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教材,展现儿童诗的魅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nnnnn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后,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占比明显增加,特别是在低年级教材中占了很多的篇幅。儿童诗对于洗润学生们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影响深远。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着眼教材,在教学中展现儿童诗的魅力呢?
  一、发展语言,增强语感
  对刚人学的儿童来说,他们识字量还很少,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书面语的,他们更容易接受篇幅短小的文章。而儿童诗句式简短、意境优美,用词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注重合口押韵,节奏明快,可诵可唱,容易上口,语调亲切、幽默、诙谐,适合歌唱游戏,有娱乐、玩耍功能。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儿童诗所具有的以上特点,着重提高儿童听音和发音水平。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zh ch sh r》时,为了区分平舌音si和翘舌音shi、shi时,就可用儿歌《四和十》来加以训练。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绕口令,然后同桌互相拼读或者组成小组轮读,最后指名学生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既快又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拼读热情,提高儿童听音发音水平。
  同时,在诗歌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准字音,读通顺,更需要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才开始学习正规的语言文字。因此,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语感。教师的指导如果不到位,就会影响学生对诗歌内容本身的理解,无法深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教师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示范读,边读边突出诗歌中的音乐性,引导学生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文中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教师可以用PPT出示诗歌进行教学: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教学过程中:1.划出儿化词,用“—”表示,指导学生如何读出儿化音;2.划出轻声词,用黑体表示,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轻声;3.根据内容划分节拍,用“/”间隔,读出舒缓顿挫的感觉;4.朗读的重音用“.”表示。经此处理之后,强弱区分的音调配上舒缓顿挫的频率,使學生们听着听着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不知不觉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二、透文感图,激情诵读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儿童诗的选材往往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明艳的色彩、具体的动作、丰富的语言来渲染。在教学中,我们要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画面的美,大胆去想象诗歌呈现出来的意象,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审美体验。在教学《彩色的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色彩斑斓的梦境:“在葱葱郁郁的森林里,雪松手拉手,请小鸟留下歌声”,“拉”和“请”两个动作恰当呈现了雪松和小鸟之间的团结友爱;“小屋的烟囱上,结出一个苹果般的又大又红的太阳”,此想象新奇独特,富有童心童趣。苹果般的太阳,还能结在小屋的烟囱上,这是儿童的话语,是儿童的思维,是儿童的联想。“雪松、小鸟、小屋、太阳”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这是诗,也是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将诗歌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既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又锻炼儿童的思维。
  此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到:“诵读诗文,务必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品味作品的画面内容和丰富情感。”可见,儿童诗教学应以朗读、诵读为主线。教师应加强朗读、诵读方法的引导,帮学生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如,二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这首儿童诗,三节诗歌运用了反复的写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至三小节,同时通过思考问题:“我”有哪些愿望?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小朋友的心愿。教师先请学生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诗中小朋友的心情,再指导朗读第一节的第二和第三行诗。通过教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着:“快回家睡觉!”学生接读:“哎呀,我还想多玩一会儿呢!”大人的语气焦急、提醒、催促,学生们的口吻遗憾中带着不甘心。在学生读完并体会心情的基础上加以提问:“小朋友不高兴了吗?他又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乐观地面对,接着进行激情的诵读,在诵读中了解人物心中愿望,受人物已、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诗歌蕴含的意境和童真童趣。
  三、文化传承,涵养品格
  中国的诗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浩瀚海洋上那顶熠熠生辉的皇冠,儿童诗则是皇冠上那颗闪亮的明珠。统编版儿童诗的教学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诗歌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渗透意境,培养学生的品格。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温暖的春风”去畏醚戈雷锋的足迹,感知平凡世界中蕴含的伟大,学习为人民、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脚印”这些词让学生感受环境恶劣,引导学生拓展想象雷锋在泥泞的路上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行走的艰难;再通过“背、踏、洒”一连串的动词,感受雷锋叔叔背大娘的吃力感,从而受到雷锋叔叔关爱他人的感染;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潜移默化渗透雷锋精神,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人人都应学雷锋、做雷锋,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
  四、模仿创作,激发潜能
