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学习型团体 家园幼共同成长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实际中,家园合作并非一帆风顺。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威拉德·沃纳所指出,“从理想的观点出发,家长和幼儿教师在以下两方面享有共同点:都希望事情朝着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他们却可能生活在不信任和敌意的环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却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下面的案例就是在最近在我园的小(x)班产生的一起家园风波,这场危机虽然已经化解,但从这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寄宿制幼儿园中,家园冲突的原因及其性质的特殊性;通过园长在这场危机中的积极介入和良好效果,我们提出“倡导学习型团体、家园幼共同成长”的幼儿园家园工作新思路。
  
  二、案例情况
  
  九月中旬,新一届的小班入园了,由于我园一直开展“新生分离焦虑干预”的研究,采取了前置性干预和过程干顶,由于准备充分、全园配合,孩子很快就稳定下来,进入了正轨。正当我们为此高兴时,小(x)班的老师找我寻求帮助。起因是班上的家长自发建立了一个QQ群,由于孩子都在幼儿园全托,家长们每天上QQ聊天,表达对孩子的挂念、担忧、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进行了N种猜想:孩子哭了吗?孩子想家了吗?孩子吃得饱吗?孩子受委屈了吗?晚上踢被子了吗?阿姨会不会睡觉没有照看到我的孩子?老师有关照我的孩子吗?……下一周孩子回园后,又晒孩子回家后的一些焦虑的表现,有的讨论上学两三周了,好像孩子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有的偶然进班看到了一些现象就大肆宣传并加上自己理所当然的猜想。当老师上QQ时,马上有家长发出通知,全部家长蜂拥而来,你一言我一语,问自己孩子的情况,表达自己的担忧,交代照顾自家孩子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来自家长的多种要求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于是老师希望我能帮助解决。
  针对这个情况,我马上通过老师上了今年入学的几个小班家长的QQ群,浏览了了家长的讨论,发现了一些热点问题,了解了家长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最不放心的地方和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孩子生病、吃药;睡觉是否会着凉、学习内容少、网上相册照片不全面等)。
  我约见了这个班的QQ群主×××家长。首先对家长建立QQ群表示理解、赞成和感谢:这个QQ群作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起到了让家长沟通、宣泄、舒缓焦虑的作用,作为园方理解家长的焦虑和挂心。但同时也感受到QQ群给老师或其他家长带来一些困扰。
  通过与该家长的沟通,家长为老师这么默默无闻地奉献而感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工作而惊叹,也体会到我们的出发点确实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详谈后这位家长马上发了题为《让我们一起营造美好小一大家庭》的文章,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由于了解多了,信任便多了,QQ群继续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老师也放下了包袱了。
  虽然这件事情得到了更好的解决,但也暴露出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更深刻的思考。
  
  三、案例分析:寄宿制幼儿园家园冲突的特殊性
  
  (一)寄宿制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引发家园冲突的重要原因。
  上述家长的种种困惑,主要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自于经济学领域。简单来说,就是在社会活动中,一方参与者拥有信息,而另一方不拥有或少拥有信息,最终导致信息量较少的一方的利益可能受到侵害。在幼儿园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在寄宿制幼儿园中,孩子每周每天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都在幼儿园进行,虽然在入园前,家长从幼儿园外部环境、幼儿园的宣传、幼儿园的社会形象和其他家长口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和水平,但孩子入园后教育质量究竟如何,家长无法预知和控制,也就是说,幼儿园的教育保育工作对于家长来说就是信息和行动的“隐藏”,从而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例如,有些家长担心“我的孩子晚上睡觉踢被子时有没有老师帮他盖?”、“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是否到位,为什么我的孩子感冒生病?”等等,实际上,家长的这些忧虑、担心很多都是因为不了解幼儿园的一日保教工作引起的,当没有获得充足的信息时,就会产生对幼儿园、老师的猜疑和不满。
  2 幼儿园老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艺术。但是,家长们通常不具有这些素质,许多家长对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误区。比如,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对幼儿园抱有很高的知识学习期望,希望孩子能在里面背诵很多古诗、认识大量汉字以及掌握很多数学知识等,对幼儿园的课程存在诸多不理解,认为幼儿园学的简单,孩子没有掌握什么知识等,从而导致对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不满。这也是由于幼儿园和家长双方的“知识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家园冲突和矛盾。
  
