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情感管理活动初析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ason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人本理论是
  陶行知的情感管理活动的基础
  
  人本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人本理论认为在教育中要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包括生理、精神和社会交往等。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对以一味追求“社会本位论”中使教育者追随社会需要而失去自我的个性。这就要求做到包括生理、科学、人文、心理、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发展,以及实践、认知、审美、社交等基本能力的发展。
  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非常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而在大半个世纪前的旧中国,教育是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育,在西方留学的陶行知也接受了相关思想的影响。他对旧中国的教育作出了如下的描述:“教书的人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书的人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会人考,学校是变成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必要的,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对于毁灭生活力、扼杀创造力的会考,陶行知已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从人的需求出发,陶行知倡导创造“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学术之气氛、真善美之人格”的“健康、科学、美术、劳动与民主组成这和谐生活,即和谐教育。”他主张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育人,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掌握科学技术、会过现代生活、要求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并提出为中华民族培养“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才。对儿童,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的理论,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勇于创造;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手脑双挥,动手又动脑,在探求中发现真理;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多疑多问,在问问题当中,体现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不带上封建的有色眼镜,培养他们对事实的观察力;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在大千世界里,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从考试制度中解脱出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这六大理论正是从儿童的天性和生长规律的角度出发,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实践能力、认知能力、个性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人性化教育。
  陶行知正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基础,正视人发展过程中生理、情感、道德的需要,反对以同一的标准扼杀人,这正是他管理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有一颗宽容、慈爱之心,以自身的情感感化人、以自身的行动唤醒人,慢慢地将自己的情感、抱负、理想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促成学生的转变,而不是靠严格的制度、空洞的说教、官僚的作风加以管束。
  
  二、 “爱”是陶行知
  的情感管理活动的升华
  
  人人都有感情,人人都需要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爱的实质就是“给予”:给予关切,给予温暖,给予体贴,给予心理的补偿,使他们感到温暖。
  陶行知的爱,可以用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概括。他将对民族、对人民的爱化作对教育事业的动力,陶行知深爱着学生,他每日在外奔波为育才学校募捐经费,深夜十一二点回来后还要到每一间寝室看看孩子们有没有踢掉被子,有没有熄灭烛火。天一亮,他又要同大家一起开“朝会”。而一天辛苦之后,照样只能吃点豆渣、芹菜和糙米饭。他的学生则将他称为“伟大的校长、敬爱的爸爸”。
  不仅是对学生,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当校长的时候,对教师也倾注着满腔的关爱。他看到教师生病,免不了要嘘寒问暖;看到教师因无钱参加学习,自己掏钱为教师添置书本;甚至于是普通的工友生活上的小事,他都要处处关心,以提醒他们注意健康。
  陶行知表现出的“爱满天下”的热诚,使他的管理活动充满了情感魅力,这种情感魅力将他学校的学生们、老师们乃至社会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对育才学校里孤苦伶仃的难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大家庭。育才学校没有今天学校内部如此齐全的工作人员,但是学生和老师的活动却显得井井有条,育才学校的考试从来没有人监考,也没有人作弊,老师评分多了,学生还会自己提出来要求改正。大家争着为集体做事,认真负责。陶行知用自己的爱,让学生们学会了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整个民族。无私的爱使陶行知的管理活动充满了感人的细节,这些细节使今天的我们读起来,心灵仍然为之震撼。
  
  三、 陶行知情感管理活动
  的目的在于从外化向内化的转移
  
  陶行知为管理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他规定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教育学生要做“人中人”,即要做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他自己正是一个有救国抱负、有大丈夫气概、有真善美人格的人。他为了把育才学校办下去,宁愿到处募捐也绝不肯接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恩赐。他教导学生说,我要是向国民党政府低一下头,不要说办一所育才学校,就是十所也能办的起来,但是我们要自己办学校,按照我们的愿望办学校,应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陶行知如此高尚的情操,正是育才学校学生们活生生的教材!也正因为如此,陶行知才能造就出无数的“真人”,他的精神也感化着一代代有抱负的热血青年!
  育才学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是老师。在那样动荡、物质平贫乏的年代里,陶行知完全凭着自己的情感魅力,为育才学校留下了一群优秀的人才。育才学校原舞蹈组主任戴爱莲说:我参观过许多学校,但我从来没看见过象育才的小孩子那样快乐:他们那圆圆的粉红脸颊,发光的眼睛和笑着的嘴巴,把愉快带给所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们。至于他们怎么能靠那种膳食长的好,可真是一种奇迹。每天吃的是两顿稀饭一顿干饭……孩子们吃的长胖了,可是老师却消瘦下去。这不过是表明要生活过的愉快,只靠吃好东西是不够的,还得再加些别的东西,那就是陶博士所供给的了。因为只有对陶博士的理想坚定不移的教员才能忍受这样的牺牲留在学校,拿那样低的生活费做那样重的工作,然而我们是快活的。
  陶行知充满爱心、追求真理、甘愿奉献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和教师受到温暖、感化和激励,学生和老师被外在的情感所刺激,激发了内在的积极性。这是由外在情感向内在情感转化的过程。当外在的情感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内在的情感会由慢慢地引发变为由衷的认同。正是在这种情感的认同下,育才的师生将陶行知的理想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学生有了积极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教师有了行动的精神寄托。学校管理更多的依靠学生和教师的自治。
  
