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晋宋交替的社会中,陶渊明的“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个性与“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从而注定他的仕宦生活会让他感到无比的压抑、苦闷与无奈。
  关键词:仕途;性格;矛盾;苦痛
  作者简介:辛欣(1977.1-),女,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辽宁理工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追踪陶渊明的仕宦生涯, 他从29岁任江州祭酒到41岁毅然决然地辞去彭泽令,前后共十三年,而在这十三年中,实际为官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四五年。其间诗人五仕五隐,起伏变化,反映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深沉的苦闷。
  一、坎坷的仕途历程
  孝武帝太元五年,29岁的陶渊明踏上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仕途,做了江洲祭酒。初次从政,陶渊明便感受到了压力,初尝了官场上尔虞我诈,媚上欺下等种种行为的黑暗。尽管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满腹的才华,尽管内心渴望政治,渴望功名,但他不想通过阿谀奉承的方式和机巧奸诈的行为来赢得信任和权利,不会与之同流合污,这有违他的心意。“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所以他带着对自己首次从政遭受的打击与不解、失落和心痛不得不辞归回田。
  隆安三年,陶渊明入仕桓玄。如果说第一次的政治失意之后他还有一些政治幻想的话,那么这个幻想就是寄托于高层统治者身上。然而现实却不然,此时的东晋统治集团内部是愈加的分裂和混乱,高层贵族之间互相倾轧、权利和利益斗争此起彼伏。这在深受儒家正统教育的陶渊明看来是如此的不成体统,不可救药,他寄予幻想的希望再度破灭。
  晋安帝元兴三年,陶渊明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这对于已有两次出仕经历的他来说,对于官场的黑暗与污浊,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从而在赴职之初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只是说暂时的离开。“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事实如此,刘裕的政治野心以及种种行为让他又一次感到政治的不可为。随后陶渊明又做了刘敬宣的参军。但不久由于刘敬宣的“自表解职”而挂冠归隐了。
  二、“有志不获骋”中的诸多苦闷
  作为一位诗人,陶渊明又具备诗人的特质和品行。诚如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 》中说:“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所思、所感必有常人所不能尽得者,而诗人的理想又极高远,一方面既对彼高远之理想境界怀有热切追求之渴望,一方面又对此丑陋罪恶而且无常之现实怀有空虚不满之悲哀,而此渴望与悲哀更不复为一般常人所理解,所以真正的诗人,都有一种极深的寂寞感”。[1]陶渊明从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到中年时代的“有志不获骋”,再到老年时代的“猛志故常在”,“大济苍生”的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愿望贯穿始终。所以说他虽因仕途受挫而归田,但他于世事无法忘怀 ,那“大济于苍生” 的理想却时常缠绕于心,所以内心充满长期以来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感慨。
  三、个性与人生道路抉择的矛盾
  陶渊明的个性特征,正如孙静先生所说:“综观陶渊明的家世,他的曾祖父(指陶侃)、祖父更多地给了他事功与仁民爱物的哺育;而外祖父(指孟嘉)、父亲则更多地给了他追逐自然、淡泊功名的影响。”[2]可以说,家族的勋业使陶渊明有着“猛志逸四海” 的一面,即“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而那种“直方二台、惠和千里”,“寄迹风云,冥兹愠喜”的家族风范,还使得他有着“悠然见南山”的一面,即 “不为五斗米折腰”直率任放的特性品格。然而,正是有着这样特性品质的他却选择了世俗的官场,造成了他政治理想与个性气质的矛盾与冲突。他那“性刚才拙,与物多忤”的性格与媚上欺下、机心巧诈的统治阶层格格不入;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之性与世俗的官场针锋对峙。他的气质个性使他不溶于那个“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社会,不堪于市朝的浮竞喧嚣和官场的倾轧。礼教森严的官场在本质上更是违背自然之道,因此当需要他卑躬屈节拜迎上司时,他感到屈辱和痛苦,使得陶渊明无法适应。
  四、生活中的困苦
  陶渊明的一生可以说是贫困潦倒、艰辛苦涩的一生。他在归田之后,不得不亲自参加劳动,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而归田躬耕也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国,农村有劳作的辛苦、有粮食不丰的担忧、有贫穷、有饥饿。他在晚年所作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具体、生动、真切地历叙了自己生活困窘的境况和不无矛盾的心情。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诗中饱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叙述了他少年时遭受世道险阻,成年時又丧妻,后来又遭到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的不断袭击。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使他过着贫困痛苦的生活。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对于陶渊明来说,在现实领域与精神领域,他有仕与隐的矛盾,有个性与价值的冲突;他承受着理想受阻的隐痛,承受物质生活的困苦,因此可以说陶渊明的一生,是经历过苦痛后的化茧成蝶。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38.
