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核查表的开发与设计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查表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评价的工具和依据。合理明确的评价标准,能够使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保持客观性,使学生对照标准反省提高自己。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参与。为此,我们尽力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亲自体验的机会,表现性任务便无处不在。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表现性评价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青睐,它是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请看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教学片断。
  师:课前,同学们分小组调查了学校的公物情况,大家把调查结果拿到桌面上来。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将一位同学的小调查放在展示台上)
  生:我观察了走廊上的书画作品,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都好好的,有一幅绘画作品的框破了一个角,有一幅书法作品滑落下来了。(翻到背面)我把公物损坏的样子画下来了……
  师:根据这位同学的调查情况,我们一起为他的表现作个评价。
  (将评价表1也并排放在展示台上)
  师评:在他的汇报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调查非常有效。首先,他是围绕着主题来观察记录的,得一个√。记录也非常详实,很可信。记录了地点,得一个√;写下了公物的名称,得一个√;勾选了公物的情况,也打一个√……
  师引领评价: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同桌互评。将你的调查表和评价表交给你的同桌。像教师这样,为对方的表现打打勾。
  师小结鼓励:得了5个√的同学,请高高地举起手来。真是太棒了!用心调查,你们都可以是生活的有心人。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表现性评价中,一个良好的评价量规至关重要。它指示着学习活动的方向,使得学生的表现既可以体现在完成表现任务活动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在完成表现性任务后生成的成果或作品上。常见的表现性评价量规有:核查表、等级量表、分值系统等。上述案例所用的就是核查表。
  相对来说,核查表比较简洁紧凑,也比较容易被理解,也比较容易被管理,因此,它非常适用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本文将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这些是大家的”为例,提出核查表的设计思想,确定核查表的内容维度,说明设计核查表的步骤。
  一、核查表设计的核心思想
  大家知道: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互动交流的特点是特别突出的。核查表也是如此,在评价要素上应突出互动内容以及交流方式。
  核查表是一种评价关键元素的有用工具,它不需要评价优劣,只需要关注是否展现了既定的基本特征。不同评价主体对同一对象实施测量,结果一般是一致的,因此是信度较高的评价量规。
  而要提高核查表的效度,应该特别关注表现性任务是否真实,核查表是否反映了想要考察内容的要素。也就是说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核查表具有一致性。概括地说,一个效度较高的核查表应符合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目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目标唯有从课程标准出发,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二,任务合乎学生发展。教师不仅要清楚通过怎样的真实性任务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的水平,而且要清楚学生达到标准时的具体表现。
  第三,核查表符合课题内容。核查表的内容必须是本课题的内容,评价才能牢牢地镶嵌在课堂之中。
  二、核查表的必备要素
  以表1为例,完整的核查表至少需要包含四个要素:
  1.主题要素:主题要素反映的一般是表现性任务。“学校的公物小调查”是“这些是大家的”一课的表现性任务,也就是核查表的主题要素。它是可以迁移的,其他的课题需要用到调查类的评价量规核查表,只需要更换主题要素即可。
  2.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指的是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后呈现的成果作品。“评价项目”内显示的就是评价的对象,如表1评价的对象是“自主完成的调查表”。
  3.评价方式:一个完整的核查表应注明评价的方式。如本次核查表的方式是:“请同伴根据情况,在( )里打√。”核查表评价方式很简便,可以及时评价,同时适宜互评。
  4.评价要素:评价要素规定的是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要点,也明确表达了本次表现性任务的具体要求,这给学生完成任务、互相评价指明了方向。如表1中,要求学生在进行小调查时一定要围绕“学校的公物”来展开,才是有效的。
  三、核查表的设计步骤
  设计核查表也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方能保证它的信度和效度。
  1.确定评定主题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实施表现性评价,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评价什么”。明确表现性评价主题有助于教师与学生清晰了解将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
  以“这些是大家的”为例,我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之后,我确定本课(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①认识学校里的公物,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都应该爱护;②用讲故事的方式,认识学校公物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便利;③交流课前调查的学校公物的现状,激发保护意识;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損坏。”
  接着,我从教学目标中选取表现要素,在目标③和④中融入评定主题,制定评定主题如下:
  ①通过课前小调查以及运用表现性评价量规,了解学校公物的损坏情况。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运用表现性评价量规,在学校生活中爱护公物不损坏。
  2.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面对既定的目标完成比较有意义的真实任务。因而设计表现性任务,是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量规效度必不可少的环节。表现性任务,应以评价目标为依据,体现任务与评价目标的高度相关性,以有效测量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表现性任务除了具备匹配性、真实性,还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如果我们试图让一个开放的任务始终围绕目标有效地推进,任务的设计就必须足够具体,对程序的介绍也必须足够清晰,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而不至于你东我西,漫无目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将本课的表现性任务设计成两个:
  ①表现性任务:“学校的公物还好吗”—调查学校公物现在的情况。
  ②表现性任务:“大家一起来爱护”—和身边的伙伴一起爱护公物。
