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小确幸,当一回院前菜农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暖时节,是农人春种的好时机。还没踏入院前的菜地田埂,已见院前菜农散布在菜地之间,各自展开每天的劳作。尽管这些专业的传统菜农看似每天准时下地打理菜蔬无所羁绊,然而作为院前济生缘合作社的淳朴村人,他们更需在农作之时又肩负起菜地教学的工作,不仅要与前来院前种菜“菜鸟”打交道,还要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种菜的每一道程序。从专业种菜到收获好菜,整个过程说来就已经不简单,更不用说交由“菜鸟”全程打理会是怎样一个状况。作为一名彻彻底底的“菜鸟”,站在院前菜地边上瞄看种菜的种种,除了一点好奇,剩下的不外是懵懵懂懂放开脚步与菜农一道潜入菜地的冲劲。好似今日不当一回菜农,那心中仅存的一丝耕种小确幸,是绝对体会不到的。
  和大部分城市“菜鸟”一样,不用过分装备,尽量以轻便下地为佳。俗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意思大概是说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正是种菜的好时机。尽管此刻的院前不乏有种瓜点豆的前期作业,然而考虑到简易性与好操作性,选择生菜或是高丽菜等种类种植更容易上手。假若现场收获高丽菜也可以当场品尝,可谓劳作与美食的完美碰撞。在济生缘选择一块专属的高丽菜专用地,在菜农的陪同下,先是就所在土壤进行观察,并有条不紊地着手展开土壤翻松的作业,待这一工序完备,由菜农提供菜籽,并解说如何进行高丽菜的播种、烧水、施肥等一系列不可或缺的种前种后劳作。
  高丽菜是平日里最常摄食的美味菜蔬,但其有公母之分,对许多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话题。根据一边翻动菜地的菜农介绍,公的高丽菜筋软味甜好吃,但比较小颗卖相差,故通常在生长期就会被拔除。只有行家才分辨得出高丽菜的公、母,因此市面上吃到的高丽菜大部分应是母的,这些听来简直令人生奇,原来在高丽菜界母比起公的更具竞争力。除其之外,高丽菜还因叶球形状不同分为尖头型、圆头型、平头型三种,如此说法听起来又叫人感叹,原来高丽菜界也是讲究不同“颜值”的。但凡经历过种菜的动手环节,体验者对于种植的艰辛想必多了一份现场感,虽说无法立马吃到自己一手种植的蔬菜,然跟着随行菜农一道采摘周遭当季已成熟的一二种蔬菜,除了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蔬菜种类外,也能期待来一顿经亲手采摘而料理出的农家美味,简直就是让人垂涎已久的劳作犒赏。如此半天下来,田地里干活加上农舍里享其农食,那种身为院前菜农的强烈在地感倍加完整。
  随着济生缘逐步拓展与开放,适应四季不同时节的各种菜籽数量,已达两百多种,可以满足愈来愈多前来院前一探究竟的种菜好奇者。根据济生缘社长陈俊雄先生的介绍,虽然济生缘开园才不到半年,却已吸引数量可观的长期菜地认养户参与耕种,其中除了公司及家庭认养外,也有不少热爱农业的青年加入其中,这还不包括平日前来采菜、种菜的城市散客。听自认为不像菜农而更像“农商合一”的院前人陈俊雄,说起创办济生缘的前因后果,就能感受到他心中关于种菜能够活化自家村落的强烈责任感。
其他文献
记得小时候,每次跟奶奶去乡下的外家寻亲戚,临走时他们总是会嘱咐我们再来,特别是热闹的时阵来。“热闹”是闽南社里人对自己乡里社祀的代称,一般就发生在新正过后,农历正月到四月期间,那是每个乡社最隆重的时间。霎时间,时光流转,社人戴上上世纪的宽边礼帽,孩童扮着他们的爷爷或者祖爷小时候扮过的古貌,偶像在众人的簇拥下,在更迭的背景中巡游在往日生活的边际,虽然有时满眼光怪陆离,不惑难解,但却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所
期刊
不晓得是好天气的关系,还是百年古厝给人的感觉,位于海沧青礁村的院前社,像是都市里的一处放松所在。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相比,这里悠闲绿意的乡村氛围,让人脚步不由得也跟着放慢、心也跟着沉静下来。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下的院前社,那么“城市后院”颇为恰当。  从厦门岛内出发,穿过海沧大桥,直奔马青路,驱车不到十五分钟,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礁慈济宫,而与青礁慈济宫隔道相临的便是院前社。身处青礁慈济宫鸟瞰院前社
