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意会”与“言传”的桥梁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需要新型人才,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学生处于学习阶段,处于快速的知识积累阶段,如何提升阅读有效性,强化知识基础,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新阅读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一、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阅读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新的时代需要综合性人才,学校教学内容有限,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因此要推动学生主动开展阅读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实现全面发展。
  1.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发展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实现综合素养全面提升,课堂学习的内容有限,阅读也就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广泛开展语文阅读,可以拓展学习视野,学习更多知识理论,实现自我发展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他们自我发展能力。
  2.深化教学内容的认知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引导,以启发式的教学实施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只能进行重点内容讲解分析,学生要深化知识理解,必须要开展全面复习,根据教师的教学引导,开展广泛的知识阅读,深化教学内容认知理解。
  3.促进自身文化修养提升。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形式,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深入开展阅读,通过学习广泛的知识理论,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阅读内容,用心去感悟阅读内容中的思想意识,感悟所蕴含的深厚情感,通过思想触动、情感熏陶、视野拓宽实现自身文化修养全面提升。
  4.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模式。阅读是由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的,学生要提升阅读效果,必须要带着问题去阅读,积极开展阅读思考,以主动的思考运用促进阅读效果提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开展阅读,接触到广泛的阅读内容,能够促进他们思维创新意识发展提升。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措施
  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开展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阅读效果提升。
  1.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积累,实现自我发展的知识储备。阅读作为一种自主学习形式,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动力来源,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以兴趣激发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学习《春》,春天是希望,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也是开始于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理解春的含义,通过这种阅读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春的美景。有了美的感知,学生感悟到阅读的美感,就会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兴趣,主动开展语文阅读。
  2.强化语文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究意识。阅读是学习的形式,深入的思考探究是促進阅读效果提升的有效措施。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阅读的广泛开展,但是缺乏深入的探究精神,对于阅读内容缺乏主动思考意识。教师在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阅读,通过问题解答培养学生阅读思考意识,提升他们阅读的主动探究意识,提升语文阅读效果。例如学习《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教育对于人的启发作用。这个问题是学生很少去思考的,很多学生学习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去思考学习的意义,没有去探究为什么要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课文讲解引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问题答案,寻求教育实施的目标与意义。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其思想意识就会受到启发,逐步认清开展学习的目的,明确自己的学习定位与追求目标,通过深入阅读学习,逐步提升自身文化道德素养,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认知阅读的真实意义,实现自我个性修养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感悟能力。语文阅读实施,是通过对创作者的文学作品阅读,在深入阅读过程中感知创作者融入作品的情感,通过这种情感沟通,提升对于阅读作品的认识理解,提升语文阅读效果。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阅读导入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带入情感,从情感层面感知作品,实现阅读的“要会”效果。例如学习《纪念白求恩》,这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纪念文章。白求恩作为一名国际友人,为中国在医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引导学生去感悟这种无私的胸怀,感悟这种奉献的伟大,感悟作者的沉痛心情,有着情感感悟熏陶,学生就会主动阅读,体会到文章的深情,促进阅读效果的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握阅读教学实施的重点,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语文阅读的开展形式,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甘肃永昌县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基于大量已发表的生物质热解实验数据,采用数值方法拟合全局反应热解模型的动力学参数,建立生物质热解的训练和验证数据库,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研究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参数与生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了多数人所关注的重点。其中,地基的好坏决定着后期施工能否顺利完成,在整个建筑基础工程建设中起着较大的作用。软土地基属于
当前不断地推进城市化的建设,在建筑行业当中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新式的发展机遇,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都已经开始将建筑施工这个部分作为施工的重点内容。企业不仅应该对施工的技巧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间接对话,也是学生与语文教学之间的思想碰撞过程。对话是互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语文的传递和交流,从而更好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和信号。对话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都是需要双方之间的积极探讨交流,才能更好地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对话理论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
“慢教育”理念古已有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一教学理念已屡见不鲜。孔子主张“无欲速”,他认为“欲速则不达”,治国为政、教育教学都讲究慢缓累积,讲究循序渐进。朱熹在《〈朱子读书法〉卷一》中更为详尽地以“灌园”为喻阐述之:“读书如园夫灌园,善灌者随其蔬果根株而灌之。灌溉既足,则泥水相和而物得其润,自然生长。不善灌者忙急而治之,担一担之水,浇满园之蔬,人见其治园矣,而物未尝沾足也。”灌园浇菜,不忙于求
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要从对课堂的分析入手,对课堂的分析不仅是经验上的事,也是技术上的事,而课堂教学诊断就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教学研究行为。所谓课堂教学诊断,是指对教师教
一、学科融合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必然要求顾名思义,"学科融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多种学科,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人们很早就发现,学科融合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
本节课设计能遵循教学规律,通过探究、讨论、指导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探究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认知程度
符号化思想作为数学思想方法之一,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符号化思想,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做的事。文章对符号化思想渗透的具体措施做了粗浅的探讨,
高中课改进入"后课改"时代,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是:将高中的学习内容确定为18个任务群,第一次提出了"任务群"的概念,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