   四、陶行知情感
  管理活动对当今学校管理的启示
  
  人本理论在当今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素质教育的兴起也是这一理论的反映。由于学校是一个人与人组成的团体,教育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发生关系的过程,学校的管理就不可能脱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实质是情感关系,其好坏影响着人的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目前,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制度管理的倾向,对学生和教师更多的是要求严守规章制度,忽略了被管理者的特殊性。学生和教师接受管理,必须经过一个内化过程,譬如要求学生勤俭节约,如果不能从感情上使学生取得认同,就不可能凭借单纯的管理手段制约学生。同样,如果用制度要求老师认真教学,其中的尺度也是无法衡量的。相反,过分的制度化会引起学生和教师心理上的抗拒,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学校的管理效应会大大降低。
  管理者只有激发学生和老师的真挚的、丰富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学校管理者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爱心,不仅对学生充满期望、关怀,也要对教师充满尊重和信任,正如陶行知那样,用自己的爱心感染了全天下的教育工作者,让他们甘愿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事实证明,行动的号召力远比枯燥的说教更有力,只有管理者能以身作则,以赤诚的心面对学生和老师,创造出一个有良好的情感氛围的环境,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积极向上、精神愉悦地工作和学习。
  其次,学校充分运用情感管理,还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有了轻松、愉快、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就会被带到课堂上,感染学生。过去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被形容成主人和物品的关系。教师用填鸭式的方法将科学文化知识硬“塞”给学生,以致于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运用情感教育则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就会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情感、理性、感觉与思想,双方都在理解中获得了沟通和享受。也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再是接受与被接受的,也不是认知操作之间的,而是展开的一场真正的对话与理解。
其他文献
一、 目前“两课”  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两课”教学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很多人对“两课”教学存有偏见,这其中包括学生,也包括一些讲授其他课程的教师。不少学生对“两课”教学不感兴趣,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两课”教学教条化,讲授的知识与现实有差距;第二,认为“两课”教学中讲授的知识没有a实际应用价值,“两课”学得再好,也不会有一个什么证书,对自己将来就业也不会有多大帮助;
宪法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的14门核心课程之一,是法学专业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法律专业课。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而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这是中外各国长期管理国家经验的总结。而要依宪治国,必须提高全民族的宪政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法学教育必须突出宪法学的地位,加快宪法学的教学改革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
世界上每天大约有3000万人使用互联网和在线服务。互联网的普及在世界各地呈指数型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在使用互联网工作和娱乐。这些人不仅仅包括科学家,程序员等专业人
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砖瓦”,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英语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在听、说、阅读理解、作文、翻译等方面。  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对词汇的理解、记忆和使用。学生们常抱怨:单词难记,或一时记住不久又忘了。结果词汇量有限或对某些词的概念掌握得不准确、不全面,往往在听和阅读时不能很好地理解讲话者或作者的主旨或意图;在英语交际和英语写作时常出现语言不够流畅、用词不当的现象,导
安轴是高丽后期著名的学者、文臣,《谨斋先生文集(全)》是他的诗文集。本研究主要运用文化与人格学派代表人物许烺光(FrancisL.K.Hsu)的人格理论对《谨斋先生文集(全)》进行分析,总
增加信息量,这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是四开四版的周三报,版面小,刊期长。因此,怎样利用有限的版面,容纳更多的信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来,在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日本国立横滨大学教授片桐重男曾指出:“培养每一个学生具有能够自己决定应该做什么并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如果说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是“知”的话,那么,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的就是“识”,是自己能够运用自如
近几年,词汇块研究受到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本质上讲,词汇块是“意义”和“功能”的结合体。它是同时兼有词汇和句法特征的半固定结构,是一个从完全自由到完全固
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师范生就业倾向进行了调查,并据此分析师范生就业倾向存在的问题,为引导师范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全新的就业
本文采用优选论的方法对厦门话二字组连读变调(也称为闽南语声调轮回)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厦门话声调轮回现象的优选论解释。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厦门话的声、韵、调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