期刊
在岵山大大小小几百栋古厝中,最受推崇的莫过于福兴堂。不仅是因为福兴堂拥有保留完好的古厝形态,以及古厝中不计其数、跨越宗教性质的石雕与木雕,更因为福兴堂内居住的李姓后人对宅邸的情感。也正是因为有人居住,生活的习性得以延续,房子也变得更有人情味起来。  文化和摆设都是死的,唯有保留完好的生活生产方式,能让整个村落“活”起来,古厝亦是如此。“如果这里没人居住,相信这里破损得一定会更快。”李家的第四代孙女
期刊
在院前济生缘菜地,你可以开启多种玩乐模式。除了学习农业小知识,还能体验当“农夫”的乐趣,烤地瓜、磨豆浆、识农具等乡间野趣,让人重返古早时光。在菜园无忧漫游,来一场智趣合一的亲子秀,是家长与孩子最美的温暖画片。  烤地瓜  重返乡野旧时光  烤地瓜,闽南又称“烰番薯”。对许多闽南乡人而言,“烰番薯”简直就是童年最具野性的田间玩乐。因为田间除了可以发泄过分的精力外,还是白吃“午餐”的最佳场所,所用番薯
期刊
瑞士拥有密集而高质量的公路,发达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车辆或船舶总有一个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选择驾车,那么你几乎可以到达所有的瑞士城市或小镇,随心所欲地在乡间小路上驻足留影。当然,法律禁止机动车驶入的地方除外。如果选择火车,无论是经典快线还是形式各异的登山小火车,准时得就像瑞士手表,你大可放心地跟着五花八门的火车线路,壮游瑞士。  在瑞士环游之路上,旅程本身就是目标。这条长达1000英里的线路将穿越
期刊
提到老外们的野餐,总是让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象,毕竟野餐是个舶来品。蔡澜曾经在谈到野餐的文章中说:﹁欧洲人对野餐很讲究,有块专用的地毯,特制的藤篮内装着杯碟刀叉,吃得幽雅。﹂那说的是十八世纪的英国贵族。自从法国大革命将野餐这档子事变得亲民又随意之后,你会发现,老外们吃起野餐来,比自古以来讲求一定要﹁曲水流觞﹂的中国人随意自在得多。  和老外朋友们的野餐,约在黄厝海滩。前日晚上大雨倾盆,刚好把海滩和
期刊
Grand Tour,意为“壮游”,是瑞士旅游局2015至2016年主推的瑞士环游之旅,包括自驾环游和火车环游瑞士全境。在即将到来的暑期,这无疑又是中国游客的绝佳旅游线路。旅游局悉心准备的梦幻路线,达人们倾囊传授的实战资讯,不知道是否让你也蠢蠢欲动,来一场风风火火的壮游行?
期刊
在院前社,如果错过“世文面线”,乡味显然不够完美。要是你像我一样是一个“城炮”,面对眼前浮现的一排排在阳光下迎风飘扬的手工面线,应该会倍感兴奋吧。  跟大部分的闽南村落一样,院前社人自古以耕种务农为生计,除其之外,院前社人也如传统村落一般,考虑到田地的有限使用,也不乏有人下南洋从商或是学得一门看家养家的营生手艺。院前社的“世文面线”是仅存还可以让游人一探的传统手艺工坊。这里是整个海沧区仅存的传统手
期刊
每年元宵前后,福州各地进入了一种别样的状态。平日里弥漫着虾油味的寻常街巷,此时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在锣鼓声、悠扬的十番或是喧闹的京鼓吹里,一队队游神队伍破开鞭炮硝烟结成的浓雾,从这条街穿到那条巷。不论民俗专家和媒体给出多少复杂的解读,有一点会是所有人的共识:这是已经成为旅游区的三坊七巷见不到的“原生态”传统节庆场景。即便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发成为高层住宅小区,还是有这样一个由头,让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
期刊
交通信息  从岛内到石塘的有71路、72路、73路、83路、95路、809路、810路等线路;  从石塘到青礁慈济宫的有801路、451路等线路。  从青礁慈济宫过马青路往右步行即可到达院前社。  伴手礼  世文面线、味友面线、吴夲本草平安茶、吴夲本草保生茶、十三太保方  院前济生缘城市菜地信息  净地20平方米出租,由市民自种,每年收费2000元;  合作社 “半托管”,每年收费2400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