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课眼 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双好看的眼睛常常会让一个人看起来精神十足;一篇好的文章常常有一个文眼,通过文眼能更容易地欣赏到文章的精髓。同样一个好的高效的课堂也有它的眼睛,在此姑且叫它课眼。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只要精心预设一个好的课眼,就在很大程度上能打造出一个高效的课堂来,学生往往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那么怎样设计课眼呢?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这个问题能起到一个帮助学生把握全文的作用。在此仅以《孔雀东南飞》为例,预设了这样一个课眼叫学生讨论:刘兰芝被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叫学生去查找资料,以备课堂讨论。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找了很多资料,然后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A组同学率先发言了:
  “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刘兰芝出生于富贵人家,从小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刘兰芝嫁到焦家,带给她的却是更多的折磨、伤感、悲伤甚至是“非人”的生活。然而,她忍了,而这一忍就是几年。不管焦仲卿如何地表白对妻子的生死相依的深情大爱和不复婚娶的决心,也不管他因妻子的离开表现得怎样的悲伤和心灰意冷,焦母意志坚决,不为所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与儿媳妇这样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必欲除之而后快呢?焦母为什么会那样横挑鼻子竖挑眼,对媳妇百般看不惯呢?
  本组同学查到以往大家有如下观点:
  (1)为了继承香火。仲卿是焦家独苗,而兰芝嫁到焦家二三年一直都无后。焦母怕焦家绝后,急于抱孙子,所以要赶走兰芝,好为儿子再娶延续香火。
  (2)为了重振家门。焦家是衰落的大户,刘兰芝出身于平民家庭。焦母一心指望儿子仕宦台阁,光宗耀祖,而一直都没有实现,于是便迁怒于兰芝,必逐之而后快。
  (3)由于“更年期综合症”。焦母五十上下,正值妇女更年期,患了“更年期综合症”,喜怒无常,所以对兰芝的态度如此恶劣和不合情理。
  本组同学认为,婆媳间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她的儿子——诗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是焦仲卿让他的母亲陷入了深深的失望的境地,因为这种失望而使焦母迁怒于媳妇。
  这首长诗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她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可以想象没有男人的日子,孤儿寡母的日子,过的是多么的艰苦。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儿子就是母亲的支柱,是母亲的希望。当焦母终于含辛茹苦地将儿子养大成人,帮他娶亲成家,谋事求职,她该是多么的欣慰和骄傲啊!
  焦仲卿,在焦家日渐衰微的情况下,他的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可是,他却沉醉于儿女私情的甜蜜中,尽管他终日奔走于公府之门,但是透过兰芝幽怨的话语(“留空房,相见日稀”),反衬出仲卿是多么地不情愿,要忍受多少相思的煎熬。从他对兰芝痛苦而无奈的叮嘱“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中,让人感受到他身受羁束、迫不得已又不得不然的两难心境。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能够倾情投注于一个女子,并与她携手共赴黄泉,这份真挚与深沉,真的是很令人感动。他非常明白以自己的性格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实在很难,所以,当他说出“儿已薄禄相”的话的时候,给母亲的心灵震撼是可以想象的。这样的话语,带给他母亲的只有羞怒、痛苦和失望。
  所以,由对儿子的失望而引起焦心、愤激和苦恼,种种情绪纠缠着焦母,使她愈加怪罪媳妇,愈发下定决心要拆散他们,愈发不近情理,冷酷横蛮。其目的就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为儿子求娶“东家贤女”,使儿子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A组同学的发言得到了阵阵掌声。
  B组同学出马了:
  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看待任何一个事物,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地要涉及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依据”莫过于封建宗教规矩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地休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刘兰芝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也许有人会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考虑,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而《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B组同学的发言也得到了阵阵掌声。
  C组同学的发言和B组有所雷同,在此就不一一复述。
  结束语
  不管刘兰芝被告休是什么原因,但这首长诗震撼人心灵的,并不是在这节课上讨论的结论,而是一个简单、普通但也更伟大、更普遍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正是在焦仲卿夫妻的死亡里,让人感到了灵魂的震动,也正是这个原因,刘焦的故事才能千古流芳,打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通过对课眼的精心预设,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起来,学生有资料可查,有话可说,而且发言有其独到之处。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备课中找找课眼,一堂课设置一个高效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以期生成美好的意料之外的精彩。
其他文献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60分,可谓语文的“半壁江山”。 如果一个考生高考作文写砸了,不用说他的高考就失败了,一篇作文定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作文不可小视。  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很重要,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而且能塑造人品人格。要让学生成为有语文素养的人,语文老师必须设计好自己的作文教学。  首先,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艺术,但艺术的高度也得从点滴基础做起。学生进入高中,高一
期刊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如果说诗词是一位娇羞、典雅、藏在深闺的女子,那么考生就是那位含情凝眸,踯躅不安,抓耳挠腮的君子。众多的备考对策、模式探究终不能挽救博弈的颓废。望着“在水一方”的古典诗词,让考生备感“道阻且长”。欲罢不能的无奈,苦苦寻觅而不得的焦虑,让考生视“诗词鉴赏”为畏途,敬而远之。如何疏通考生情感的栓塞,构筑沟通的桥梁,让考生与诗词心有灵犀,情感碰撞,正确解读,是诗词
期刊
初中语文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制订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作文训练来实现的,因此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中学作文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其中,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往往是提笔难书,言之无物,而近
期刊
写人散文就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都要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进而达到写人的目的。自然而然,分析人物形象就成为这类散文的中心目的和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呢?笔者就以高一年级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统观全篇,弄清人物身份  人物形象是复杂多样的,不同身份的人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作者也赋予其不同的情感。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是亲人,
期刊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有幸听了张斌博士《突破课堂——课程标准下教师备课工作改革》的讲座视频。张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详实的教学案例,就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撰写课时教案和设计课程纲领、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如何根据标准设计教学评价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教案的目标设计有了新认识,给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目标设计指出了新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与备考中,看过许多有关议论文阅读指导的文章,总体觉得鲜有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于议论文阅读的方向与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发现议论文阅读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的专业性、知识性、陌生感特别强,阅读的障碍很多,难度亦很大。要想判断命题是何种错因,如,偷换概念、乱拉关系、夸大其辞、意思弱化、无中生有、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是非颠倒、偶然必然、已然未然等,并非易事。那么
期刊
着手对文言文的复习备考有一段时间了,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解读、探索、实践,我对文言文的复习有一些切身的感受,下面就从高考的角度谈一谈我对文言文复习备考的点滴体会。  一、认真解读考试要求  在进行系统的复习之前,先从整体上解读文言文的高考考试要求,根据2012年版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总体要求在降低。具体考查对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信息筛选,要点归纳
期刊
所谓结构化预习,就是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从理论层面分析,组织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也会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结构化预习的重要意义  结构化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结构化预习是课堂生动活泼的探究学习的前奏;结构化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遵循自己的思路,去对文本获取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阅读过程。个性化阅读的精神主旨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活动更适应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认识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理念  莱布尼茨说
期刊
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必修课,是语文教学的正道,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时常见到脱离语言的架空分析。教师对品味语言重视不够,学生对品味语言无所适从,不知该从何品味起。本文试对品味语言的几个维度加以探讨。  一、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指语言能准确地传达表达者心中或者客观实际意思的特性。汪曾祺说:“语言的惟一要求便是准确。”至少,“准确”是语言表达的首要要求、基本要求和重要要求。品味文本语言的准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