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节中的精神传承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m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是一篇文字精练、寓意隽永的课文,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是以对文章的深刻认知和准确把握为前提的。下面,我们来细读这篇课文,并结合作者的经历,知人论世,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了解文章内外的故事,以期为朗读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资源。
  这里,教师可以从人物解读的角度来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故事,剖析他们的性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物,并读出他们的特点。本文一共有五个人物:父亲、母亲、姐姐、哥哥和我。那么,这五个人物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首先来看母亲。对于那片闲置的半亩空地,母亲提出:“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几个月后,面对姐弟们收获花生的喜悦,母亲又提出:“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课文对母亲的着墨不多,但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来,母亲可以把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能干贤惠,并且敬重丈夫,还了解孩子们的喜乐和需要,是一位智慧从容的母亲。许地山笔下的母亲,俨然是一位德能兼具的中国传统女性。因此,在朗读有关母亲的字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母亲对孩子们的关爱、对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对丈夫的敬重依赖。
  接着来看三个孩子的形象。这三个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性格。当父亲问他们是否爱吃花生,他们都争着回答,可见他们对于父亲的爱戴和亲近。父亲问:“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性格爽利,快人快语,抢先说道:“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的回答就带有实用主义:“花生可以榨油。”“我”则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回答更加深沉:“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可见年幼的“我”已经是一个喜欢倾听思索、内心沉静、深思熟虑的孩子了,长大后可以成为作家,与年幼时便出现的沉静气质不无关系。因此,在朗读描写三个孩子的有关语句时,应当读出姐姐的快人快语、哥哥的单纯直率和“我”的沉静善思。
  那么,课文中的父亲又是什么样的性格呢?文中父亲的话不多,性格却很鲜明:“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父亲不常来呢?许地山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呢?作者笔下的父亲,名叫许南英,是一名晚清进士,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同时也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战争失败之后,他不愿意当亡国奴,就带领全家搬到了祖籍福建龙溪。平日父亲公务很繁忙,很少参与家事活动,但是在忙碌中,他仍然愿意参加家庭的花生收获节。
  值得深思的是,父亲的性格是很深沉的。但在如此短暂的相处中,他仍然愿意将重要的人生道理讲给孩子们听。首先,他从孩子们最亲近的问题问起,问他们是否喜欢吃花生,花生有什么样的好处。听到了不同的答案,父亲首先是肯定他们的答案——“花生的好处很多”,并教导孩子们花生的最可贵之处:“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让孩子们看到这三样果实的显而易见和花生的低调含蓄,并告誡孩子们要像花生那样不慕虚荣,注重内在。花生的朴实无华和默默结果是父亲最欣赏的品格,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作者的父亲在为官时,不为政绩,不求虚名,只求为民做实事并且严于克己,作风清廉,破除旧习,推行新政,革新当地的教育制度,废除奴隶买卖,拒绝官场行贿,严禁鸦片交易,受到百姓的拥戴。父亲所说的话和他的人格是一致的,这彰显了父亲作为传统士大夫高洁清正的品格追求。同时,他也愿意将这种观念在子女中传承下去,从后面孩子们和母亲都赞同父亲的观点可以看出,全家人都很认同父亲的价值观,父亲在他们的人生当中有很重要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和重视品德的家庭教育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鉴于以上对父亲形象的分析,学生在朗读与父亲相关的语句时,应考虑到父亲的精神气质和他的性格特点,要读出父亲对孩子们殷殷的期盼和厚重的关爱,读出父亲对于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坚守和追求。
  在课文结尾,作者写道:“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谈到深夜才散,可见孩子们多么喜欢和父亲相处,喜欢听父亲讲给他们的深入浅出的大道理,父亲的教育方式深得子女的信赖。显然,父亲留给作者做人的道理,也成为了许地山日后的人格追求,他也是一位朴素真实、追求进步、热爱真理、直言不讳的君子。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是在赞美落花生的品格,更是在怀念父亲,怀念家庭有爱的氛围,感谢父亲带给他的人格影响和价值塑造,这成为他一生的精神宝藏。
  日后,许地山将自己的笔名起为落花生,可见这次家庭聚会对他追求人生价值的影响。后来,许地山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读书,又在北大、清华和香港大学任教。他自始至终都持守着父亲的教导,就是做一个有用的人。他在佛学上的研究让陈寅恪先生都叹服不已,他在妇女议题和中国服装的研究也影响了张爱玲,等等。父亲对于中国士大夫传统价值的守望,给予了许地山一份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影响了他的一生。