  第2个表现性任务比较特别。它的核心要求是“爱护公物”,具体任务却是儿童自主选择决定的。教师让学生寻找身边公物损坏的地方,帮助他们聚焦了实际问题:课桌损坏的情况比较严重。接着请学生出谋划策,列出几点要求。每个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形成的“爱护公物金点子”中选择一项自己特别需要注意的,填写在表现性评价量规的表格内,邀请身边的一位同学合作评价,一起爱护公物。它既是一个任务,也包含了调控、监督的要素。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表现性任务。
  3.编制表现性评价核查表
  核查表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评价的工具和依据。合理明确的评价标准,能够使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保持客观性,使学生对照标准反省提高自己。用清楚简练、易于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执行。
  评价标准在制定中可以由学生参与,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要特别注意的是:制定出来的核查表各个指标是没有权重的,仅对全过程的发展状况做出“是”与“否”的评价,这是核查表的基本形式。
  从核查表的核心思想、必备要素和设计步骤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表现性评价量规与传统的纸笔测验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过去,教师等到教学活动完成以后才开发评价,评价往往基于所教授的内容、活动、练习时间来开发。而表现性评价量规的编制,依据课程标准而来,依据教学目标而来,所选的内容和活动允许学生展示在标准上的能力。我们应努力使我们的课程评价更适合于我们的孩子,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道德生命自由成长。
  【王亚珍,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格格
其他文献
集体主义教育重在培养青少年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引导青少年认识到自己对集体、社会和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升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  集体主义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主旋律,在引导青少年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社會利益格局变化,信息网络深入日常生活,各种思想文化碰撞频繁,使得社会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
龙宝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天,我想和大家重点谈一个话题——当代课堂改革有何道理可资遵循?教师如何走上课改正道?在这里,我不想从抽象道理入手来阐明这个问题,而是准备用“以例说理”的方式进入今天的讲座,即用两个教育案例来辅助说明高效课堂的内在原理。  首先,我给大家呈现一个关于芬兰教学的例子,这是我从《中国教育报》上董鲁皖龙老师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核心素养的起点》一文
青少年心理学之父霍尔将人生的青少年阶段称为“狂飙期”,而艾里克森于其著名的“心理社会发展论”中,则将“角色混淆”视为青年期(12-18岁)的危机。可见教育对处于中学阶段的青涩学子们是何等重要。而这群极具可塑性的孩子们,其生活中若是扣除掉基本的睡眠或是在路上时间后,可说是约有近3/5的光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另外的2/5时间则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共同扮演着不可切割、无与伦比的重要角色
班主任做的是人的工作,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人学,对学生的关注就是对人的关注,如果没有对人生、人性、人文的深切关注,没有对人的发展的浓厚兴趣,班主任工作充其量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不可能会有智慧的闪光,更不会有文化的滋润。  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顾名思义,就是为学生成长指引方向的人。班主任要建班育人,需要更多考虑如何通过班级的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人是道德的存在,道德在人的生活中形成和发展。人要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习得道德。但是,现实学校生活离培养有道德的人尚有距离。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真”的生活,才能涵养真正有道德的人。  高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生活德育理论对当代德育实践有很深的影响,您能不能和我们谈一谈您最初是如何与生活德育结缘的?  高德胜:在当下中国,德育名声不佳,研究德育的也连带着名声不佳了(反过来也部分成立)
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一种古诗词和古代文学经典的鉴赏和文学评析,而是站在一种更加高远的精神高度和更加宏大的思想背景中,去聆听古人那些关于宇宙、人生、社会问题上的教诲,努力透过文字的层面寻找和体会古人的智慧。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将“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将“教育普及”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基
我们都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然而,站在今天的时代巅峰回望世界各民族,又恍然发现她是一度重伦理道德和知识传统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基调是青灰色的,诚如秦砖汉瓦的建筑色彩。回顾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多难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慎终追远。当改革开放让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时,中华民族所需要的也许是自觉实现全面深刻的精神文化的战略转型升级,即从重伦理和知识的传统升级到自觉注重创新
摘 要师德建设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的道德品性通过实践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正是外显的教师道德实践行为对学生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路径探析,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将职业道德认知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有效方法。  关 键 词教师职业道德;道德实践;道德行为  作者简介于川,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分别针对
党的十八大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笔者所在的毕节市五年多来在“三个践行”教育,即爱的教育、生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系统育人的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结合毕节市的实践探索,本文拟从德育的核心内容、德育工作的规律以及德育的境界三方面,探讨新时期德育的本质和德育的方式。
:邓局长,您好!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为中小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此,贵局是怎么做的?  邓云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一项事业。一个人,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其他就很难做好。这就是我们讲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要培养未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