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别忘“减”出精彩来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做减法,语文老师一定会想到《剪枝的学问》一课,减去不必要的枝条,果树才能增产,这也是“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不断追求有效、追求超越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课堂走向目标多维,注重方法多样,追求过程多彩,但课堂也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不断的“增加”,令语文课堂缺少了一份静心,一份从容,这不能不令笔者想到:语文学习,别忘“减”出精彩来。
  一、品味的减法。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语文的韵味,品味是语文课堂最重要的学习手段之一。所以有专家说过,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在文本品味中,把握语言背后的情意。小学语文课堂,老师有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到语言的背后进行品味,也是评价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要点之一。可过犹不及,在进行品味教学时,还要把握应有的“度”。
  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针对课文开头对隆中景色的描写,一位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找景物,两句话里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其次说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写到山冈、溪流、竹林;再次谈体会,读到这样的语句,你有什么话要说;第四是明结构,由前后句子的关系理解作者采用的分总写法;第五是议作用,这里为什么要写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由景及人:你能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人物具有哪些特点?可以说,老师在引导学生对这段话的品味中用足了功夫,可这样的品味真的是四年级学生可以达到的深度吗?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篇写人的课文,把大量时间用在写景部分,那课堂还能有多少时间来对人物的言行进行理解、感悟呢?不要过于追求片面的精彩,而忽略教学的整体构想,语文课堂品味值得我们深思。
  二、拓展的减法。课堂适当的拓展,既增加了语文课堂学习的厚度,也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深度。在很多语文课教学中,老师都注意拓展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或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或是在课堂中引入音像资料,或是在学习过程中补充相关背景或故事内容。老师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但同样要注意不能让拓展“喧宾夺主”,弱化对文本的细致学习。
  如教学《夹竹桃》一课,上课伊始,老师首先将作者季羡林的生平简介作为课堂导入的开端,在学习夹竹桃的韧性这一部分时,老师补充了作者留德十年时的生活片段,重点就季羡林先生当时对待生活的态度语句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对照,接下来,学习夹竹桃的香气浓烈这一部分时,又将作者在专业发展上的成就以及在文学事业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加以出示,最后,读完课文,以季羡林“文革”经历拓展作为课堂学习的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老师在“花品”与“人品”的对比上很有创意,但过多的拓展,无疑挤占了学生的文本学习时间,文本学习浮光掠影,语文学习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这样的拓展教学,需要多一些减法思维才行。
  三、学法的减法。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叶老的教学思想核心之一。而语文课堂要实现由教内容向教方法的“美丽转身”,这也是当下许多老师的共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老师能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学法的渗透,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这体现了对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是,在重视学法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儿童的学习实际相符,千万不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让课堂成为另一种学法的“填鸭”教学。
  《灰椋鸟》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喧闹热烈,赞美林场工人辛勤劳动所带来的自然之美。一位老师在教学时,从课文的写法入手,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别揭示出写作的要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情,整节课的教学也是围绕这四点写法展开。应该肯定老师的教学创意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并且在对写法与课文学习的整合上也有一定的思考。可是,一堂课还要能够把教的目标相对集中,让学生能够一课一得,方法学习也要做到这一点。围绕一个点引导学生领悟、巩固、运用,而以上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抓的点太多,学生可能只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学法,同样要做到简单、明确。
  四、情感的减法。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和情感相伴共生的过程。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令师生都收获着情感的愉悦,情意的共鸣。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常看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因为过分的激情投入,而影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实践,影响到课堂正常学习的流程,这理应引起我们重视。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语言朴实真诚,读来令人回味。一位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大段大段煸情的过渡语,一幅幅日常生活中母亲感人的瞬间画面,一个又一个学生生活中母亲照顾自己成长的故事,不断紧紧扣住学生的情感,要学生听阎维文的《母亲》,用“妈妈,我真的明白了——”的句式说话,还要根据课文仿写赞美妈妈的小诗,可以说,学生的情感由始至终都处在兴奋之中。但这样的课,因对情感过分关注而淡化了对质朴语言本身的品味,忽视了那种淡而有味的隽永的语文学习滋味。也许,我们在以上的课堂中能看到学生的泪水,但笔者以为,这样的课会让老师、学生都学得很累很累。
  做一做减法,我们的课堂更加纯净,更加简约;做一做减法,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有兴趣,更有收获;做一做减法,我们的课堂也会实现增效,实现“增加”——增加语文学习的快乐,增加生命融合的幸福,增加一段生动而令人向往的语文真实成长的美妙。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我国的汽车工业、及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汽车数量增多之后,在一些中心商业区出现停车难的现象,停车位的数量不能够满足众多车主对车位的需求,并且在较为大型的停车场经常出现找不到自己车的情况,一种大型车库智能存取车定位系统设计就是针对目前停车场不智能而产生的。针对停车位不足且车主不易找到车的情况进行设计新的体系,用较小的空间和面积,提高车库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满足车主对于停车
2014年11月30日,由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智库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和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
按照公司对标签的管理要求,产品标签作为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签打印要美观统一。结合MES系统数据库数据表中合同信息,介绍利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下C#编程语言实现三种规格标签打印的开发及应用。
阐述工程图学在现代制造技术中的重要性、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现代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提出工程图学教学的改革思路,以及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雾区公路行车安全诱导系统是专门针对雾霾天气及雨、雪等造成的低能见度条件下道路行车安全保障问题而研制的新型产品,该产品重点针对我国北方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的雾区高速公路。诱导系统采用闭环自动控制,能够根据高速公路自然环境变化,实时对能见度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启动智能雾灯、高音号角、警灯,并根据雾浓度的变化同步修改可变限速标志的限速值,提醒过往车辆降低车速,保障行车安全。
Offic2007软件的主要特点是实用性极强,容易操作,所以是人们处理文件的常用工具。其中使用较多的板块分别是Word和Excel,这两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占比较大,因而若能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掌握一些方法与技巧,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一方面能让工作变得更具条理化。本文主要结合多年的实践和操作经验,系统性的总结了Word和Excel的操作技巧,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文字参考,方便其使用。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课堂教育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学生就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老师就是工厂的设计师,到底要把产品打造成什么样的成品,全看设计师怎
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尤其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说什么话,学生就会说什么话。因此,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语言
启发式教学法以引导、设问为主要方式,来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笔者有自己的做法特色——  善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容易接受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
对电火花线切割脉冲电源的原理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介绍了一种基于C8051单片机的新型电火花线切割自适应电源的设计方法.对放电状态进行在线检测,该系统能够通过对放电脉冲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