  [2]孙静.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田地[M].大象出版社,1997,14.
其他文献
2008年,路内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这个以“路小路”为人物主角,以戴城为城市背景的故事,在之后的几年中不断蔓延。2009年的《追随她的旅程》是《少年巴比伦》的前传,还在创作中的短篇小说集《十七岁轻骑兵》,在某种意义上是《追随她的旅程》的前传和番外篇,刚刚出版的这部《天使坠落在哪里》被称为这个“追随”三部曲的终结篇。3部长篇小说以及还在创作中的短篇小说集,把路小路和戴城的故事,从19
摘 要:何其芳的《墓》以其细腻的文风,缥缈的希望与恬淡的愁思呈现出一种略带沉郁的失落感。而文中主人公铃铃与雪麟情感世界所折射的忧伤与落寞虽有共通之处,但这种情感指向在本质是却是异质的精神世界错位。一个源自精神原乡的乌托邦想象追求,一个则是斥诸现实的乌托邦世界幻灭后的迷茫与焦虑。在各自的精神诉求中充当着精神想象世界中的他者。  关键词:精神想象;乌托邦;失落感;他者  作者简介:赵敏(1993-),
摘 要:《斯通家史札记》是当代加拿大文坛极负盛名的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代表作品,该书通过记述女主人公黛西从出生到死亡的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主人公黛西孤独忧伤的情感世界和空虚苦闷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以她为代表的西方妇女自强不息,自立于社会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本文运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化理论对文中女性进行解读,旨在分析出造成女性孤独心境的原因以及女性在对待异化所展现出的反抗策略。  关键词:《
摘 要:安妮宝贝塑造了两种都市人群,一种是都市白领,一种是“城市边缘人”,而她主要表现的就是“城市边缘人”的精神世界。本文就以安妮宝贝的小说为例,论述她小说中“城市边缘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原因和他们的归宿。  关键词:城市边缘人;精神世界;精神归宿  作者简介:杨海涛(1982-),女,汉族,四川省射洪县人,文学硕士,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教学。  [中
摘 要:《爱无可忍》从一只热气球引发的悲剧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场起于青萍之末的爱与孤独。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着力分析了弥漫在小说中的畸形的爱恋与无尽的孤独,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  关键词:畸形;自我意识;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一位作家,《爱无可忍
[中图分类号]:J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众所周知,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在中国一向是叫好不叫座。但这部《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狂揽八亿的票房,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是宣传女权,因为在当今社会之下,男女平等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的关系不
摘 要:玛丽·埃莉诺·威尔金斯·弗里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其代表作《新英格兰修女》用纪实手法和怜悯情怀,生动刻画了露易莎坚持独身,不受父权世界钳制的心理历程。弗里曼将象征艺术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女性思想觉醒就是要走出婚姻的牢笼,奋起反抗并寻求自我。从象征主义角度对小说抽丝剥茧,字里行间弗里曼创作手法的匠心独运。  关键词:弗里曼;《新英格兰修女》;象征主义;寻找自我  作者
摘 要:夫妇之道为五伦之首,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关雎》之义在于以淑女之求之礼与节,达于天地之道,人伦之正。  关键词:关雎;风;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对于《诗》,国人的基础阅读范围大抵不出《关雎》、《蒹葭》和《硕鼠》等有限的几篇,心中留存的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阶级剥削压迫的反抗的记忆。但如果有更多涉
作者简介:亚一超(1991-),女,云南个旧人,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2  如果一部电影片长近乎3个小时,却并不使人困倦,反而处处引发观者意犹未尽的咀嚼与回味,那么导演一定是个好讲故事的人。2000年,始终以忠实自我、毫不妥协为人生追求的台湾导演杨德昌,带来了
摘 要:《青春》是南非著名作家库切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出生于后殖民时期的库切在此作品中讲述了自己19岁到24岁之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国内学者对库切小说的研究注重作者不同小说之间的对比、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以及以后殖民的视角对小说的研究,国外学者例如大卫.阿特韦尔的《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与写作策略》更注重小说叙事策略的研究。虽然《青春》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但却以第三人称叙事为特色,与第一人称叙事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