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往往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学得无趣。近年来,教育界提出了“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理念,它的实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即课堂的有效教学。
《大纲》指出,数学是工具性和基研性相统一的学科,如何上出数学味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人手,从小事做起,才能让数学真正实现“真实”“有效”。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数学教学以及所见所闻所读,提出自己的所感。
(一)、求新——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新——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1)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习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教学中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在交流研讨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提高。
(3)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应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些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二、思路新——教学设计构思新颖,教学思路实用高效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上课后,先播放课件,呈现商品信息:MP3每台87元,书包每个50元,铅笔每支0.2元,钢笔每支5.5元,墨水每瓶1.2元,电饭锅每个120元。然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放一遍,边播放边在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师:左边这一组数87、5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略)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2、5.5、1.2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二)求实——教学中讲求实效,求真务实,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1、教学中要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教学的时效。如果一节课的教学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量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学时应合理重组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一节课的内容。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教学6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就不宜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练习数数,而应把6的组成和写数字6作为教学的重点。
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侧重在于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长方形面,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长方形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样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也抓住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关键,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北师大版教材较为精简。教学时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例如,在教学面积概念时,我在教材设计的教学顺序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点补充:
①教学面积的意义后,补充一些图形,让学生分辨哪几个是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②教学比较面积的大小时,先让学生把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纸重叠起来,当学生感到不好比时,再让学生用小正方形分别去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说明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找到那个图形的面积大,而且知道大多少。
⑧让两个学生用不是同样大的小正方形量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结果得到不同的结果,说明必须用统一的正方形去量。从而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由于做了以上的补充,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作用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4)要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2、课堂训练扎实。在数学教学中,“练”就是关键,“练”就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化的桥梁,只有提高了数学课堂训练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教材、学生的能动作用,用新颖的角度,扎实的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2]《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大纲》指出,数学是工具性和基研性相统一的学科,如何上出数学味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人手,从小事做起,才能让数学真正实现“真实”“有效”。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数学教学以及所见所闻所读,提出自己的所感。
(一)、求新——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新——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1)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习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教学中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在交流研讨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提高。
(3)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应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些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二、思路新——教学设计构思新颖,教学思路实用高效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上课后,先播放课件,呈现商品信息:MP3每台87元,书包每个50元,铅笔每支0.2元,钢笔每支5.5元,墨水每瓶1.2元,电饭锅每个120元。然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放一遍,边播放边在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师:左边这一组数87、5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略)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2、5.5、1.2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二)求实——教学中讲求实效,求真务实,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1、教学中要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教学的时效。如果一节课的教学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量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学时应合理重组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一节课的内容。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教学6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就不宜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练习数数,而应把6的组成和写数字6作为教学的重点。
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侧重在于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长方形面,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长方形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样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也抓住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关键,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北师大版教材较为精简。教学时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例如,在教学面积概念时,我在教材设计的教学顺序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点补充:
①教学面积的意义后,补充一些图形,让学生分辨哪几个是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②教学比较面积的大小时,先让学生把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纸重叠起来,当学生感到不好比时,再让学生用小正方形分别去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说明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找到那个图形的面积大,而且知道大多少。
⑧让两个学生用不是同样大的小正方形量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结果得到不同的结果,说明必须用统一的正方形去量。从而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由于做了以上的补充,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作用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4)要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2、课堂训练扎实。在数学教学中,“练”就是关键,“练”就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化的桥梁,只有提高了数学课堂训练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教材、学生的能动作用,用新颖的角度,扎实的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2]《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