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x1989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其本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在探究性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明与创造的基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重要的教学依据。现行教材与新课标同步,在编写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非常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能灵活地处理教材。
  其次,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与最终归宿,一切教学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与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动机,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再次,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生物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在二者间找准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增加探究的可信度,鼓励学生探究,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目标,学有成效。如在腌菜的过程中,坛子里会出现大量的水,这些水是哪里来的?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时,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农作物萎蔫,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烧苗现象,这又如何解释?这些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二、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与观察为主的学科,运用实验来探究物质的规律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发现规律与真理,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实验,亲自操作实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1.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这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第一,操作的定向,即学生对基本操作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需要教师在平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向学生讲清基本的操作要求与要点。第二,操作的模仿,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模仿,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既是对前面定向的检验,同时又是后面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示范与指导,精讲精练,以使学生更规范地操作。第三步,操作的熟练,即学生灵活地运用、完整与规范地操作。
  2.设计探究性实验。步骤主要包括: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材料,分析论证,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教师要找准实验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进行验证,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提问是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石。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思维留足空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使课堂真正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学生的独树一帜。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对学生思考与提问的过程加强指导,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如教师可在新知旧识联结处、知识的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再次,教师要科学评价,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一味打压会打击学生提问的信心,使学生逐渐丧失问题意识。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先要鼓励学生提问的勇气,再对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重在引导,好的问题要表扬,鼓励学生多提问、勤提问、会提问;错误的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问题加以修正。
  总之,教师要注重生物学科特征、研究学生特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重要目标,对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责编 高伟)
其他文献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但提问仍旧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提问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是在定子静止两坐标系下分析交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的一种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它避免了许多复杂的矢量变换与计算,并且对系统参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为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
摘要:中职英语教学相对于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难度更大,更有挑战性,这是由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人都是感情动物,学习优秀的重点高中的学生有情感,同样,中职学校的学生也有情感,于是我想到了从培养学生好的情感入手,让情感教学为英语教学服务,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学生能逐渐愿意学习英语。同时,情感教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要求,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青睐。事实证明,情感教育在英语教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课文丰富的情感信息源和一切有利于情境创设的因素,运用自己的情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的情,创设氛围,以最终达到情景交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途径有:培养兴趣,创设故事情境;诱发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易于理解,创设画面情境;渲染氛围,创设音乐情境。  【关键词】教学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画面情景音乐情境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
9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外宣布,正式决定对中美接地故障断路器制造和经销商侵犯美国帕西、西姆公司(Pass&Seymour,Inc.)专利一案进行调查。四家中国企业被列为被告。
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干式铁心电抗器在电力系统、城市配电系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免维护、阻燃等优点,是目前我国的城市电网首选设备,具有广泛的发展
《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作品表现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固之间复杂的矛盾斗争。本文从政治关系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文本作
<正>在&#39;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39;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日新月异发展的电气和自动化领域对工程项目和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的速度、质量、规范等提出
期刊
主要探讨了一种新颖的气体压力传感器在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上的应用,及其设计和制造要点,它满足了检测功能,可以取代传统的压力表,减少漏点,提高了开关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