  (二)家园联系将重点放在“单方告知幼儿教育信息”。而不是强调教师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也是导致家园冲突的很重要的原因。
  家园合作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反思其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家园合作中双方的地位和角色而言,家长的参与程度大多停留在被告知上,被告知多少就是多少,透明的程度取决于幼儿园。告知的内容也多是事务性的工作,主要是传递幼儿园的教育信息,例如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交往能力、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和要求;在整个幼儿园管理过程的诸环节中,家长多以旁观者、被管理者(与家长有关的、需要家长协助的部分)、解决部分困难者(对部分家长而言能解决的困难)的身份出现。在这种角色定位下,家长会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讲、家长听,通常教师通告信息、提出要求和希望,家长接受、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为什么通常家园合作通常会采用这种模式?这与我们幼儿园和家长的一种习惯性的假设有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幼儿园是全身心地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并且具有较好的教育技能,虽然家长也有此愿望,但有些家长不太会教育孩子,因此,幼儿园有义务与责任从思想与技能两方面辅导、帮助家长。在此假设之下,幼儿园与家庭是指导与配合的关系:幼儿园及教师支配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行为,幼儿园负责对家长的培训工作;家长则认为,幼儿园教师是经过专门培养的,幼儿园的设施是齐全的,因此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教育就算尽到了做家长的责任,他们常对幼儿园教师说,有什么需要家长配合的,请尽管说。这种对家园合作的认识和做法缺乏了家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交流和研讨的性质,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中的困惑和困难无法得到 充分的表达,对幼儿园的个体化教育没有机会提出,也很难从其它家长那里获得有益的育儿经验;对于幼儿园的教师来说,就失去了一个全面了解幼儿的机会,也无法听到家长们的教育需求,不能制定出个别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结果就是,由于信息交流不充分,没有共同探讨的机会,教师和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误会就会产生,就会出现彼此不理解、互相指责的情况。
  
  四、策略与体会:“倡导学习型团体、家园幼共同成长”的新思路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家园冲突和矛盾中,双方没有根本利益的分歧,教师和家长都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但是,由于双方在知识技能、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家园联系中又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共同学习的机会,所以,导致出现相互之间不理解或猜疑。面对教师和家长的冲突和矛盾,就需要第三方——一个中立的、权威的力量——出现和调解,这种力量就来自于幼儿园的管理方,即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园长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心目中具有一定的权威,这种权威一方面来自于他(她)的专业教育素养,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他(她)的职位权力。在上面的案例中,就是通过园长的积极介入。双方化解矛盾、相互理解、取得共识。在园长的介入过程中,园长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对家长提出的困惑一一解答;更重要的是,园长要能看到家园冲突的根本原因,从症结入手,一方面要让幼儿园成为家长获得育儿经验、提高教育素养的最佳场所,另一方面要改进幼儿园教师的家园合作的意识、能力和艺术,最终建设成为一个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共同研讨、学习和共同成长的学习型幼儿园。
  