  走进《落花生》,走进文中每一个人物鲜活的人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课内课外的故事。唯有如此,才能在朗读者、文本和听众的互动中,在一番深入的解读中,让《落花生》更加深刻,更加栩栩如生。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多元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应适应媒体时代及高校信息化教学新需求,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采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批判式思维,促进学生对现实进行观照,对生命意识进行探寻,形成以问题意识为核心,依托现代多元媒体为载体的多向维度的知识和生命体验,最终达到美育目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 PBL教学 问题意识  一、“大学语文”课
摘 要: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摄影语言技术的革新,林超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学风格,并深深影响了众多新锐导演的创作之路。早期林超贤导演的作品深受二十世纪“香港新浪潮”时期电影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其成名的警匪片,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片中蕴藏的思想价值,都能看出残留的时代印记。自2015年《湄公河行动》上映后,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家国情怀并借助类型片的外衣增加了作品的商业化元素,打破了受众单一的困境,呈现为具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侧重实践,是综合知识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哪些意义和方法呢?  一、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每一堂课教师都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须完成相关的教学要求,但参与学习的学生彼此之间存在很大
课间交流时,许多学生都提到自己在课外补习英语。获得这一信息后,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现:下节语文课前安排一段英汉翻译,肯定会活跃课堂气氛。  上课铃响后,我说出了这一想法。学生们一致赞同,并推选了几名选手现场比拼。“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Li Lin.”……这些简单的对话,选手们翻译得比较准确。可是,当一个学生说“I find my school is beaut
作为佳能(中国)成立15周年的盛会,佳能博览会2012对于佳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前国务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常务副会长井顿泉及佳能(中国)合作伙伴国际著名影星成龙,作为曾为佳能(中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代表,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与亲临现场的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御手洗冨士夫、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共同出席了剪彩仪式。  步入会场,参观者马上就会发
摘 要: 古典戏剧作为中国口头文学的重要形式,一直拥有广大受众群, 而其承载的文学、文化价值更在中西方文化传播、传承、交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古典戏剧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建立在“文化自觉”而不是“文化清洗”上的创造性叛逆就为实现上述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百戏之祖”的昆剧代表作《牡丹亭》的译本为例,谈谈古典戏剧作品翻译中的“文化自觉”基础上 “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  关键词:
《盘古开天地》和《普罗米修斯》两篇神话故事都是人类的重要精神来源,故事的内容和语言都极富特色。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该学些什么,又该如何教好这两篇神话故事,这让我颇费一番脑筋。我静下心来思考、阅读,并借鉴优秀老师的想法,决定把这两篇神话故事以“神话”主题统整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和神话语言的通俗与精妙。  一  丁零零,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开始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神话课。按照教学设
作为读者,我一直很喜欢《枫桥夜泊》。一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诗中那涤荡千年的文化情怀。然而,诗中的文字耐人寻味,诗中的意境更是难以言表,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枫桥夜泊》,实在非常困难。作为教师,我该如何带着学生走进经典呢?  郑板桥富于哲理的“难得糊涂”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其实,小学古诗教学不也是这样吗?诗无达诂。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给古诗中的某些语言现象和诗中的情绪、意境
摘 要: 沈从文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作的作家作品评论集《沫沫集》,坚持以艺术为本位,弘扬文学的本体性;运用直观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体现独特的批评风格;采用人格化的批评方法评论作家作品,体现独特的批评个性;始终贯穿审美追求和对美与善的渴望。  关键词: 沈从文 《沫沫集》 批评风格 审美追求  沈从文是京派代表作家,作为二十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京派作家关注人生,主张文学的相对独立性,与现实和政治斗
沂河的水,极为清澈,一眼就能睹见河底的沙石,自由自在的鱼儿,以及飞翔的鸟雀,还有皑皑白云蓝汪汪的碧空……那番清澈劲儿,直叫人稀罕。那种意境,即便李白杜甫也难以书写。  当然,这是1943年的沂河水。  河边,花儿开得正艳,也欢。最不起眼的苦菜,也顶着小黄碟儿,在炫耀它的俊俏;野草莓,当然更不甘寂寞,花瓣开得异常浓烈,让人付出若干爱意……河水见证着它们的娇媚容颜。  杜月季,在河边洗衣裳,洗再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