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朗读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语文教学中的灵魂。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朗读的形式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从形式上看可互相品析读、配乐读、手舞足蹈读等;从内容上,诗词的诵读、古文的诵读、散文的诵读等等,种类繁多。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着美妙的语言文字,徜徉在美妙的语言文字中,泛起心中的阵阵涟漪。课堂因朗读而美丽而生动,让朗读成为爱上语文的理由。
  关键词:朗读;语文
  朗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好的朗读对语文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一、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语感增强
  朗读是发自内心,有感情的。要想把一篇文章读好,那必须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的。同时,如果把一篇文章朗读好了,也就说明学生理解了文章。如一年级学生朗读《露珠》一课时,能够轻轻的、慢慢的把露珠的那种可爱读出来,那孩子心目中就有了这么一颗纯洁、透亮的露珠。他对此类文章就有了一些语感,以后在遇到同类文章是他自然会融会贯通。
  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好的朗读富有感染力,让听者入心,身临其境,更是朗读者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体现。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一定具备较高的朗读能力。平时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会发现,朗读强的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其他的学生要强一些,因为他们在平时的朗读中学会了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口吻,文章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因为他在朗读时已经对文章进行了二次解读,已经融情于声。那么时间长了之后,就会有一定的积累,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有所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学生对文章二次理解的一个再现,从朗读的抑扬顿挫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文章有什么样的理解。朗读其实是和文本对话的一个体现,朗读中可以使人融情于景。朗读好的学生,他在阅读时养成了好的习惯:不放过只言片语。这就培养的很好的洞察力,无论是从大的方面还是从细微之处,都能走入文本的中心,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增强。
  以上仅仅是朗读对语文学习有所帮助的简单体现。针对如此之多的好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见是语文教学中多么重要一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却没有得到加强与体现,有的学生甚至只能是读,有时是断断续续的读,而非朗读。这说明了我们的朗读教学有缺陷,通过几年的观察,我大致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对朗读的不重视
  不重视来自于五方面的不重视: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
  至上而下的不重视自然使朗读黯然失色。教育部门及学校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细节。在我教学的这几年,几乎没有朗读的培训,老师们对自己的朗读自然也就不重视,认为朗读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分析讲解课文上,把朗读的时间也占用了,为了教学进度,就放弃了朗读,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读一读,有一个流程,通常是开篇和结束各读一遍,分析讲解时简单带过。
  2.朗读形式单一,感染熏陶不够,学生缺乏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大部分的事都能做好,没了兴趣,估计就很难做好。即使做,也是力不从心。
  朗读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个过程,每每听到好的朗读总能让人心潮澎湃。但是现在的学生并不是都能感受到朗读的妙处。
  以上的问题要如何解决,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就教师而言,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来改变我们的朗读,让朗读成为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1)教师自我朗读水平的提升,感染学生。朗读是会受到感染的,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老师,他的学生会耳濡目染,每天感受着朗读带来的愉悦感,自己便会不由自主的在朗读上下功夫。很多的课堂是因为有了好的朗读才达到高潮。我们经常在听名师的课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旦范读,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的激情也调动起来,特别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学生一旦积极,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何愁孩子们学不好呢?
  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这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循序渐进的。在茶余饭后,在讲解好的散文与动情的文章时,不免自己读读,学生、家人、同事都可以是我们的听众。我们只要咬准字音,融情与声,朗读会有很大提升的,这不也正是教师风采的一面么?
  (2)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从活动上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形式单一往往是学生觉得学习乏味的原因之一,朗读形式的单一,同样是学生不爱朗读的原因之一。朗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除了齐读、个人读、小组读之外,还可以有老师的范读、领读,学生间的相互读、小组间的合作读、分角色读、师生互读、男女交叉读、配乐朗诵读、动作辅助读等等。古人尚有摇头晃脑的读法,我们有何不可呢?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丰富多彩,对朗读产生兴趣。
  (3)平时教学要多留心学生的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打好基础。朗读的基础是发音的准确、停顿的恰当、感情的融入。好的朗读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如何让学生把基础打牢,我们教师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读书的时间基本是在课堂,也就是说学生的读是在老师的监听下的,那么我们教师在学生读书时就不能分神,就必须从这三方面来考量学生,一旦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纠正,明确问题所在,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便不复存在,学生的朗读慢慢提高。当学生能够自信的、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出一篇篇文章时,我想我们教师的心笑了,孩子无论在情商上还是智商上都比朗读弱的孩子更有进步。孩子的情操得到陶冶,还愁他学不好我们的母语么?
  综上所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今教学中朗读的缺失是存在的,无论他是至上而下的缺失还是其他的原因,我们的教师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人,都应尽自己的努力帮孩子在朗读上把好关。这个关需要老师自己朗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朗读形式上不拘一格的激起学生的兴趣;更需要教師在学生平时的朗读时帮助学生打好基本功。朗读最后受益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学生、更是我们的老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是根据新的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学习实际应用的地理”为目标。不仅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学心理,还能夠对地理课堂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巧妙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将问题的重难点巧妙的突出出来,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能够有效地结合,从而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做演示实验,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过于不明显或者是实验现象瞬间结束,导致学生看不清晰。本文针对在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这一现象应用DIS技术,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来分析如何引用DIS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DIS;难点  “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直接体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是DIS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摘 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推广与深入,学校教育改革以“学生本位”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团队协作意识与发散思维意识。初中数学是初中课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探索实践,深化知识体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不仅能够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乐于学习,是值得所有的老师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我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本书。书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走向小学课堂。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像其他学科一样,要把学校德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成功,反之,陋习会侵蚀一个人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
摘 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多样性  研究方法:文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思考问题、探究知识的智力背景,它能加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学习的活动中。  一、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创造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条件、不同内容,一切从现实出发,才会更有意义。这是衡量创设的情境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从学生身边事情入手,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最大限度的熏陶学生的思想,为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道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