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生物课内外活动和资源的整合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z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顺应了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而经过不断提炼和完善的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在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中形成科学概念。我们如何转变传统课堂,将课外活动—课堂活动—课堂结束后的后续活动进行有机高效的结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利用现实情景和前沿素材开展生物学科的学科教学?本文针对课堂内外活动的双向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开发的研究,以期切实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的落实;课堂内外活动、资源;教学设计分析
  2018年全国1卷理综生物第29题的(1)(2)小题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一节内容为命题素材,对共同进化的核心概念以及收割理论的概念进行了考查。见下图:
  在传统的全国1卷四道大题中,进化部分的考查相对较少,不少一线教师对这一节内容进行简单讲授或者让学生自学。暨核心素养的提出之后,这样的一道高考题出现,也让老师们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机缘之下,笔者以本节课为主题,完成了一节公开课的汇报。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从课堂内外活动设计、课内外资源整合的角度,就教学设计过程的铺设和整合进行以下几点的思考。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基于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达成的要求,预设完成如下的教学目标。能基于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解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规律(生命观念),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共同进化与经济生活进行联系(科学思维),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生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社会责任)。
  一、借助公共资源,触动前概念的形成
  40多亿年的沧海桑田,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这漫漫时光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然而教材中仅以一页的篇幅介绍了地球的演化史。笔者在任教班级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对班级中有意参加活动的16名同学进行了分组安排。分为5个小组,课前安排学生查阅生物进化历程的相关资料,5个小组各自领取任务(将生物历程以地质年代为依据,进行阶段划分),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
  (一)培养学生多方位采收集信息的能力
  40多亿年的进化史,学生如何在教材的大框架下,获取更多的信息丰满这部漫长的进化史呢?笔者组织学生周末到市图书馆查阅进化的相关资料,根据关键词寻找书籍,利用流程图的方式,构建框架,对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回校之后进行交流整理。另外,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找,搜集图片证据,对文字内容进行丰富、补充。
  (二)培养学生认同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学生参观广东省博物馆,走近化石馆,近距离的接触、观察史前生物的化石。将学生带回那已消逝久远的洪荒古泽年代、神秘多彩的史前世界,在感受古生物世界之美的同时,认识到化石证据对研究生物进化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整理文献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后,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化繁为简,整理出核心要点,并制作成课件。5个小组的代表在课堂上依次上台汇报各地质时期的环境特点和生物变化。
  而其他同学则在小组成员汇报中解决以下问题:研究进化历程的依据是什么?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們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多细胞生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恐龙什么时候灭绝?物种灭绝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可能带来什么影响?通过以上的学习,尝试从多个角度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抓各地质时期之间的衔接点,挖掘问题,梳理知识。并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中讨论落实社会责任。
  在这样的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在于,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他们已经意识到地球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间可以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也彼此作用,形成了共同进化的前概念认知。并且能意识到我们现下所处的新生代并不是地球进化的终点,如果我们再不注重环境的保护,未来的人们将如何生存?这是在课外活动中提炼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意识形态。学生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二、跨学科的融合,发展知识的连贯性
  《列子·天瑞》中提到,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也就是说经常生死、经常变化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生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从哲学的观点看待进化史,达尔文提出的生存竞争只是一个偏激的辅助假说,“生态重叠原理”、“完全竞争不能共存原理”等相关研究均表明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是环境与生物之间的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发展。我们不能企图以一种学说来解释所有的现象,这是有些教条和不符合实际的。在课堂教学初始,就以哲学的观点领略一番“共同进化”这一观点形成史。
  三、结合真实情景,强化素养的落地
  1.通过真实素材,树立生命观念
  材料一: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的彗星兰,其花体很长,但(花管)内径很小,其蜜腺长达近30cm,但仅仅底部大约一英寸半有花蜜,彗星兰如何能顺利完成授粉?达尔文“预测了”一种蛾,它们的喙部是可以深入到花距底部!”后人证实了这个预测!
  材料二:课本素材:猎豹追捕斑马。
  材料三:美国总统罗斯福盛赞黑尾鹿体形优美,而这个美丽的物种却被狼虎视眈眈,人们为了保护黑尾鹿捕杀了它的天敌,结果鹿群数量在一段时间上升后,就一直处在了下降趋势中。
  基于真实情景的讨论,让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说明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活动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来活动干预,人类应该控制自身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力吗?
