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必须注意的问题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tzyj_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与备考中,看过许多有关议论文阅读指导的文章,总体觉得鲜有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于议论文阅读的方向与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发现议论文阅读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的专业性、知识性、陌生感特别强,阅读的障碍很多,难度亦很大。要想判断命题是何种错因,如,偷换概念、乱拉关系、夸大其辞、意思弱化、无中生有、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是非颠倒、偶然必然、已然未然等,并非易事。那么怎样的阅读训练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那就是在议论文阅读训练中要做好“五注意”。
  (1)注意文本术语。文本专业术语通常是文本论述对象或与之相关的词汇,它们往往很难理解和记忆,常常是读过之后即被忘却,读完全文,更不知道所写内容和信息。这样,就会因无效阅读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带来麻烦和不安,进而影响阅读的正常进程。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将这些术语标志出来,就能有效地克服读后忘前的困惑,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本的结构和内容,直接为解题准备条件。因此,在阅读议论文时注意文本术语,边读边将它们逐一标出,这样将极大地提高议论文阅读的效率。
  (2)注意文本修饰限定词语。不论是自然科学论文,还是社会科学论文,它们都力图传达最准确、最科学、最到位的知识信息。而要完成这个目标,作者在论述时必然采取很多起修饰或限定作用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向读者传达清晰准确的信息。如果没有这些词语,那么语句表述的信息将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完全改变。命题人就是抓住这些语言特点和规律,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分析能力。因此,在阅读文本时,要准确把握其中的信息,就必须对文本中起重要作用的修饰限定词加以防范,一边阅读一边将它们标出,这样有些命题的判断就迎刃而解。
  (3)注意一个信息的不同表述和句子的言外之意。议论文的命题是灵活的,命题人在表述文本中某个信息时,不采用原句原词,而采用与之相似的词汇去表达,或将原句的言外之意表述出来,以此考查学生是不是机械地阅读。不知变通,囫囵吞枣,生吞活剥,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文本提供的信息的。因此,这类命题的难度系数更大,要求的阅读能力更高,学生只有认真阅读,仔细推敲,才能过此一关。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有的学生将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述视为不同意思,或将不同意思的相同表述视为同一意思,是非倒置;有的学生忽视了言外之意,误认为无中生有。在阅读中多长个心眼,就少犯一次错误。
  (4)注意一个选项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的语段。在阅读训练中,经常发现学生误判某个题支,常常是因为只抓住了某个语段的信息,而忽视了其它语段相关的表述,这样就造成对某个选项的误判。因此,对议论文要注意总体把握,全文探究,只执一端、不及其余的做法,常常会犯错误。在阅读议论文时,注意前后联系,在解答问题时,不要妄下无中生有的结论,要从不同的语段寻找证实。
  (5)注意培养议论文的阅读语感。语感是有偏向的,有的人喜欢读小说,有的人喜欢读散文,有的人喜欢读诗歌,有的人喜欢读今文,有的喜欢读古文,除个人兴趣爱好之外,语感不同罢了。对学术性的议论文,也要有与之相配的语感,因此培养较好的议论文阅读语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去培养呢?主要是大量地、反复地去阅读议论文,而且不读则已,一读必通,不通不止,长此以往,必然培养出好的议论文阅读语感。
  议论文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很多,各人有各人的情况,但要很好地解决议论文的阅读,上述“五注意”不可不注意。
其他文献
海明威的小说向来以“电报体”著称,因此,《桥边的老人》这篇短篇小说也就具有言简义丰、含蓄蕴藉的语言特点,以及不疾不徐、不瘟不火的叙述风格。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小说中大量使用的隐喻手法。隐喻是一种隐藏的比喻,是指将意义由某一事物转移至另一事物,在两个好像无关的事物上所制造的转义。从更深层面上说,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钢丝
期刊
提到“语文”,很多人就会想到“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有耕耘之无收获”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有块心病难除: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语文教师也辛辛苦苦地教课本、批作业、编试题、讲方法,结果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语文渐渐被边缘化了。  近几年来, 我对校内外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分析,自己琢磨思考,竟然医治了我的心病。我突然感觉到,这些“个别”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我无法推翻的“必然”
期刊
几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面对素质教育,让21世纪的中国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呢?  首先是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一)人才观。语文教师要树立“行
期刊
紧张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经结束,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些天的收获,发现了不少我们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篇考场作文的成败。  一、整洁的卷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也总是强调卷面的重要性,可是许多同学却是不以为意。不少人会觉得在高考语文赋分项中根本没有卷面分,所以就不需特别重视。可是在高考阅卷尤其是作文阅卷实际中,评卷专家组多次向评卷老师强调一定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语文教师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问题上反复斟酌、精心设计。我认为,教学环节中有如下的注意“点”,值得广大的语文教师重视与探讨:  一、找准基点(即“教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参不放,对教材毕恭毕敬,对教参唯唯诺诺,以致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全”的现象,俨然一桌“满汉全席”,教师的“苦口婆心”越发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期刊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60分,可谓语文的“半壁江山”。 如果一个考生高考作文写砸了,不用说他的高考就失败了,一篇作文定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作文不可小视。  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很重要,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而且能塑造人品人格。要让学生成为有语文素养的人,语文老师必须设计好自己的作文教学。  首先,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艺术,但艺术的高度也得从点滴基础做起。学生进入高中,高一
期刊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如果说诗词是一位娇羞、典雅、藏在深闺的女子,那么考生就是那位含情凝眸,踯躅不安,抓耳挠腮的君子。众多的备考对策、模式探究终不能挽救博弈的颓废。望着“在水一方”的古典诗词,让考生备感“道阻且长”。欲罢不能的无奈,苦苦寻觅而不得的焦虑,让考生视“诗词鉴赏”为畏途,敬而远之。如何疏通考生情感的栓塞,构筑沟通的桥梁,让考生与诗词心有灵犀,情感碰撞,正确解读,是诗词
期刊
初中语文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制订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作文训练来实现的,因此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中学作文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其中,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往往是提笔难书,言之无物,而近
期刊
写人散文就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都要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进而达到写人的目的。自然而然,分析人物形象就成为这类散文的中心目的和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呢?笔者就以高一年级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统观全篇,弄清人物身份  人物形象是复杂多样的,不同身份的人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作者也赋予其不同的情感。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是亲人,
期刊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有幸听了张斌博士《突破课堂——课程标准下教师备课工作改革》的讲座视频。张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详实的教学案例,就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撰写课时教案和设计课程纲领、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如何根据标准设计教学评价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教案的目标设计有了新认识,给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目标设计指出了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