.5 ℃,14.5 ℃ D.13.5 ℃,14.5 ℃
  5.上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答案】3.D 4.A 5.C
  【解析】H坡西北高,东南低,为东南坡,是该地盛行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的区域为山脊,反之为山谷;在对流层,气温直减率为: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 ℃;等高距为200米。该崖的高差可利用计算公式(n-1)d≤ΔH<(n+1)d求出。
  2.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比该闭合线的高度值更高;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该闭合线的高度值,即高的更高,低的更低,也就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原则。 。
  具体如上图所示:
  已知:a  ①如果c=a,则d  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例如(2007全国卷二)
  图 1 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回答 3~5 题。
  3、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C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4、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
  A、M、N B、M、P
  C、M、Q D、P、Q
  5、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 自然灾害是C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答案3C,4A,5C.
  解析:第3题考查学生根据等高线判断相对高度的能力。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R点的海拔介于1200~1300米之间,Q点海拔介于200~300米之间,故这两地的相对高度应介于900~1100米之间,最可能为1000米,即C项正确。第4题考查学生正确判读闭合等值线的能力。读图可知,N海拔介于500~600之间,P介于400~500之间,Q介于200~300之间,这三地的海拔不可能相等;而M位于400和500两条等高线之间的一个闭合等高线之内,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其海拔可能介于500~600米,与N可能相等,也可能介于300~400米;故本题的A项正确。第5题考查正确运用等高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Q位于一个山谷中,且附近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因此在Q地建度假村时应注意防治滑坡,即C项正确。
  练习:读等高线示意图(图4),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1—3题:
  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①同为洼地 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 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a>b,则P的海拔应大于a,Q的海拔应小于b,P为山丘,Q为洼地。
  答案:(1) C (2) C(3)A
  4、读我国某地1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 山地、盆地 B 盆地、山地 C 河谷、山地 D 山地、高原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000m~1667m B 1333m~2000m C 1333m~1667m D 1667m~2000m
  (3)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
  A 2℃ B 4℃ C 小于2℃ D 小于0℃
  解析: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图示显示,甲处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故为盆地;乙处气温中间低,四周高,故为山地。图示等温距为2℃,可推知甲处气温大于4℃,小于6℃,乙处气温小于﹣4℃,大于﹣6℃。因此,甲乙两地温差在8℃~12℃之间,再据气温递减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可估算出两地相对高度可能为1333m~2000m。据等温线原则分析可知,紧邻丙地外围等温线可能为0℃或2℃,故丙地气温最有可能是小于0℃(据“小于小的”原则)或高于2℃而低于4℃(据“大于大的”原则),而不可能是2℃或4℃。
  答案:(1) B (2)B (3)D
  5、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6)
  ⑴ 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 。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 ---------- 。
  ⑵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 是( )
  A.100m≤H<300m B.100m≤H<200m
  C.200m≤H<300m D.100m  ⑶若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 山顶。
  ⑷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支流。
  ⑸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原因是-------------------。
  ⑹该区域的最高点海拔约在------------- 米以上。
  总之,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问题,是高考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值得继续认识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9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班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考试成绩差,这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学困生。从小学语文这门课来说,学困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刚上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后来越学越困难的学生。  学困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弱势群体,关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是贯彻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个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见一些缺乏爱心的孩子和家长,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存在,幼儿没有感恩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一)自我意识强烈;(二)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三)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关键词:感恩教育;榜样示范;身教;情境陶冶法;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师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课堂上的互动必不可少,要提高互动的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同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做好课堂教学中的“问与答”设计,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设计好“问”的艺术性,利用“答”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要求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在
本课题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对初步选择的6种中草药进行近一步的筛选,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的一种,然后将其经过适当的提取步骤后,将提取物添加到草鱼基础日粮当中,进行草鱼养殖试验,研
摘要: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浪潮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创新性思维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从设置合适情境、刺激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改革数学教学模式,转变应试教育模式,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五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内蒙古绒山羊具有优良的产绒性状,是宝贵的种质遗传资源,因此研究绒山羊的绒毛发育机理,探寻与绒毛生长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选取3
大量实验表明,氧化应激引起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是雌性动物体内卵泡闭锁的主要原因。研究氧化应激条件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可以为治疗动物卵泡异常闭锁及不孕提供完
本试验以即将出栏的育肥猪作为试验动物,通过宰前短期补饲足够量的维生素D,研究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对猪肉品质的作用效果。试验动物全部选用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种猪场中体
通过试卷讲评,既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改正错误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在数学试卷讲评中,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去改正,去学习,而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
中图分类号:H319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注重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大胆地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都很重视应试教育,导致很多的教师都忽视“朗读”这一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