  2.通过真实情景,养成科学思维
  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教学和评价,尝试分析广百商场的经营项目,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想法,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与传统商场相比,现代商场的经营项目更加多元化,服装区、饮食区、儿童游乐区、电影院、健身房等等。以周末一家三口(年轻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的商场之行,分析商场各经营项目之间的潜在联系。有学生分析到看完电影饿了要去吃饭,孩子吵闹不肯进超市,父亲陪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母亲采购食材等等。分析了这样一个综合性强的大型商场中,各经营项目存在的协调性。而各经营项目之间的潜在配合,使双方彼此获利不正好就是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的真实写照。
  四、用发展的眼光,去延伸课堂
  “课外—课内—课外”,课外活动是课堂顺利开展的启发性过程。前概念形成后,继续在课堂中完成学习进阶。而我们的所学知识又如何应用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去呢?在课堂结束之时,展示一则资料:
  2018年的化学诺贝尔奖的得主们受到进化现象的启迪,并使用与进化相同原理,利用定向进化研发新药。2020年的当下,全球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下,在科研人员的奋战背后,我们又当如何理性的看待新冠病毒的进化路径呢?结合热点内容,让同学们意识到生物进化理论还在不断地发展,共同进化这场表演还没有停止……
  五、结语
  课堂内外活动的高效结合同样也适用于其它章节的学习,新授课中开展这样的活动,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扩宽视野,而在课堂中继续走近社会和生活,能更加深入、形象的加强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延展。但如何保证课外活动的有序开展,时间和安全问题的考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摸索。
  参考文献:
  [1]桂起权,傅静,任晓明.生物科学的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65.
  [2]刘恩山,曹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8.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重视和改革科学教育特别是基础科学教育成为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实践证明,教师对科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是相对容易的,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是相对困难的。针对这个问题,通过调查初中生物科学史的教学现状,研究分析目前影响生物科学史教学的主要问题,提出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为韶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摘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丰富高中地理课程等,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此文对地方课程资源在顺德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地方课程资源在顺德区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其教学应用,最后提出了
本报综合消息 4月13日,广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各级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有序地做好学生返校工作,切实守护全省2450万师生的生命健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要明确责任、联防联控,形成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强大合力,压实属地责任,压实教育部门主管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完
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的影响可想而知,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体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因此疫情当下也不能忽视职业院校的教育。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落实到实处,做到真正的“停课不停学”,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操作技能。让学生利用这个假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走上学习成绩提升的“快车道”。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好监管工作,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企事业单位的帮助,确保职业院校学生
【摘要】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懂得欣赏自我及赏识他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会在欣赏中发现生活的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引导学会欣赏自我、赏识别人,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不竭动力。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巧用班会“美时每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让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受着“和而不同,美美与
【摘要】精准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如何开展高效且有针对性的初中英语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思考与探索的重点。针对传统英语试卷讲评课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和就题论题等问题,笔者结合智能教学系统精准的数据分析优势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精神等探究如何突破初中英语试卷讲评课低效枯燥的现状。  【关键词】精准教学;智能系统;初中英语;试卷讲评  一、引言  奥格登·林斯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教
【摘要】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良好的口头交流,往往会使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当前在世界上各大语种的教学中,口头交流已经成为一个新生的主流趋势。一些课程的改革将口头交流作为新的学习要求。因此,在我们现在的教育学习中教师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对学生口头交流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儿童形成语言交际的基础。本文从实际教学过程中口头交流所体现出的一些弊端和短板以及分析其重要性等方面入手,综
课程改革后,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占比明显增加,特别是在低年级教材中占了很多的篇幅。儿童诗对于洗润学生们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影响深远。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着眼教材,在教学中展现儿童诗的魅力呢?  一、发展语言,增强语感  对刚人学的儿童来说,他们识字量还很少,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书面语的,他们更容易接受篇幅短小的文章。而儿童诗句式简短、意境优美,用词清新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近年来,我镇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在镇中心学校教研员的带颁和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几次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研活动。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老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一手抓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观摩学习了不少课外阅读推荐课(也称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除了要求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外,还对学生“实战”能力有了更高的标准。初中语文是一门让学生领略大千世界,品味人生百态的关键学科,经典课文、课外读物中都蕴含着人类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集大成,而阅读作为处于中心地位的关键教学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引导其在发现、思考、求证学科知识的探究积累过程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