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让我与孩子们心灵相通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huoc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就是用心去换心的工作。有人说,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教师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教师去哺育。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我懂这些话却是不够理解的,两年多来的音乐教学实践让我渐渐体会到了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是多么重要。是音乐让我与孩子们心灵相通的,如今我的音乐课堂、我的民乐队训练学习 都是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的,师生间其乐融融。而这一切更是我付出辛苦与努力才获得的。
  一、用信心激发学生的信心与情趣 。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记得一年三班第一次上音乐课时,我设计了“小歌星擂台赛”环节,班上有一名胆小的女孩叫朱思锦,有想唱的冲动可是就是不唱,课后向班主任了解知道她腼腆不自信,平时很少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以后的几节课上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肖壮一起边唱边跳。每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慢慢的,我看见胆小的她露出了真心的无拘无束的笑了。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她回家告诉妈妈说:“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鼓掌了呢。”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 我有了信心作基础,学生们学音乐的劲头更足了。
  二、用真爱之心真诚鼓励每位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如每一节音乐课里在孩子们学会一首新歌的基础上,我都要布置拓展创作任务,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依据当课的学习内容或让孩子们编排舞蹈;或改编歌词;或画出歌曲表达的画面;或自选乐器演奏;或谱曲…… 无论孩子做得怎样只要他做了就给与真诚的鼓励, 充分 调动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进行独立的创作和实践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音乐活动中, 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水乳交融,孩子们 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 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用耐心启迪学生会想会做。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茉莉花》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吗?谁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或许因为都是农村孩子没见过,即使见到过也不知名字,没有人愿意介绍 ,怎么办?我便利用多媒体网络马上从网上搜出茉莉花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描述茉莉花的样子,这次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发言,还有同学说:“老师,我去城里亲戚家见过这种花,可香了呢!”是啊,只要老师有耐心引导启发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音乐课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
  音乐教学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音乐教师必须通过音乐教学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将老师与孩子的心灵相溶!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改变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性,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那么,作为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下面谈几点在探索中的做法:  一、有计划的补充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九
现代教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是一个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活  动的主体,必须全面参与至学习中来,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参与学  习,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参与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注意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形成了一系列的方法,如:激发主动参与的  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等等,但时  至今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
潜在或者是已然出现的危机会对我国图书馆的信誉、形象、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文就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Potential or already-existing crisi
要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让广大教师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应该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
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对自我适应性的考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班级体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这也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密切联系,还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相联系。通过好班集体的德育环境,可以使道德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社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所作的描述。语文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个人学习和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基本工具,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是人类历史传承的重要工具,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的“人文性”即以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也就是把视角更广泛地投入自我、自然、社会,关注人生
本文主要从图书馆与读者这两方面对借阅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和谐借阅”理念在当前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思路。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摘要:美术审美教育对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提高文明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更是具有积极的作用。职业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能在职业教育中更好的进行美术审美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审美能力培养与中职教育之特殊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美术教育的要求等几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美术教育;审美能力;职高美术教师教育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作为教育的最主要的和最直接的实施者,既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品行的示范者,又是知识传播的授业者。班主任是联系科任教师在本班因材施教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桥梁。要当好一名班主任,不仅要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还要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规律。  我在农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