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但丁的《神曲》是西方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东方文学中的一块瑰宝,在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女性引路者——贝雅特丽采、警幻仙姑,她们是爱与美的化身。本文将以引路者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
  关键词:引路者;贝雅特丽采;警幻仙姑;《神曲》;《红楼梦》
  作者简介:王纪玉(1994-),女,汉族,安徽淮南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贝雅特丽采这个在但丁的内心占有重要地位的美丽少女,在《神曲》中以信仰的化身出现,负责引导但丁完成天堂的心灵之旅。警幻仙姑,是《红楼梦》中的美神,她本是要引导宝玉“入于正路”的,但结果适得其反,使宝玉成为封建正统的叛逆者。本文将从形象塑造、欲望展现、对主人公的影响等方面来比较两位女性引路者对男主人公的影响。
  一、抽象天使与真实仙子
  《神曲》里将贝雅特丽采作为信仰的象征,但并没有对其外貌进行详细的描写,似乎她就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天使,若要论及她的形象,我们能给出的只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并无一个具体的女子形象。她集真、善、美于一身,用自己的“切望 ”引导但丁踏上天堂的旅程,寄托了但丁对贝雅特丽采美好的情感与爱慕。
  在太虚幻境中,宝玉见到了警幻仙姑, 曹雪芹写她的外表是“良质”、“华服”、“美容”、“妍态”,“应惭西子,实愧王嫱”、“瑶池不二,紫府无双”,真可谓至真至美的女仙子。同时她又平易近人,宝玉对她是“昵而敬之”。她的职责是“专司人间之风情月债, 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她的任务是“访察机会,布散相思”。在太虚幻境中,她引领宝玉看了金陵十二钗册子,听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宝玉与警幻仙姑谈情做爱,这是一种世俗的男女欲望展现。
  通过二者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但丁对引路者-贝雅特丽采的爱是超越世俗的精神崇拜,這种爱能够洗涤他的灵魂,让他变得更加纯洁高贵。而警幻仙姑则是曹雪芹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对于其外貌以及教授宝玉谈情做爱的描写表达对传统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控诉。
  二、压抑隐晦的情感与大胆激烈的性爱
  见到贝雅特丽采,但丁就被她所惊愕:“我的心震惊得发抖,无法支撑,虽然她现在蒙着面,我得灵魂无法直接看到,由于她得神秘魅力,我仍感到昔日爱情得巨大力量。”面对女神,他是既爱慕又敬畏的。但贝雅特丽采眼中的光芒把他的心刺痛,并且但丁还受到了她严厉的训斥。“羞愧重重地压在我的额头”。她所代表的是信仰和神学的力量,在旅途中帮助但丁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为他指点迷津。贝雅特丽采是引领但丁认识真理和达到至善的天使,她不仅帮助诗人完成灵魂的超越,也让但丁心目中纯洁的爱情在宗教意义上达到了崇高的永恒。
  《红楼梦》中警幻仙姑一面是宝玉的思想牵引者,“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一面又充当他的生活教导者,告诉他如何谈情,如何做爱,还向他流露自己对其的思慕之情。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们从梦幻中醒来之意。她领宝玉看见“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但反而勾起了宝玉的好奇心,最终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而后又亲口秘授他男女孩子交欢之事,最后自己妹妹秦可卿推与他,让他去亲身实践体会。
  三、未知灵魂的升华与传统礼教的反抗
  在《神曲》中,但丁在贝雅特丽采的指引下,完成了自己的天堂之旅。在但丁误入迷途时,她会用“帝王般的高傲姿态”和“激烈的言谈”指责但丁,引导诗人忏悔以步入正途;当但丁困惑犹疑时她会明确地告诉他“我要你在这一刻从恐惧和羞怯中自我解脱,不要像梦中人那样说话”;当但丁完成心灵之旅激动难耐时,她欣慰的同时又“平复他心中的骚动”,在贝雅特丽采的引导之下,诗人完成的是灵魂上的升华之旅。
  警幻仙姑本是受宁荣二公所托,让宝玉阅览金陵十二钗命运簿册,聆听《红楼梦曲》十四支,希望宝玉认识女儿悲剧命运和“饮馔声色”等人情人欲的必然幻灭,使他改邪归,步入仕途正路。奈何宝玉毫无意识,仍放纵情欲。实际上警幻不仅没有完成荣宁二公的委托, 反而在无意中诱导了宝玉,“使宝玉从此倍偏、倍痴、倍聪明、倍潇洒”最终堕入了“迷津”,成为了封建正统道路的叛逆者。
  作为引路者的她们都使男主人公经历了一个心灵净化的过程。在《神曲》中,贝雅特丽采帮助但丁战胜了种种困难, 最后用微笑将他送到上帝的身边。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也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渐渐发生改变,最终成为封建正统的叛逆者。两位女性引路者身上有着两位作家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怀有的对当时社会黑暗的痛斥,也都让男主人公在理想中蜕变,达到了永恒。
  参考文献:
