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还给学生提供了独特的社会活动方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中英两国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探讨与研究。通过相关体育部门访问、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了浙江大学和利兹大学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特点,借鉴国外大学在大学中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有利于我国大学更好地开展大学的体育活动及教育改革。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文化活动”。大学的体育活动通常是学校的一种精神,不仅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给学生提供了独特的社会活动。它既可以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又可以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和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国,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社会活动舞台,如每年举行的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活动,它已经成为展示学校实力和引起全世界关注的一种社会活动。中国和英国的大学生就体育参与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中英大学体育活动情况调查与比较
1.大学体育设施比较
利兹大学的体育场馆分布比较分散,体育中心是学校主校区唯一较大的室内体育活动场所,体育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实现一地多用。利兹大学的优势在新兴体育项目上设施齐全,比如攀岩、蹦床等;同时,非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如健身运动,资源丰富,且健身器械数量多,开放时间长。而浙江大学的体育硬件是比较完善的,但在使用和管理上相较利兹大学有较大不足。
2.大学体育课程比较
利兹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学校非必修和固定课程由体育中心面向学生和教工开设,这些课程都是针对不同需求的群体。开课教师主要来源于专业的教练或体育专长的学生,教授体育课程是专业教练的兼职工作。英国大学比较注重健康体育的理念,不少课程、活动和项目都与健康有关,如环绕校园步行项目,戒烟项目,健康宣传周等都是非常有创意,在学生中有较大吸引力,而在我国的大学中目前还不太重视。
浙江大学的体育课程主要是由公共体育部开设的,面向学生,多是长期固定的课程,因为体育学分是必修学分,课程种类较多,有近20种。
3.大学学生参与程度比较
对于利兹大学同学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研究,我们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数据统计表1可以看出利兹大学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每周有七成左右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数据统计表2可以看出,学生的运动动机主要是保持健康。
4.大学体育活动的运作机制比较
利兹大学的体育活动主要由两个机构负责。一个机构是体育中心,主要负责开设课程和管理器材,接受体育活动场地的预订。另一个机构是学生活动中心,主要负责登记和监督学生自发组建的60多个体育俱乐部,为来健身的同学和教工提供年卡,为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高校开展大学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体育的认识不足,体育观不全面。
大学体育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对学校发展和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善于利用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课程开设、体育知识普及和竞技体育、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学校体育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品格,也充实了学生课余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相互交流和勾通的社会活动平台。
其次,体育活动运作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体育活动开展。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多设有公共体育部,并由公共体育部负责校内体育课程开设和体育活动开展。公共体育部往往作为学校一个普通而非重要部门,得不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也显现出了体育活动运作机制上的局限性,公共体育部开展的体育活动缺乏统筹和规划,学生的参与面少,积极性不高。而学校体育社团和基础学生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因为缺少经费支持和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专业性不足,特色不明显,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作用不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第三、体育场馆利用不合理。
我国不少大学对体育场馆的建设非常重视,投入也大,但对体育场馆的合理使用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学校如果要让体育场馆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应该在场馆的建设、使用、收费、投入和管理上以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依据,发挥它的服务功能,让学生充分和合理使用体育设施与场馆,保证学校体育活动顺利进行。
第四、学生网络依赖性强,体育运动参与意识淡薄。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不少学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生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成了影响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把课余时间大量投入到电脑与网络上,放弃体育活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素质下降,学习精力涣散,集体观念淡漠,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第五、体育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学校缺乏特色体育活动。
相比大学学科建设与硬件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投入稍显不足,因为学校对体育认识上的偏差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体育文化不可能深入人心,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也不大。体育在不少学校仅作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听之任之,缺乏长期发展的筹划,缺少投入,学校体育活动没有特色。加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形成学校体育活动特色,对学校的发展有利,对学生的培养有利。

促进大学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与措施
树立正确和全面的体育观,提高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能力和协作精神。坚持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为基本原则。通过宣传、教育和体育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片面和狭隘的体育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体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精神。重点要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做好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建立学校特色体育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形成学校体育活动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加强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指导。借鉴英国利兹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经验,鼓励和指导学生组建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等学生社团组织,大力支持社团开展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校性体育活动。加强对社团骨干的管理,选拔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体育骨干担任学生社团的负责人。统筹学校各类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增强体育活动的计划性和创新性,发展新兴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新兴体育运动的兴趣。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网络观,处理好网络生活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加强对消除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研究,为提升体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文化活动”。大学的体育活动通常是学校的一种精神,不仅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给学生提供了独特的社会活动。它既可以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又可以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和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国,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社会活动舞台,如每年举行的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活动,它已经成为展示学校实力和引起全世界关注的一种社会活动。中国和英国的大学生就体育参与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中英大学体育活动情况调查与比较
