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为人师表,我以为秉承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以为给予孩子们爱、给予他们知识、给予他们生存的本领便不愧是一名好老师,但是,今天,我拿起这本名叫《赏识你的学生》的书,翻开序言,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我便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震撼了!心,久久不能平静……。此刻,我方才醒悟:原来,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应该只有知识、有爱、有关怀,还要有欣赏、有赞扬、有肯定——教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的点燃希望!
有人说,老师像园丁,辛勤浇灌;也有人说,老师像春风,温煦着每一个心灵;还有人说,老师像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但是,我想说,其实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他只需要如一根小小木棒,拨亮灯芯,拨亮每一个灯芯中燃烧的希望。
点燃希望,首先要学会去欣赏美,发现美。有人说,孩子就像是一张纯洁的白纸,而老师便是第一个涂鸦者。因此,欣赏每一位学生,不管这张纸是方、是圆、是三角、还是不规则图形,老师都应该从每一个角度去发现孩子们的美,去欣赏孩子们的美,正如书中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天才,”是的,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成为天才的途径不同、角度不同、甚至时间不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属于自己的天才,这主要便是取决于在孩子成长期间的教师是如何去引导。
点燃希望,不但要学会发现美还要学会赞美,学会肯定,学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是天才)这一章对我的启发最深,它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的论断,这也正是我们每一名教师在教学申所欠缺的。我们常常以学习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秀是否,常常以“教训”、“责备”,以“恨铁不成钢”的方式来教育坏孩子,却很少尝试着用赞美、用信任来引导他们的发展。书中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是的,如果说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可以成为一本经典巨著,其他孩子或许只是一本小说、一个剧本、一本连环画甚至只是一个小漫画、一个小故事,但是无论他们成为什么,他们一样都可以获得人们的喜爱,这也正如孩子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爱好、各不相同的特长、各不相同的理想,只是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特长、什么样的爱好,教师都要学会去欣赏他们、尊重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正确引导他们成长。
“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尸当我看到一名美国教师对一个学生有如此评价的时候我亦和她的父亲一样惊讶,是的,在我国,没有哪一名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学生做出毋庸置疑的肯定,更不会以自己的性命担保,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存在着差距,而是老师对学生的“爱”的艺术、“爱”的方式不同。提倡鼓励学生,这是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潜质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懂得去发掘、去欣赏,懂得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他们亦会回报你足够的努力和进步。
因此,点燃希望,亦需要的是尊重,尊重往往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信任、是希望,我任教于农村,接触过各种性格的孩子,长期的教育工作使我发现孩子们都有一颗纯真而又脆弱的心灵,都希望能够得到鼓励和表扬,当然,也正如书中所说:“缺乏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惩罚是以尊重为前提的,而我通过观察发现,学习越差的学生,内心越脆弱、自尊心越强,但是只要老师给予他们一点点的信任和鼓励,他们的潜力便会像火山一样勃发,有着无限飞越梦想的可能。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亦像书中专家们的评价:儿童的自尊心像含羞草,老师应慎之又慎的对待,案例中的事实已证明,教育是投有国界的,谁尊重孩子,谁善于激励孩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点燃希望,需要教师宽容为怀。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一次的犯错也并不意味着永远的犯错,而相反的却是犯错意味着下一次的进步,只要我们能够宽容待之。书中“一束鲜花”这篇文章中便描述了李老师不但对犯了错误的陈勇没有惩罚,反而以陈勇做了好事为借口表扬了他,并送他一束鲜花,也因此使得陈勇的学习和成长发生了质的转变,达到了教育“坏孩子”成材的效果,作为教师,宽容的对待每一名学生,这种“宽容”有时候是一种尊重,有时候是一种智慧,有时候也是一种特殊的爱,因为宽容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感受的老师的疼爱、感受到老师的无私的接纳和期待……,“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老师的宽容与之学生来说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因此,一旦拥有了老师的宽容之心,他们便会因老师的宽容而感动,因老师的信任而努力。也许,仅仅是我们教师一句有些夸张的赞扬,便会使一个孩子闪亮一生!