  [1]但丁.神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3]王蒙.王蒙活说红楼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4]乔治·桑塔亚那.诗与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李赋宁.欧洲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残雪:《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J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众所周知,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在中国一向是叫好不叫座。但这部《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狂揽八亿的票房,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是宣传女权,因为在当今社会之下,男女平等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的关系不
摘 要:玛丽·埃莉诺·威尔金斯·弗里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其代表作《新英格兰修女》用纪实手法和怜悯情怀,生动刻画了露易莎坚持独身,不受父权世界钳制的心理历程。弗里曼将象征艺术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女性思想觉醒就是要走出婚姻的牢笼,奋起反抗并寻求自我。从象征主义角度对小说抽丝剥茧,字里行间弗里曼创作手法的匠心独运。  关键词:弗里曼;《新英格兰修女》;象征主义;寻找自我  作者
摘 要:夫妇之道为五伦之首,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关雎》之义在于以淑女之求之礼与节,达于天地之道,人伦之正。  关键词:关雎;风;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对于《诗》,国人的基础阅读范围大抵不出《关雎》、《蒹葭》和《硕鼠》等有限的几篇,心中留存的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阶级剥削压迫的反抗的记忆。但如果有更多涉
作者简介:亚一超(1991-),女,云南个旧人,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2  如果一部电影片长近乎3个小时,却并不使人困倦,反而处处引发观者意犹未尽的咀嚼与回味,那么导演一定是个好讲故事的人。2000年,始终以忠实自我、毫不妥协为人生追求的台湾导演杨德昌,带来了
摘 要:《青春》是南非著名作家库切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出生于后殖民时期的库切在此作品中讲述了自己19岁到24岁之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国内学者对库切小说的研究注重作者不同小说之间的对比、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以及以后殖民的视角对小说的研究,国外学者例如大卫.阿特韦尔的《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与写作策略》更注重小说叙事策略的研究。虽然《青春》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但却以第三人称叙事为特色,与第一人称叙事手法
摘 要:在晋宋交替的社会中,陶渊明的“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个性与“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从而注定他的仕宦生活会让他感到无比的压抑、苦闷与无奈。  关键词:仕途;性格;矛盾;苦痛  作者简介:辛欣(1977.1-),女,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辽宁理工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从《边城》对湘西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风格我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乡村气息和浓浓的乡愁。向来以“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在《边城》里筑起的一个乡下人的精神王国,这个王国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着创作的灵感。  关键词:乡下人;精神王国;湘西;自然  作者简介:王双(1991-),女,汉,山东聊城人,河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梭罗和庄子两位大家都以各自的贡献在人类思想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两位先贤穿越时空的距离在自然观、生活观和政治观方面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梭罗;庄子;自然;简朴  作者简介:杨丽,河南驻马店人,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在美国文
摘 要:作为抗战文学乃至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丰碑,《四世同堂》通过对老北京市民形象的剖析,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国民特质。作者以“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的艺术风格,向我们描述了战争年代平民生活的真实图景,反映了战争背后所体现的人性。  关键词:四世同堂;战争;国民性  作者简介:吴知维,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造物主赠与的这片大荒原,  流淌着多少故事,  流淌着多少传说,  也流淌着多少曾经。  那块尚未燒制的土陶坯,  曾经凝聚着新石器时期人们的智慧;  那柄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曾经展示着历朝将士开疆拓土的战功。  那根折断的牧鞭,  曾经演绎着额鲁特牧民的悲欢;  那把磨秃的犁头,  曾经记录着闯关东汉子的艰辛。  我多想回到那遥远的曾经,  去听地窨子外面刮着雄性的风;  那里面曾经混杂着狼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