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女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fe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玛丽·埃莉诺·威尔金斯·弗里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其代表作《新英格兰修女》用纪实手法和怜悯情怀,生动刻画了露易莎坚持独身,不受父权世界钳制的心理历程。弗里曼将象征艺术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女性思想觉醒就是要走出婚姻的牢笼,奋起反抗并寻求自我。从象征主义角度对小说抽丝剥茧,字里行间弗里曼创作手法的匠心独运。
  关键词:弗里曼;《新英格兰修女》;象征主义;寻找自我
  作者简介:王盼盼(1991.9-),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院英美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方向,导师:李花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
  《新英格兰修女》里,女主人公露易萨独守闺房多年,早已习惯修女般生活方式的她对婚姻生活恐惧万分,在发现裘·戴格特和莉莉·戴尔的私密恋情后,她解除婚约,回归隐居生活。弗里曼用高超的象征创作手法,简单、直接且深邃地刻画人物心理,从小说标题到女工物件,不留痕迹,确实浑然天成。
  一、标题的象征主义效果
  A New England Nun让人眼前一亮,我们猜测露易莎不同常人,修女必须摒弃性欲和社交,追随一种相对高道德的生活方式,露易萨不是修女,而是新英格兰传统女性,为“老處女”。她有婚约,和未婚夫裘·戴格特距离上的相隔掩盖了露易萨内心对于像修女那样厌弃尘世,隐居遁世生活的渴望,她渴望突破自我但对于突然闯入自己生活并打乱原本秩序的婚姻无限惶恐。
  二、摆件物设的象征性效果
  缝纫刺绣这种传统女工能够很好地表现女性在男权世界为自己出声的精神。露易莎独守一方田園,闲暇时喜欢在房间和田间忙碌,或静静地坐在窗边做针线活。家居物件摆放井井有条,可用精致来形容。这种近乎强迫症被弗里曼刻画地精细入微,露易莎远离外界尘世,通过料理日常来“做自己世界的女王”的生活方式,不但象征着露易莎的女性身份意识觉醒,还暗示着她很享受这种自得其乐的独居生活。
  露易莎总是有围着三层围裙的习惯: 绿色条纹棉布裙干活,粉白色的印花棉布缝纫,白色亚麻布会客。三层围裙层层具有深意。一方面,围裙的安排象征露易莎井然有序的生活方式,那裘·戴格特的闯入将会让这一切变得杂乱无章,这是对她原本雅静生活的严重挑衅。另一方面,会客意味着社交,意味着与外界接触,白色象征着露易莎对自我贞洁的守护,白色象征着贞洁。裘·戴格特的到来让她取下另外两条围裙,她想借此表明自己如同这条围裙样纯洁无瑕。
  弗里曼用瓷器代表女性。瓷器的特点是精炼而成,精致细腻而又脆弱易碎。女性确实唯美精致,而女性内心又敏感柔弱。上等瓷器这种东方艺术品,出现在西方日用品中实属罕见,除非你高贵或者极具教养。露易莎钟爱瓷器,尤其是上等品,露易莎想通过鹤立鸡群的方式宣扬自己的个性,标示自己的与众不同。“none of her neighbors did” 揭示出露易莎独立自我,不刻意迎合他人品味或随波逐流的个性。弗里曼用瓷器来说明,露易莎就是活脱脱的瓷器,高贵优雅,同时无比脆弱,以至于不敢走出自我的牢笼。她把自己囚禁在洁癖般精致一隅,如同修道院般远离喧嚣。
  三、动物的象征主义效果
  露易莎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通过狗西塞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条狗特别喜欢独守狗棚,跟自己的同胞不相往来,终身囚禁在链锁旁边。而露易莎等了裘·戴格特十四年,从少女变成老姑娘,与此同时,西塞从乳臭未干变成老眼昏花。这只狗渴望自由却又安于囚笼,被链锁拴在园子里,而露易莎也享受自己静谧安详的独身生活。当裘·戴格特提议为狗西塞松开链子的时候,露易莎大惊失色,这种反常反应出当裘·戴格特想要让露易莎走出自我,走向婚姻时候,露易莎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内心同样充满挣扎和苦楚。
  金丝雀也是路易莎内心独白的象征。每当裘走进露易莎的房间,沉睡中的金丝雀都会受到惊吓。小鸟对于裘的到来如此之恐惧就如同露易莎对于裘突然闯进她的私人生活般惶恐不安。露易莎是自己房子的女王,婚姻会将她的特权剥去,被迫放弃隐居和自主。露易莎像对待狗西塞一样,将金丝雀囚禁在鸟笼里,因为小鸟一旦因为渴望自由飞去,将再也无法返回安静恬谧的鸟龛之中;露易莎一旦释放自己的天性,走出自我,她相应失去的就是往日的一片安宁。
  总结:
  这篇短篇小说中象征手法的使用更加深入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和内涵。露易莎因为未婚夫裘的突然归来陷入两难境地: 勉强维持婚约还是在父权世界保持自我。物件的摆放表明她早已习惯隐居宁谧的独身生活;她不愿意释放狗西塞或者金丝雀,就如同不想让自己走出狭隘的自我,坚持婚约无非是给自己的生活打掩护。露易莎成为女权主义初期思想逐渐觉醒的典型,如新时代的女性一般,她要做自己国度里的女王,这种精神张力是内心对于自我的坚持和把控,悲喜再也不为他人动容。
  参考文献:
  [1]Freeman, Mary Eleanor Wilkins:A New England Nun, and Other Stories[M]. 1891. Reprint. London: Forgotten Books, 2013. Print.