  (一)给家长的建议:积极的了解和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高自身幼儿教育素养。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对家长而言,一方面觉得教育后代的责任重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缺少教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育儿经验贫乏。所以,幼儿园便成了家长获得育儿经验、互相交换意见的最佳场所。因此,从本质上说,幼儿园既是一个育儿的施教环境,也是家长与家长互相沟通、交流育儿经验的学习和提高的环境。
  1 园长要获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认同和共识。
  每所幼儿园都有独特的办园理念和思想,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如有些幼儿园注重知识学习,有些幼儿园重视人格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每所幼儿园在语言、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些理念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家长如果不了解或者不认同这些,就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各种质疑和不满。所以,园长要在家长会,尤其是新生家长会上向家长全面介绍办园理念,告诉家长们孩子在幼儿园会学些什么?为什么学这些?教师如何处理学习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有了了解和认同,在课程、教学方面的顾虑会大大降低,而且还会帮助幼儿园准备教育材料。
  2 帮助家长学习有关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知识。
  所有的父母都需要得到有关他们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展的信息,知道孩子发展中的问题和教育对策。有些父母通过与教师交谈、或者阅读一些儿童发展的材料就足够了,但有些孩子需要特别的教育方案。对此,幼儿园要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通过家长会、家访、约见、网络方式等,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交流、研讨和学习的机会,内容不仅仅是告知家长关于孩子的教育情况或者提出要求和建议,要拓展到如父母在孩子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家庭在孩子教育上应采取的措施、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有关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等。最终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二)给教师的建议:幼儿园保教活动“阳光化”。提升自身的家园合作意识、能力与技巧,促进专业成长。
  很多情况下,家园冲突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猜疑和顾虑中对教师产生偏见和不满。消除偏见的重要措施就是要让幼儿园的保教活动“阳光化”,使家长能获得关于幼儿园在园的学习、生活等全方位信息。为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教育能力,用更专业的、富有智慧的、艺术的方式处理好与家长的沟通。
  1 尊重家长的知情权,提供机会让家长真正参与到班级活动的组织中。
  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有知情权,有权知道幼儿园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计划以及教育影响,保护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了解幼儿园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承担的责任。教师要尊重家长的这些权利:并提供各种机会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教育活动中。例如,班级的学期计划、活动安排等要尽量让家长在学期初知晓。在制定计划中,要让家长充分的表达出希望幼儿园开展些什么活动,然后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包括内容、时间、希望家长所提供的帮助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每周(或每两周)有一个聚会,讨论下一周的活动安排,这些也要让家长知晓,而一天的活动安排最好也能在早晨让每个儿童都知道。
  2 帮助父母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和活动,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争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
  教师要尽可能收集有关的资料,给家长提供儿童发展和课程方面的阅读资料。当父母来接送孩子时,或在家长——教师会议上和家访时分发给他们。教师也要帮助父母了解教育环境的布置,例如,可以用照片、幻灯片、录像带或教室实地来向父母介绍各个活动区;向父母解释目前教室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把教室中所有材料的清单发给父母;教师还要帮助父母熟悉一日生活制度,例如描述一日生活制度的具体安排内容,以及为什么这样安排;请家长观看和讨论一日生活制度的录像;分发一日生活制度一览表,鼓励在家长开放日中父母以此为参照观察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另外,也可以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由家长共同参与设计活动环境,帮助制作活动器具,如体育设施、玩具、宣传材料等。可能的话,欢迎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例如帮助老师照顾幼儿,在全班性和全员性活动中不仅是客人,更多的是活动的实施者,包括参与准备活动材料、负责落实活动安排,还参与幼儿园的对外接待活动,负责介绍、交流、拍照、陪同等。
  3 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孩子。了解和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孩子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中介,通过孩子的言行,教师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异常的行为,及时寻找原因,将家园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比如某个孩子平时饭量很大,今天忽然吃得很少;某个孩子平时很活泼,今天却不爱动。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矛盾而受影响。只要我们老师有很强的责任心,这些可能产生矛盾的因素都可以找到从而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消除的。同时老师还应当经常性地向一些家长提一些建设性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建议。对一些家长的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恶习也可以委婉地向家长建议。这些都有利于把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
其他文献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仁学思想。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儒学论坛”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孔子的仁学思想为世界文明尤其是亚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中体现在《
期刊
有一个惨痛的悲剧是让人难以忘记的。  2005年7月10日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在给班主任老师的的信中,秀秀写道,班里的一个同学在跟她闹矛盾时总会不屑地说:“考六七十分的差生。”“差生”让秀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她最终选择自杀。  秀秀的死刺痛人们的心,然而,更令人忧心的是,秀秀的悲剧仅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在
期刊
不久前,笔者曾写“台湾有个好父亲”一文,其中写道:蒋介石对蒋经国读书的内容和方法最为关切,特别重视国学教育。他指导蒋经国要读好“四书”,尤其要读好《孟子》、《曾文正公家书》、王阳明全集等。  蒋介石说,曾国藩对子女的训诫可作模范,要认真体会,并且依照曾氏家训去践行。蒋经国常写信向父亲请安,蒋介石有时无空作复,就指定以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他细细参阅。蒋经国偶尔身体有病,蒋介石回信就说是他
期刊
出国留学一度成为——甚至现在还是——一个很热的话题。90年代,国人出国留学一般选择在国内读完本科时期。如今,出国留学越来越显示出低龄化的趋势,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加入了出国留学的大军。孩子到了国外以后,能不能很快地适应那里的生活,并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是教育专家、学者、教师乃至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留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且东在《出国留学不是
期刊
在任何社会组织中,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最具影响力。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历史传承,家庭的种族民族背景,家庭的宗教信仰,家庭的时代地域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文化含量,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综合素质及其教养态度、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形成乃至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说,正是上述诸因素的混同效应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社会组织中大量存在的单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一个儿童好像一块大理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6个雕塑家,第一个就是他们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疑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当前,由于受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子女的数学学习情况尤其受到父母的重视,进而数学家庭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另辟蹊径,从父母在子女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出发,反映当前父母参与初中生数学家庭教育的现状。
期刊
20世纪60年代来,生态学研究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辩证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并逐步开始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  家庭作为学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其作用不可小觑。过去,我们一直执著于分析家庭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却没有把这些因素归纳到一个系统中去考虑,使研究缺乏整体感。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自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我在《今日中国》杂志开办“婚姻与家庭”专栏,当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婚姻与家庭观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研究婚姻家庭的协会成立, “妇女热线”的创办,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因开办“婚姻与家庭”栏目,我与专业的研究者有了密切接触,一直关注中国婚姻家庭的变化。1998年,我作为李银河博士《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一书的责任编辑,与她有过交
期刊
为加强对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提供实践依据,为提高我国家庭教育工作水平提供理论指导,本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的与任务     1 为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把理论研究、实践指导、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团结和组织家庭教育的科研骨干队伍,研究我国家庭教育事业中提出的一些
期刊
在社会转型、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已经无法独立承担培养人才的重任,迫切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与协作,家校合作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成功经验。在我国,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教师的认同,但由于我们起步晚,又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家校合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课题组设计了“家庭与学校合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