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手草根 起于云水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前薛瑞萍应邀来武进讲学并签名售书,有幸读到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此前关于薛瑞萍,在网络和一些平面媒体常有耳闻,真正引起我对其人其事其文感兴趣的不仅是源于我们同姓,而且有着相仿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师毕业,后完成从大专、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历,一直作为普通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教书、读书、写作成为教育人生的主旋律。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之所以被称作“生于草根,起于云水”,是因为她是一种草根式的不同于学院式、书斋式的园囿于空洞理论的写作,也不是外国教育理论的中国翻版,更不是为取悦于他人而编织出的精彩的教育故事。当教育博客成为教师不受时空限制、没有技术障碍、人人均可参与的学习交流、教育科研的平台的时候,为了鼓励自己,也为了找到同道,从一年级开学第一天起,薛瑞萍就在“教育在线”上(网名“看云”)以“guiquli”的名义郑重开贴,取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如实记录每天的工作历程。光顾此贴的众多网友把“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作为他们宽松、诚恳的栖息地,常来这里讨论、倾诉、探讨一甚至争论,帖子被广为关注,一年以后根据网友们的建议结集成书。这是基于教育实践的日积月累的思想积淀,是对自身教育行为的真实的反思,叙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师生、生生对话),仿佛就发生在我们周围,而让我们遗憾的是,我们为什么就常常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置若罔闻,错过了去发掘,去探讨和研究的机会呢。而且该书读起来让人感觉到远离刻意的人为雕饰,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一年级的懵懵懂懂的孩子是的确是不好教的,从生活到学习。一年级开学的阶段是老师最焦灼辛劳的时候,既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的神话——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非智力因素。教师克制着焦灼和辛劳,努力做到心平气和的时候,在薛瑞萍眼里,也是最精彩最着迷最有成就感最具挑战性的时候。《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给我们展示了班级怎样艰难的前进,班级课堂秩序怎样艰难的形成的一幅心灵地图,文字更多的是在欣赏学生的优点、品味教育的幸福,“心平气和”成了一种努力达到的境界。
  教师不仅要心平气和地教书,还要心平气和地读书。在网络渗透,影视猖獗,功利泛滥,人心浮躁的当今时代,社会患有“阅读贫乏症”已是普遍现象,教师甚至连语文教师都远离经典。薛瑞萍是普通而又极具思想的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其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她说:“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也许就是她的生存之道,成功之路,“网络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文字的力量就多么强大——如果没有承载了丰硕思想的好文字,你在网络——其实,就是你在未来,就注定只能做沉默的、发不出自己声音的弱势群体。热闹永远是别人的,你只有看和听的份。这很残酷,但也很公平——我以为。论坛上的‘杀伤力’全来自于网下的修炼啊。‘少上网,多读书,勤思考’。”作者认为,不仅教师和学生要读书,读书的习惯还要拓展到家长乃至全社会。家长每天也要陪伴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写日记。一定要让你的孩子在家里经常看到你拿着本书在读。作为一个老师也同样,要让学生看到你手里经常拿着一本和专业无关的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孩子读书的欲望。有的家长说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那这些家长就要扪心自问,孩子在你的心中到底有多重。对于家庭教育的问题,作者还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有许多作者的阅读教育理论的札记,读苏霍姆林斯基、读洛克、读爱默生,倾听大师,对话文本、丰富学养,培养智慧。但作者不仅仅是停留在读的层面,阅读是为了引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让一切的写作都在写自己,一切的阅读都在读自己。”阅读便成为心灵的约定,思想的碰撞,并产生高山仰止的惊叹和心有戚戚的同感。作为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普通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确有限,但作者却摆脱了社会的不屑和蔑视,走出自卑、菲薄和低迷,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走自己的路,终于能从“沉默的大多数”里走了出来。
  薛瑞萍著作包括《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阅读引导》(主编)/《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读教育理论》/《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请跟我来——做一年级好家长》/《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日有所诵》 (主编之一)2007年应邀赴南京、杭州、佛山、广州、扬州、上海、无锡、温州、太原、深圳等地讲学,以讲座的形式和各地同行交流教学及读书心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著长春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云南省M县D镇中心幼儿园三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描述了教师在引导、生涯挫折和生涯低落三个阶段遇到的关键事件以及园长对他们的引导、帮助和支持。园长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应从了解教师的成长,参与教师关键事件的解决,以及理解和包容正在经历关键事件的教师三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关键事件;园长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
