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dfo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语文教育资
  源。如何将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呢?一是建构学校节气课程,树立文化传承意识;二是在诗词中感受节气,领略古代文化魅力;三是践行节气语文活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小学生都耳熟能详,当中就包含了一个节气——清明。围绕着二十四节气,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2016年11月30日,“二十 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本上关于节气的知识较少,即使是有关节气的古诗,如果老师不仔细讲解,学生根本看不出来具体的节气。我所在的单位是四季园小学,学校名称就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将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那么,如何将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呢?
  一、建构学校节气课程,树立文化传承意识
  四季园小学虽然建校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这二十几年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四季文化,其中就包括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探寻四季》。这个节气课程建构初衷就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来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经典诵读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了解节气知识,体验节气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中华文化自信的学生。
  《探寻四季》课程的建构中,我们邀请了各个学科的老师(主要是语文老师)参与其中,编写校本课程。《探寻四季》分为上下两册,一到三年级为上册,四到六年级为下册。编写体例基本相同。比如夏至这一节气,我们在《探寻四季》中分为走近夏至、倾听夏至、探寻夏至三个部分。“走近夏至”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夏至,上册的解释比较浅显: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是北半球的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夏至之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开始南移,北半球的白昼就会渐渐缩短,因此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下册解释比较复杂: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9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是属阳性的山兽,夏至日阳气盛极而衰,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开始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野生药草,因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名。“倾听夏至”介绍夏至习俗:喝酸梅汤、赠纸扇、吃面等。“倾听夏至”上册介绍夏至的俗语: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下册介绍夏至的古诗:《竹枝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探寻夏至”介绍夏至活动:观看龙舟比赛,测日影。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必然会发现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节气与语文密不可分,心中油然升起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在诗词中感受节气,领略古代文化魅力
  诗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篇目开始增多,新的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比率提升,这充分说明现在的语文更注重走近经典,走近古典文化,体会古代文化魅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很多,但是诗中明确指出节气的并不多。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有一双慧眼,通过自己品读,查阅资料,将古诗词按照二十四个节气分类,这些诗词可以是学生熟悉的,也可以是不太熟悉的。熟悉的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学习,不太熟悉的作为拓展。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经典古诗词,让学生对古诗词中描绘的节气景象展开联想,从中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将自己对于节气的理解融入其中,准确理解古诗词借景抒情的写法。学生诗意地行走在四季交替之中,在经典诵读中亲近母语,亲近文学经典。
  如果是让学生只是诵读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开展二十四节气古詩词诵读大赛。这个诵读大赛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比一比诵读这些古诗词,从正确、流利、有感情来评价打分。第二环节是二十四节气古诗词积累闯关,在闯关中设立“榜眼”“探花”“状元”三关,每关设置固定字数的经典古诗词积累为过关挑战,逐级晋升。这样的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经典诗文的积累与感悟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激发了对古诗词的兴趣,领略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践行节气语文活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而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四季的交替,节气的变化,给人带来遐想,于是也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老师可以结合语文的“听说读写”开发和践行更多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听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手段。听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会听,一听一知,有所收获;要善听,能够闻一知十,只有善听,才能听出妙境。听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立春时节,在郊外游玩时,听一听朱自清先生的《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立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立刻展现眼前;立夏之时,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里有“迷人的夏季牧场”;秋分时节和小雪之际,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听一听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学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必定能感受不同节气的美好。
  说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直接运用。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年级的提高而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训练学生多样化语言,丰富学生的思维活动。节气的交替和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节气来临时的所见、所感、所思。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名篇,让学生说说从中感受到作者在这个节气的感受。例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戴叔伦的《小雪》,“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陆游的《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等等。对于思维比较敏捷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完成关于节气感受的口头作文和同学分享,其他学生也可以一起谈论自己对于这个节气的感受。这样,学生说的能力在一次一次谈论中得到了提升。   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手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朗读、诵读、默读,等等。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最适合让学生诵读,前面也已经提及通过挑战式的诵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诵读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真正走进这些古诗词,自读自悟。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现当代散文适合朗读。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朗读中,要注意节奏的变化和声调的轻重缓急,读的时候要抑扬顿挫,读出文章中描写节气的场景,读出作者的情感,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手势。
  写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对知识积累的再创造。写,可以让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二十四节气为写作素材,让学生到自然中去观察,去体验,让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细致入微。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节气写一写散文、诗歌、谚语,等等。
  当然,基于二十四节气的语文活动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单项活动,更多的时候是综合性活动,这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如在节气特征明显的季节,学生可以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观察,画一画反映节气特点的景物,并且自己配诗解说。在清明时节,学生可以自主种植蔬菜,写一些观察日记。
  无论是在生活实践还是在语文教学中,二十四节气都是一门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学问。以上只是二十四节气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一些方法,更多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总结。
  参考文献
  [1] 饶日桥.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8(7).