  [2]吴泽庆,杨纪平:英美经典短篇小说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188-198。
  [3]谢青松:美国19世纪的女性抗争策略—以弗里曼小说《母亲的反抗》为例[J]. 作家,2014(10)。
  [4]朱虹: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5]张海燕,徐梅.:平淡叙述中的反叛之声——论《母亲的反抗》和《新英格兰一修女》[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翟紫君(1993-),女,汉,河南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许鞍华导演的《倾城之恋》拍摄于1984年,由当时明星红人周润发、缪骞人主演,演绎了这一段张爱玲的最著名的爱情小说。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个动听而又不近人情的故事,也是一对世俗男女的“勾心
摘 要:人生如漫长河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度过,全看自己的内心选择。本文着重讲述了在阅读了史铁生的作品《命若琴弦》之后的深刻感想,沉淀自我的内心,树立更加坚定的信仰和目标,身处困难之中能更具力量前行。  关键词:人生磨难;命若琴弦;负重前行;坚定信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史铁生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尊崇的当代作家
摘 要:作为《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于连一直以其独特的形象与经历吸引着评论家与读者的目光。当其作为一个罪人受到审判并最终落得悲剧下场时,尤其引得众人的唏嘘,这种对于连的同情,既是书中人所共有的,也可以说是读者所共有的。而一个罪人之所以可以引起群体的怜悯之情,却并非只是因为他坎坷的经历,他在受审时的“表演”也对此有所助力。本文将通过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主要从前台的胜利和剧班的失败两个方面对于连的审
摘 要: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以20世纪六十七十年的日本后工业时代为背景,通过一个青年的恋爱经历,写出了一代人的精神危机,并以其特有的成长主题和破译某种心灵密码的作用,给予广大读者心灵归属感和精神力量。  关键词:希望;精神危机;回忆  作者简介:苏热,男,1997年07月出生,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民族:蒙,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研究方向:《挪威的森林》人物意象。  
2008年,路内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这个以“路小路”为人物主角,以戴城为城市背景的故事,在之后的几年中不断蔓延。2009年的《追随她的旅程》是《少年巴比伦》的前传,还在创作中的短篇小说集《十七岁轻骑兵》,在某种意义上是《追随她的旅程》的前传和番外篇,刚刚出版的这部《天使坠落在哪里》被称为这个“追随”三部曲的终结篇。3部长篇小说以及还在创作中的短篇小说集,把路小路和戴城的故事,从19
摘 要:何其芳的《墓》以其细腻的文风,缥缈的希望与恬淡的愁思呈现出一种略带沉郁的失落感。而文中主人公铃铃与雪麟情感世界所折射的忧伤与落寞虽有共通之处,但这种情感指向在本质是却是异质的精神世界错位。一个源自精神原乡的乌托邦想象追求,一个则是斥诸现实的乌托邦世界幻灭后的迷茫与焦虑。在各自的精神诉求中充当着精神想象世界中的他者。  关键词:精神想象;乌托邦;失落感;他者  作者简介:赵敏(1993-),
摘 要:《斯通家史札记》是当代加拿大文坛极负盛名的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代表作品,该书通过记述女主人公黛西从出生到死亡的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主人公黛西孤独忧伤的情感世界和空虚苦闷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以她为代表的西方妇女自强不息,自立于社会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本文运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化理论对文中女性进行解读,旨在分析出造成女性孤独心境的原因以及女性在对待异化所展现出的反抗策略。  关键词:《
摘 要:安妮宝贝塑造了两种都市人群,一种是都市白领,一种是“城市边缘人”,而她主要表现的就是“城市边缘人”的精神世界。本文就以安妮宝贝的小说为例,论述她小说中“城市边缘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原因和他们的归宿。  关键词:城市边缘人;精神世界;精神归宿  作者简介:杨海涛(1982-),女,汉族,四川省射洪县人,文学硕士,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教学。  [中
摘 要:《爱无可忍》从一只热气球引发的悲剧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场起于青萍之末的爱与孤独。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着力分析了弥漫在小说中的畸形的爱恋与无尽的孤独,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  关键词:畸形;自我意识;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一位作家,《爱无可忍
[中图分类号]:J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众所周知,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在中国一向是叫好不叫座。但这部《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狂揽八亿的票房,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是宣传女权,因为在当今社会之下,男女平等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的关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