这节课是借助数学史中“完全数”的史料而开发的一节数学文化课。其宗旨是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什么是完全数,感受完全数的神奇特征,由此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深层次激发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问题解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数学发现意识和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概括完全数的定义  师:下面等式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你能试着填一填
【摘 要】数学拓展性课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使之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体验感悟中获得发展。对数学拓展性课程的课型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能让教师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数学拓展课;课型;教学  近年来,校本化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成为研究的热点。数学拓展性课程摒弃了原来“奥数化”的倾向,改变了以刷题训练为主的方式,向着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目标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反弹高度》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拉长活动体验,形成“3 2 N”课程结构,使学生充分参与实践过程。同时,设置合理问题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类课程的实施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深度学习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反弹高度》一课的教学,往往遵循“
“汉诺塔问题”源于印度的一个古老传说:开天辟地的神在一个庙里留下了三根金刚石柱子,最左边的柱子上从下往上、由大到小依次叠放着64个圆形金片,庙里的僧侣遵照神的旨意,按照规定的方法:一次只能搬动一个金片,不管在哪根柱子上,小金片必须在大金片的上面,把金片从最左边的柱子全部搬到最右边的柱子上。神预言说,当64个金片全部都搬到最右边柱子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毁于一旦。  传说显然并不可信,不过假如从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的老师乔伊斯·库珀,永远也忘不了她给我们上的那堂课。  记得那时我在弗吉尼亚诺福克的小树林小学上二年级。有一天,库珀老师提问了我一个数学问题,虽然今天我已经想不起来那个问题是什么了,但是,我却永远也忘不了我的答案。“16!”当时,我满怀自信地大声说道。但是,我的答案刚一出口,就立即招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顿时,我感到难堪极了,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人。  就在这时候,库珀夫
相对于碎片化教学而言,结构化教学是建立在数学知识系统和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之上,以特定的典型素材为基础,着力于整体关联,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与思维发展,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力和数学素养。可以看出,数学活动素材是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根基和有效载体。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设计典型性的数学活动素材,并科学地实施运用,让结构化教学真正发生。下面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速度”的教学为例,谈四点教学建议。  一、以关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省幼儿园的63个年龄班为研究对象,调查幼儿园课程质量现状。结果表明,幼儿园课程质量总体达到合格水平,还有待提升。具体而言,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幼儿园课程领域失衡,不同地区、办园性质幼儿园课程质量发展不均衡。建议幼儿园应当基于课程特点,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基于核心经验,构建整合均衡的课程支持体系;加大保障与支持力度,促进区域性课程质量均衡发展。  【关键词】浙江省;幼儿
【摘 要】针对当下数学拓展性课程实施中存在的“拓而不展”“展而无序”“活而不动”等问题,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加以解决:多维链接,开拓视界;多种途径,习得方法;多重联构,体悟思想;多元活动,提升素养。对数学拓展性课程开发作了有效尝试,使其日显成熟,基于学生立场,不断变革学习方式,加深数学思想体悟,让智趣弥漫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有效开发;实施策略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的
工作了18年,自己还算“青年教师”么?总是会因为自己年近不惑而半真不假地自诩是个“老教师”了。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先生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是因为那本《不跪着教书》之后的震撼?还是因为那天会场里一个朋友突然落泪只为想起跟吴非先生的聊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