  [2] 赵金凤.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少年, 2018(27).
  [3] 许芳.微视频介入小學语文教学的生态构建[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8).
  [4] 张婷婷.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课外语文, 2018(25).
  [5] 崔慧明.浅析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J]. 新课程(小学),2018(7).
  [6] 李姗珊.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25).
  [7] 赵成英.
其他文献
【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切实地关系到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培养。小学语文作为一种极富情感,而又充满个性的基础学科,能有效地調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学生得以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但是现如今,许多教学课堂中仍然摆脱不掉传
【摘要】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结合当今学生实际情况而言,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弱,能理解却说  不出。本文针对中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如何提升中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基本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教师可以将侧重点向感悟语言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倾斜,为学生未来的社会
【摘要】识字是语言沟通和表达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必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基于培智学生认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缺陷,识字教学成为培智语文教学的一大待被突破的难点问题。研究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巧用字形利用“部件分析法”对培智高段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有效地帮助他们达到了识记生字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培智高段;识字教学策略;部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智力
《水经注·渐江水》言:“溪有四十七濑,濬流惊急,奔波聒天。”一条溪流会惊急,虽说是因为一时间注入的水太多太急,也更是由于溪流自身的狭獈与浅躁。  孩提时,夏日的一天,我和奶奶在菜地里除草、捉虫。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可先是一阵风吹来,正欣喜这风给人除去了渾身的燥热时,可乌云迅速遮蔽了天空。“不好了,要下大雨了!”我一惊,大声说道。  奶奶带了一件塑料雨衣,我却没带任何雨具,于是,我拔腿就跑。奶奶说:“
【摘要】对于母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作者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描写。在本文中就一组“母亲”系列群文进行评述,希望能够对把握这组群文的核心提供支持。  【关键词】母爱;群文;母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简述略评一组“母亲”系列群文:子鱼的《母亲的直 觉》,张晓风的《寻人启事》,阿雷詹德奥·迪兹的《每月第一个礼拜五》,刘国平的《妈妈,我把回家的钥匙丢了》。  一、绝
【摘要】作文教学三个关乎:一关乎“为什么写”(即兴趣、动机);二关乎“写什么”(即写作内容);三关乎“怎么写”(即  写作技法)。写作教学应该先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最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序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为什么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
【摘要】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方法简单,学生感悟肤浅,不能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细心研读文本,寻根求源,探寻词语的出处含义,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教学不可面面俱到,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重点的词语,关注“细枝末节”。理解由浅到深,简约而又扎实厚重。  【关键词】词语教学;词源;研读重点;简约扎实;推敲平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教育者只有将创新的思想与理念扎根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创新火花,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科技创新;小学语文;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全方面发展,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育;理想境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
【摘要】本文以《雷雨》这部戏剧中的小人物“鲁贵”与他人的多组对话为语料,运用语用学指示词语理论,分析“鲁贵”在与他人对话中运用的多种语用策略,进而显现出当时底层小人物的狡黠智慧及精神面貌,体现指示词语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雷雨》;鲁贵;指示语;语用策略;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用学中,选择和利用适宜的指示词语是说话人间接达到交际目的的一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