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备考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手对文言文的复习备考有一段时间了,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解读、探索、实践,我对文言文的复习有一些切身的感受,下面就从高考的角度谈一谈我对文言文复习备考的点滴体会。
  一、认真解读考试要求
  在进行系统的复习之前,先从整体上解读文言文的高考考试要求,根据2012年版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总体要求在降低。具体考查对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信息筛选,要点归纳,中心概括,作者观点的概括与评价。
  1.理解与筛选信息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120个)在文中的含义与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2)理解文言文中各类句式的用法(被动句、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等);(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以及做到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归纳、概括,并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2.对选材的把握
  对历年高考试题的解析,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从经典史籍中选取,所选文段均是人物传记,文面较为浅易,个别生僻字句都有注解。选材多为廉吏、义士、忠臣、勇将;材料所涉及的人事或为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或是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等,既符合传统的道德规范,又有现实教育意义。
  二、复习备考的策略
  1.扣紧课本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名言名句默写,都来自于课内。因此,对文言文的复习就要扣紧课本,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虽然高考不会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我们应明确,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2.精当的做题方法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几个方面。所以,我们在解题时应注意做题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词类活用现象“壮士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中,“死”不可作“杀死”讲,否则有悖情理;“死”应该是动词,解释为“为……而死”才通。
  古今词义虽有较大差异,但现代汉语毕竟是从古汉语中发展来的,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可以省去不少麻烦。古代汉语中一个单音节词的几种意义,往往分别包含在由它组成的现代汉语的几个双音节词中。例如“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要解释其中的“允”字,就可以先联想含有“允”的词语:允当、公允、平允……,这些词义都可分别代入,可见,把“允”讲成“公平”是可行的。
  3.学会抓关键词
  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关键词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或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应文章的深层含义。所以,在阅读中要学会抓关键词,尤其是翻译题。例如“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在这句话中,抓住“病”, 名词,“病肥”,即肥胖病,名词“肥”作“病”的定语,后置;“争”, 读zhènɡ,通“诤”,诤谏,规劝。这样就很容易进行翻译了,即翻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4.学会猜读
  根据“上下文”原则和“已知”原则,阅读时要大胆的对文本进行猜读、猜解。例如《琅琊王顽鲁》中“此黠儿也,当有所成”。“黠”既有褒义“聪慧”,又有贬义“狡黠”。根据上下文原则,依据后文“当有所成”,应当取褒义。
  总之,对于文言文的复习,功夫在“课内”,我们要重视教材,用好课本。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应吃透高考考试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驾驭好课堂的动态,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最后,愿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复习中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学自得的本领,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提到“语文”,很多人就会想到“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有耕耘之无收获”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有块心病难除: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语文教师也辛辛苦苦地教课本、批作业、编试题、讲方法,结果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语文渐渐被边缘化了。  近几年来, 我对校内外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分析,自己琢磨思考,竟然医治了我的心病。我突然感觉到,这些“个别”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我无法推翻的“必然”
期刊
几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面对素质教育,让21世纪的中国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呢?  首先是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一)人才观。语文教师要树立“行
期刊
紧张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经结束,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些天的收获,发现了不少我们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篇考场作文的成败。  一、整洁的卷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也总是强调卷面的重要性,可是许多同学却是不以为意。不少人会觉得在高考语文赋分项中根本没有卷面分,所以就不需特别重视。可是在高考阅卷尤其是作文阅卷实际中,评卷专家组多次向评卷老师强调一定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语文教师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问题上反复斟酌、精心设计。我认为,教学环节中有如下的注意“点”,值得广大的语文教师重视与探讨:  一、找准基点(即“教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参不放,对教材毕恭毕敬,对教参唯唯诺诺,以致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全”的现象,俨然一桌“满汉全席”,教师的“苦口婆心”越发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期刊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60分,可谓语文的“半壁江山”。 如果一个考生高考作文写砸了,不用说他的高考就失败了,一篇作文定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作文不可小视。  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很重要,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而且能塑造人品人格。要让学生成为有语文素养的人,语文老师必须设计好自己的作文教学。  首先,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艺术,但艺术的高度也得从点滴基础做起。学生进入高中,高一
期刊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如果说诗词是一位娇羞、典雅、藏在深闺的女子,那么考生就是那位含情凝眸,踯躅不安,抓耳挠腮的君子。众多的备考对策、模式探究终不能挽救博弈的颓废。望着“在水一方”的古典诗词,让考生备感“道阻且长”。欲罢不能的无奈,苦苦寻觅而不得的焦虑,让考生视“诗词鉴赏”为畏途,敬而远之。如何疏通考生情感的栓塞,构筑沟通的桥梁,让考生与诗词心有灵犀,情感碰撞,正确解读,是诗词
期刊
初中语文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制订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作文训练来实现的,因此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中学作文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其中,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往往是提笔难书,言之无物,而近
期刊
写人散文就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都要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进而达到写人的目的。自然而然,分析人物形象就成为这类散文的中心目的和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呢?笔者就以高一年级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统观全篇,弄清人物身份  人物形象是复杂多样的,不同身份的人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作者也赋予其不同的情感。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是亲人,
期刊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有幸听了张斌博士《突破课堂——课程标准下教师备课工作改革》的讲座视频。张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详实的教学案例,就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撰写课时教案和设计课程纲领、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如何根据标准设计教学评价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教案的目标设计有了新认识,给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目标设计指出了新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与备考中,看过许多有关议论文阅读指导的文章,总体觉得鲜有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于议论文阅读的方向与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发现议论文阅读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的专业性、知识性、陌生感特别强,阅读的障碍很多,难度亦很大。要想判断命题是何种错因,如,偷换概念、乱拉关系、夸大其辞、意思弱化、无中生有、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是非颠倒、偶然必然、已然未然等,并非易事。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