1.大学体育设施比较
利兹大学的体育场馆分布比较分散,体育中心是学校主校区唯一较大的室内体育活动场所,体育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实现一地多用。利兹大学的优势在新兴体育项目上设施齐全,比如攀岩、蹦床等;同时,非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如健身运动,资源丰富,且健身器械数量多,开放时间长。而浙江大学的体育硬件是比较完善的,但在使用和管理上相较利兹大学有较大不足。
2.大学体育课程比较
利兹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学校非必修和固定课程由体育中心面向学生和教工开设,这些课程都是针对不同需求的群体。开课教师主要来源于专业的教练或体育专长的学生,教授体育课程是专业教练的兼职工作。英国大学比较注重健康体育的理念,不少课程、活动和项目都与健康有关,如环绕校园步行项目,戒烟项目,健康宣传周等都是非常有创意,在学生中有较大吸引力,而在我国的大学中目前还不太重视。
浙江大学的体育课程主要是由公共体育部开设的,面向学生,多是长期固定的课程,因为体育学分是必修学分,课程种类较多,有近20种。
3.大学学生参与程度比较
对于利兹大学同学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研究,我们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数据统计表1可以看出利兹大学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每周有七成左右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数据统计表2可以看出,学生的运动动机主要是保持健康。
4.大学体育活动的运作机制比较
利兹大学的体育活动主要由两个机构负责。一个机构是体育中心,主要负责开设课程和管理器材,接受体育活动场地的预订。另一个机构是学生活动中心,主要负责登记和监督学生自发组建的60多个体育俱乐部,为来健身的同学和教工提供年卡,为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高校开展大学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体育的认识不足,体育观不全面。
大学体育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对学校发展和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善于利用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课程开设、体育知识普及和竞技体育、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学校体育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品格,也充实了学生课余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相互交流和勾通的社会活动平台。
其次,体育活动运作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体育活动开展。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多设有公共体育部,并由公共体育部负责校内体育课程开设和体育活动开展。公共体育部往往作为学校一个普通而非重要部门,得不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也显现出了体育活动运作机制上的局限性,公共体育部开展的体育活动缺乏统筹和规划,学生的参与面少,积极性不高。而学校体育社团和基础学生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因为缺少经费支持和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专业性不足,特色不明显,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作用不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第三、体育场馆利用不合理。
我国不少大学对体育场馆的建设非常重视,投入也大,但对体育场馆的合理使用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学校如果要让体育场馆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应该在场馆的建设、使用、收费、投入和管理上以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依据,发挥它的服务功能,让学生充分和合理使用体育设施与场馆,保证学校体育活动顺利进行。
第四、学生网络依赖性强,体育运动参与意识淡薄。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不少学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生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成了影响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把课余时间大量投入到电脑与网络上,放弃体育活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素质下降,学习精力涣散,集体观念淡漠,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第五、体育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学校缺乏特色体育活动。
相比大学学科建设与硬件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投入稍显不足,因为学校对体育认识上的偏差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体育文化不可能深入人心,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也不大。体育在不少学校仅作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听之任之,缺乏长期发展的筹划,缺少投入,学校体育活动没有特色。加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形成学校体育活动特色,对学校的发展有利,对学生的培养有利。

促进大学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与措施
树立正确和全面的体育观,提高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能力和协作精神。坚持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为基本原则。通过宣传、教育和体育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片面和狭隘的体育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体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精神。重点要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做好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建立学校特色体育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形成学校体育活动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加强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指导。借鉴英国利兹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经验,鼓励和指导学生组建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等学生社团组织,大力支持社团开展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校性体育活动。加强对社团骨干的管理,选拔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体育骨干担任学生社团的负责人。统筹学校各类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增强体育活动的计划性和创新性,发展新兴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新兴体育运动的兴趣。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网络观,处理好网络生活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加强对消除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研究,为提升体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