点燃希望,更加急需呼唤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对话和沟通”。心灵是梦想的翅膀,是生命的动力,是爱的源泉,要想唤醒沉迷在“坏孩子”之中的学生,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开学生内心的迷雾,以平等的对话,探求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只有“心药医心病”,才能够带领“坏孩子”走出低谷,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阳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当我走进教室,我仿佛都能够看到学生们新的面孔、新的朝气,我亦开始寻找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亮点,也更加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够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走出农村、走向世界……
有人说,老师像园丁,辛勤浇灌;也有人说,老师像春风,温煦着每一个心灵;还有人说,老师像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但是,我想说,其实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他只需要如一根小小木棒,拨亮灯芯,拨亮每一个灯芯中燃烧的希望。
点燃希望,首先要学会去欣赏美,发现美。有人说,孩子就像是一张纯洁的白纸,而老师便是第一个涂鸦者。因此,欣赏每一位学生,不管这张纸是方、是圆、是三角、还是不规则图形,老师都应该从每一个角度去发现孩子们的美,去欣赏孩子们的美,正如书中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天才,”是的,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成为天才的途径不同、角度不同、甚至时间不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属于自己的天才,这主要便是取决于在孩子成长期间的教师是如何去引导。
点燃希望,不但要学会发现美还要学会赞美,学会肯定,学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是天才)这一章对我的启发最深,它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的论断,这也正是我们每一名教师在教学申所欠缺的。我们常常以学习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秀是否,常常以“教训”、“责备”,以“恨铁不成钢”的方式来教育坏孩子,却很少尝试着用赞美、用信任来引导他们的发展。书中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是的,如果说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可以成为一本经典巨著,其他孩子或许只是一本小说、一个剧本、一本连环画甚至只是一个小漫画、一个小故事,但是无论他们成为什么,他们一样都可以获得人们的喜爱,这也正如孩子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爱好、各不相同的特长、各不相同的理想,只是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特长、什么样的爱好,教师都要学会去欣赏他们、尊重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正确引导他们成长。
“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尸当我看到一名美国教师对一个学生有如此评价的时候我亦和她的父亲一样惊讶,是的,在我国,没有哪一名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学生做出毋庸置疑的肯定,更不会以自己的性命担保,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存在着差距,而是老师对学生的“爱”的艺术、“爱”的方式不同。提倡鼓励学生,这是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潜质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懂得去发掘、去欣赏,懂得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他们亦会回报你足够的努力和进步。
因此,点燃希望,亦需要的是尊重,尊重往往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信任、是希望,我任教于农村,接触过各种性格的孩子,长期的教育工作使我发现孩子们都有一颗纯真而又脆弱的心灵,都希望能够得到鼓励和表扬,当然,也正如书中所说:“缺乏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惩罚是以尊重为前提的,而我通过观察发现,学习越差的学生,内心越脆弱、自尊心越强,但是只要老师给予他们一点点的信任和鼓励,他们的潜力便会像火山一样勃发,有着无限飞越梦想的可能。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亦像书中专家们的评价:儿童的自尊心像含羞草,老师应慎之又慎的对待,案例中的事实已证明,教育是投有国界的,谁尊重孩子,谁善于激励孩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点燃希望,需要教师宽容为怀。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一次的犯错也并不意味着永远的犯错,而相反的却是犯错意味着下一次的进步,只要我们能够宽容待之。书中“一束鲜花”这篇文章中便描述了李老师不但对犯了错误的陈勇没有惩罚,反而以陈勇做了好事为借口表扬了他,并送他一束鲜花,也因此使得陈勇的学习和成长发生了质的转变,达到了教育“坏孩子”成材的效果,作为教师,宽容的对待每一名学生,这种“宽容”有时候是一种尊重,有时候是一种智慧,有时候也是一种特殊的爱,因为宽容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感受的老师的疼爱、感受到老师的无私的接纳和期待……,“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老师的宽容与之学生来说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因此,一旦拥有了老师的宽容之心,他们便会因老师的宽容而感动,因老师的信任而努力。也许,仅仅是我们教师一句有些夸张的赞扬,便会使一个孩子闪亮一生!
点燃希望,更加急需呼唤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对话和沟通”。心灵是梦想的翅膀,是生命的动力,是爱的源泉,要想唤醒沉迷在“坏孩子”之中的学生,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开学生内心的迷雾,以平等的对话,探求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只有“心药医心病”,才能够带领“坏孩子”走出低谷,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阳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当我走进教室,我仿佛都能够看到学生们新的面孔、新的朝气,我亦开始寻找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亮点,也更加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够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走出农村、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