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60分,可谓语文的“半壁江山”。 如果一个考生高考作文写砸了,不用说他的高考就失败了,一篇作文定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作文不可小视。
  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很重要,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而且能塑造人品人格。要让学生成为有语文素养的人,语文老师必须设计好自己的作文教学。
  首先,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艺术,但艺术的高度也得从点滴基础做起。学生进入高中,高一、高二就要安排他们写周记,一周一记,写出一周中最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是练笔的最佳场地,也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坚持力的最好方式。周记每两周检查一次,但光检查不批改也不行,你还得找出每篇周记的亮点,好的周记也就情不自禁地细批细改,写出励词嘉语加以鼓励,借此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要语文老师多花点时间,多花点心血,和学生一样坚持才行。这样,高二下学期写最后一篇周记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写出留恋之记,把两年周记作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用心珍藏,一辈子不忘。
  其次,布置作文题要切合实际,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我的作文题分两类,一类是自己命题,一类是教材上“表达交流”模块的作文题。先说自己命题,高一时,学生刚进入高中,又刚经过十天的军训,所以我的学生高中第一文作文题是“高中生活的第一天”或“我已经是高中生了”,亦或是“军训感悟”;高二,这是我们学校从“立志成才”到“故土情深”的层次教育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的关键时期,高二第一文,我的学生就会写“畅想高二”或以“感恩”为话题作文;高三了,学生斗志昂扬,你追我赶,我会安排他们写“我的高三”,意在让学生认准目标,找准努力方向,立下远大志向,报效祖国。这几道作文题很有必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思想健康向上,何乐而不为?另外,可安排学生写一点评论,如“我看别里科夫”,“我心目中的鲁迅”等,也可安排他们写一些场景,如“听雨”、“节日”、“站台”等,还会安排他们写续写,如《边域》续写等,这些写作均安排在相关教学之后学以致用,学生自然兴趣不少。再说依教材命题,我认为新教材的作文训练编排较好,每个训练都主题明确,有的放矢,如“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等,作文题一般设计五道题,有命意作文,有材料作文,有图表作文,还有半命题作文等,形式多样,学生可自由选择,必修五册教材,学生至少在每册中训练两个专题。有了这10个专题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分清文体,明确写作目标,且能掌握多种技巧,比如记叙有细节,议论有观点,抒情有真意等,所以,教材中的作文训练不能忽视,我们在统考中也会采用一些专题来考查。
  再次,最重要也是最辛苦的一件事是批改作文,有的老师不爱布置学生写作文,就是因为作文难改。的确,像我的学生高一、高二周周有周记,每学期至少5次作文训练,每一次作文批改,从标题到结尾,从文章布局到文章思路,从组词到成句,包括标点符号,每一句每一点,我都要认真批阅。有问题处要指出并改正,佳妙出也要写出欣赏意,最后还有50字左右的点评,有时改一篇稍长的作文就会花掉十几分钟,一个小时改五六本,真的是“苦不堪言”。一次,一位数学老师看见我在改作文,好长时间都没改完一本,他打趣说:“张老师,你改一篇作文,我至少要改20本数学作业。”是的,大作文一定要细批阅,这样老师才会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和写作层次,学生也才会有收获、有兴趣,每一个学生写了作文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真批阅和真心帮助,所以老师要认真批阅。说实话,每次作文批阅,如果全是老师一人全批全改,确实是件痛苦的事,但虽“痛苦”,却也乐在其中,没有老师的付出,学生的成绩是提不高的。但每次作文,包括周记,都这样改,时间显然不够,我的作文批改分三种,第一种是我的全批全改,哪怕再艰难,每学期本人至少全批全改3次学生习作。第二种是略改,部分作文和周记采用略改,就是通读全文,指出亮点和明显不足,用A、B、C等次标示作文质量。第三种是学生交换改作文,此班与彼班,同一班级各组成员之间交换,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认真批改同学的作文,要指出标题好坏,有无错别字,错别字应标识并让习作者改正,用波浪线标出佳词妙句,然后写出评语,这种作文批改方式有趣有效,全员参与,但次数不要过多。
  另外,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还有学生的成文习惯和书写,每次作文我必强调“先构思,后行文”,也必强调,字数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文面清洁,少写错别字。相信这两点,大家都做得不错,我就不多讲了。
  以上即是我的作文教学之路,多年实践,亦颇有效,在此与大家共勉。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下工夫。而要做到这一点,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慢功夫,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是一种“缓”的教学艺
期刊
汉语成语博大精深,数量可观。在高考题中,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总反应在记忆这些成语时,耗时耗力,而效果甚微。究其原因,还是抓不住成语的特点,只记皮毛,碰到具体的句子,总是分析不到位,因而也判定不了对错。其实,记忆成语也有一些捷径可循。  成语大都源于古代诗文,有一些成语还明显地带有其初始语境的特点。所以一些“出身”于否定句式中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肯定的句子里。有些成语有其约定俗
期刊
学校推出名师讲坛,第一讲由刘艳清老师主讲,题目叫做《生命是一棵开花的树》,主要讲述了刘老师这些年由一名为爱情而献身的青葱教师成长为一位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过程,刘老师声情并茂,坐在下面认真聆听的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肯定也是深有同感,那就是:每一棵树都想开花。为师如此,为生又何尝不是?  我帮学生在网上订购了一批书,书被寄到学校的时候,我从进入办公室的班上学生中随便抓了一个帮我整理,然后自己赶
期刊
在语文课中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作文中,发现许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感到头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呢?从教多年,我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列出供同事们参考。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郁闷的现象,已经上课几分钟了,有些学生还是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有的东张西望,对老师讲的知识心不在焉,有的睡意朦朦,把语文课堂当作一个休息的驿站,有的干脆奋笔疾书,做其它学科的练习题。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语文的状态,课堂的开场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正课开讲前的情境设计。  一、用音乐来导入  学生可能不喜欢枯燥的文
期刊
海明威的小说向来以“电报体”著称,因此,《桥边的老人》这篇短篇小说也就具有言简义丰、含蓄蕴藉的语言特点,以及不疾不徐、不瘟不火的叙述风格。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小说中大量使用的隐喻手法。隐喻是一种隐藏的比喻,是指将意义由某一事物转移至另一事物,在两个好像无关的事物上所制造的转义。从更深层面上说,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钢丝
期刊
提到“语文”,很多人就会想到“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有耕耘之无收获”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有块心病难除: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语文教师也辛辛苦苦地教课本、批作业、编试题、讲方法,结果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语文渐渐被边缘化了。  近几年来, 我对校内外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分析,自己琢磨思考,竟然医治了我的心病。我突然感觉到,这些“个别”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我无法推翻的“必然”
期刊
几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面对素质教育,让21世纪的中国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呢?  首先是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一)人才观。语文教师要树立“行
期刊
紧张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经结束,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些天的收获,发现了不少我们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篇考场作文的成败。  一、整洁的卷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也总是强调卷面的重要性,可是许多同学却是不以为意。不少人会觉得在高考语文赋分项中根本没有卷面分,所以就不需特别重视。可是在高考阅卷尤其是作文阅卷实际中,评卷专家组多次向评卷老师强调一定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语文教师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问题上反复斟酌、精心设计。我认为,教学环节中有如下的注意“点”,值得广大的语文教师重视与探讨:  一、找准基点(即“教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参不放,对教材毕恭毕敬,对教参唯唯诺诺,以致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全”的现象,俨然一桌“满汉全席”,教师的“苦口婆心”越发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