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勤”字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实验小学,率先在市范围内实现了“一校制”,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住宿学生。随着多年的摸索及实践,我校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住宿学生管理体系,大大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即便如此,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各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学生住宿的原因不同等,也使住宿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比普通班级更琐碎、更复杂。如何结合学校的住宿生管理制度,合理管理好住宿班级呢?我总结了几点做法。
  一、勤中有爱
  住宿制班级学生与走读班级最大的不同在于孩子们远离亲人,“想家”的心理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没有亲人陪同的孩子,心理上更渴望被爱。作为住宿班班主任,我们要用爱来感染学生。
  我会在班级中营造家的氛围,通过不同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知道,在他们身边,有爱他们的老师,有爱他们的同学。班主任午饭时多去学生就餐的食堂看看:哪些学生今天吃少了,哪些学生不好好吃饭了,哪些学生有挑食的坏习惯,哪些学生喜欢午饭后卖零食吃……我就及时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天气变化时,我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增添衣物,有学生感冒发烧也及时送学校医务室,与家长联系;天气炎热时,我要求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我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件琐碎的事,耐心地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班主任用一颗饱含爱的心去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学生也会乐于配合。
  二、勤中有细
  细,即细节。住宿班级的管理应掌握细节、注意方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住校的原因,有不同的家庭环境,融入集体的能力也都不同,所以,在这个学生身上适用的方法,不一定在另一个学生身上也能适用。
  初接手一个住宿的班级,我常常会先了解哪些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哪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哪些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哪些学生家庭较困难,哪些学生学习上有厌学心理等等,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我们往往更应注意方法。
  如我班的一位许同学,他是从其他乡镇的学校转入我校学习的。经过了解,发现他比我班的其他学生都大两岁,转校读书的原因是因为本身厌学,对学习甚至对原学校的老师产生了敌对心理。通过开学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乐于为班级做事,劳动积极。于是,我在班里提议让他做劳动委员,安排班级的日常打扫。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几个星期下来,他将班级卫生管理得井井有条,就连每周的大扫除都帮我安排得有条不紊。我不失时机地将他找来,先肯定了他的工作,肯定了这段时间来他的表现,通过劳动委员的工作可以看出他是很有能力的;然后,我再鼓励他,学习上他同样也可以做得很好,作为全班同学的大哥哥,他应该给同学们树立一个榜样。渐渐的,他厌学的心理消除了,上课也能注意听讲了,成绩也有所进步了,偶尔在学习上有松懈的情况,只要稍微提醒,他就能做得很好。
  三、勤中有严
  古语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住宿生管理制度,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我校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如住宿学生作息时间表、食堂就餐纪律、文明宿舍评比制度、住宿生宿舍行为规范等等。
  开学初,我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学校的各项关于住宿学生在生活区的行为规范,了解其中都有哪些内容,在生活区生活、活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然后通过试卷测试、小组抢答竞赛、知识竞赛的方式帮学生复习巩固。在熟知规范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以这些规范来要求自己,每个宿舍安排一名宿舍长,维护宿舍纪律,食堂每张餐桌也都安排一名“桌长”,负责分饭菜,维持就餐纪律。对于不能遵守宿舍纪律、就餐纪律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惩罚,要求他们负责整理宿舍内务,利用空余时间参观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重新参加关于住宿规范的试卷测试,而且必须是满分。半个学期下来,许多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形成一定的生活习惯了,浪费粮食、不好好就餐、晚自习后不按时洗漱、就寝后大声喧哗等现象明显有所好转。
  四、勤中有放
  管理是为了不管理。住宿学生相对于走读学生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强,因此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作为班主任,我们不需要事无巨细,事事亲力亲为。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展现出他们全部的才能,这样师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
  我在班级公开选拔,确立班委、小组长、寝室长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自主自理、民主管理的能力。同时,每周安排值周班长(由小组长担任),每日安排值日班长(由每位学生轮流担任),并把班干部职责发给所有学生,让学生之间彼此监督。每当学校有活动,我会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比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学生们自己设计、排版,画画好的绘画,书法好的撰写……学生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值日生把秩序管理得井井有条;每周的大扫除,学生都能合理的分工,擦窗户的,扫地的,拖地的,排课桌的……教室里井然有序。
  住宿的学生,其实是从一个家来到了另外一个“家”。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班级就是他们的家,同学、老师彼此是亲人,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如何让学生们尽快适应这个“新家”,在“新家”里快乐、有序地学习、生活,这需要我们班主任及教师用心去“经营”。
其他文献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面对好奇的问题喜欢开动脑筋去思考。因此,教师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他们应该怎样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有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让以导为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趣味引导,激发兴趣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上是
[摘 要]“六顶帽子”思考法,英文称之为“Six Thinking Hats”,它是一种代表特定类型思考方式的形象解说方式。这种思考法在品德教学活动中魅力无限,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老师经过理性的案例分析与思考力求找到最佳切入点,在俯瞰视野下,引领学生搭建表达支架,促进师生导航多元评价,创生出不断飞翔的“思维帽”。  [关键词]六顶帽子 品德教学 创想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作为小学品德教育载体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因此,我们要以实践为品德学习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品德。  一、基于生本,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他们有
都说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在考试的评价形式上进行一些突破,会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方面入手,尝试进行一些考试评价形式的突破,以期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考试。  一、让评价的时间更充分  评价不仅仅是一张试卷的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全程性的评价,绝不能将考试的分数看做是最终的评价。  1.注重课堂评价  终结性的评价应该由过程性的评价综合形成,而每节课则是过程性
北师大博士张凯说:“‘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并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上,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和谐同步发展。这就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个性教育!”美国学者卡罗尔曾说过:“个性化教育是在学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它
美术也是艺术,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在美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乐趣。而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从不曾减少过,但是如果在课上,教师只是给一个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画,那么孩子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是要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的,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还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对艺术产生创造的欲望,这样艺术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创设和谐
[摘 要]只有扎实的字母学习,才能为后续的单词以及句子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字母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字母教学 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45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字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但一直以来,似乎一提及探究,总有人便不由自主地将其与课堂对接,并把它规范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交流总结”等一套刻板的程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窃以为,课堂未必是探究的最佳渠道,而课外探究才是。虽然学生可从课堂中获得一些探究的基本知识,但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课内探究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因此,笔者主张把探究的触角更多地延展至课外,引入真实
[摘 要]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锻炼中身心健康地发展,教师要用“主体参与型”思路开展体育教学。以引导学生开展投掷训练为例,探讨了应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思路优化体育教学的要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 投掷训练 要点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68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不喜欢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他们觉得体育锻炼非
[摘 要]在现代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走出陈旧、单一、说教的格局,通过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等来“开放”自身,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师生双方的互动率和亲密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和时代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开放 丰富化 多样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