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律到自律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分发了新的表演区服装,教师向幼儿明确了游戏规则:“进入表演区的幼儿每次只能换一套衣服,换好衣服后,要记得挂好自己的衣服。”幼儿进入表演区后,便开始争抢衣服,毫无秩序可言。优优说:“别挤,挤了谁都不能玩了。”但无济于事,随后教师教育了幼儿,并告诉他们争抢就会关闭表演区。幼儿表示会遵守规则后,教师才允许幼儿继续游戏,之后幼儿表现良好。
  案例中教师采取了严肃的说教方式教育幼儿,出于畏惧心理,幼儿能够遵守规则,但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只有一位幼儿有规则意识。这说明太过严肃的方式只会让幼儿在表面上遵守规则,而不会真正将規则内化于心。
  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为了解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规则意识的现状,我分别从4所幼儿园随机抽取了25名中班幼儿,共确定了10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在中班角色游戏规则意识层次的研究中发现:“规则的认识”这一层次的幼儿占全部幼儿的93%,“遵守规则的愿望”占全部幼儿的73%,“遵守规则成为内在需要”占全部幼儿的15%。在不同性别幼儿的规则意识研究中发现:对于“规则的认识”“遵守规则的愿望”“遵守规则成为内在需要”三个方面的调查中,女生所占百分比均高于男生,规则意识层次越高,相差越大。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要点。
  第一,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规则认识能力较强,有遵守规则的愿望,但遵守规则未能成为内在需要。这与中班幼儿所掌握的词汇量较多相关,他们基本能够理解教师所强调的规则。为什么认识规则却不遵守规则?分析幼儿心理可知,幼儿服从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免惩罚,所以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能自觉遵守规则的幼儿少之又少。当部分幼儿违反了规则,且教师没有给予回应时,其他幼儿极有可能模仿不遵守规则的幼儿。
  第二,幼儿性别与规则意识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明显。在学习规则方面,男生和女生对于规则的认识,与家庭教育、兴趣、教师培养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在愿意遵守规则和将规则内化方面,女生在有压力的环境下会比男生更遵守规则,这与女生的性格更希望得到教师表扬有关。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儿童的发展是由“他律”到“自律”的一个过程,中班幼儿处于“他律”阶段,很难较好地做到“去中心化”。一旦脱离了有压力的环境,男生、女生都会依据自己的情绪进行选择。
  由研究结果反观遵守规则成为内在需要的幼儿,发现其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中班是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至关重要。部分教师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存在误区,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幼儿在游戏中所习得的习惯会影响幼儿在生活中的习惯,教师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其次,了解幼儿的规则意识、生理以及心理特点之后,教师应采取更好的方式引导中班幼儿遵守规则。比如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可以是遵守规则的幼儿的例子,也可以是故事书或动画片中的榜样。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幼儿园)
  责任编辑:陈璠
其他文献
学生的自主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外部环境的激发,使其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激发自主发展的内驱力,调动自主发展的能动性,从而实现自主成长。身为教师,应把唤醒学生自主成长当成一份使命。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  积极创设自主管理“场”  学生主体参与,建立班级公约。要使学生在學习和生活上实现人人都能自我管理的目标,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规
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幼儿的天性使他们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教师在游戏中传授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幼儿从生活中、游戏中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活动中的价值点,巧妙地运用“数学语言”与幼儿交流互动,激发幼儿的逻辑思考,真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增长经验,提升幼儿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注梯度性,渗透核心经验点  递
陶行知先生说:“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就叫生活。人生就是要‘活’——要‘生活’。”把幼儿生活放在首位,并切实地加以关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园不断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基本任务。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将“自主性生活活动”作为重点推进内容,提出生活环节落实的五个关键词:科学、自主、自然、有序、文雅。什么是生活活动?怎样将其落地呢?下面我以“一二三四五”的方式盘点园所“自
“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国内外复杂社会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机遇与挑战,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新的要求,必须抓住关键问题,深化综合改革,主动应对新的挑战。  明确战略性人才培养方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重要挑战,尤其在当前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国际政治形势背景下,我国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