  学生们在品读、欣赏了一定数量的儿童诗之后,渐渐会觉得诗歌其实挺有意思。“我也要作诗”“我也能作诗”的念想会在他们的心中涌动。这时,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们大胆地将自己的诗兴表现出来,进而引导他们开始模仿写诗。对于低年级儿童模仿创作时,不必讲究过多的技巧,关键是保持原有结构,进行词语的更换。如,一年级上册《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显浅,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在学习完诗歌后,可以对一些重点诗句进行点拨:如播放植物生长视频,再现直观清境,促使学生对语言细腻地感悟;播放音频,让学生自由想象,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随即,还可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说说“蓝天还是谁的家?树林还是谁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谁的家?”另外还可出示沙漠、海底、草原、夜空等让学生尽情想象他们分别是谁的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换换,完成填空:____是___的家。并以《家》为题进行仿写创作。这不仅巧妙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加深了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快速地引导学生进入儿童诗的创作之门。
  总而言之,实施儿童诗教学是学生发展语言、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儿童诗教学的重要性,多维度展现儿童诗的魅力,使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有效促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整体解读。基于散文非真实性的特点理解作品的艺术性,结合非真理性的特点体会作者的独特思考,结合非替代性的特点探索作者独特情感,基于非占有性的特点分享作者的感受。这样阅读散文才更能体现出文体特点。本文对如何基于散文文体特点,指导整体解读作了探讨。  【关键词】散文文体;整体解读;初中语文  在谈及散文特点的时候,不少学生都认为散文是一种抒发作
“我想,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这是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文章里的一段话。这质朴的几句话却在告知我们每个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思维则是从问题开始的,
本报综合消息 5月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学处处长张权、高中处处长李静波莅临中国教育学会调研指导工作。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副秘书长游森、张东燕、高书国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并汇报学会相关工作,学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调研会议。  吕玉刚认真听取学会工作汇报,并对学会助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他以《深入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重视和改革科学教育特别是基础科学教育成为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实践证明,教师对科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是相对容易的,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是相对困难的。针对这个问题,通过调查初中生物科学史的教学现状,研究分析目前影响生物科学史教学的主要问题,提出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为韶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摘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丰富高中地理课程等,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此文对地方课程资源在顺德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地方课程资源在顺德区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其教学应用,最后提出了
本报综合消息 4月13日,广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各级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有序地做好学生返校工作,切实守护全省2450万师生的生命健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要明确责任、联防联控,形成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强大合力,压实属地责任,压实教育部门主管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完
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的影响可想而知,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体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因此疫情当下也不能忽视职业院校的教育。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落实到实处,做到真正的“停课不停学”,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操作技能。让学生利用这个假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走上学习成绩提升的“快车道”。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好监管工作,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企事业单位的帮助,确保职业院校学生
【摘要】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懂得欣赏自我及赏识他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会在欣赏中发现生活的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引导学会欣赏自我、赏识别人,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不竭动力。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巧用班会“美时每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让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受着“和而不同,美美与
【摘要】精准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如何开展高效且有针对性的初中英语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思考与探索的重点。针对传统英语试卷讲评课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和就题论题等问题,笔者结合智能教学系统精准的数据分析优势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精神等探究如何突破初中英语试卷讲评课低效枯燥的现状。  【关键词】精准教学;智能系统;初中英语;试卷讲评  一、引言  奥格登·林斯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教
【摘要】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良好的口头交流,往往会使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当前在世界上各大语种的教学中,口头交流已经成为一个新生的主流趋势。一些课程的改革将口头交流作为新的学习要求。因此,在我们现在的教育学习中教师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对学生口头交流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儿童形成语言交际的基础。本文从实际教学过程中口头交流所体现出的一些弊端和短板以及分析其重要性等方面入手,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