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中明喻的使用原则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导游词是指导游使用的职业语言。导游词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优秀的导游和导游词可以使游客更深刻地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使游客游兴盎然。因此导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优秀导游词的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规范导游从业人员,国家实行了导游资格考试。为了参加考试,备考人员往往会事先背诵一些现成的书面导游词,然后再把书面的导游词转换为口语式的导游词临场加以发挥。导游给游客讲解的工作环节也与此类似。我们知道,书面语和口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书面导游词的创作和实地的口语导游的讲解既是独立分离的两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一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导游词(书面语)——导游——导游词(口语)——游客
  在这一过程中,导游词书面形式的创作是第一个阶段,而导游词从书面语转换成口语形式是第二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导游词的优劣直接与导游效果有关,本文以导游词中的比喻之一——明喻作为研究对象。
  比喻中的明喻是导游词常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我们拟从信息量的角度来讨论导游词中明喻的使用。信息量是指在导游词中应该根据什么样的信息量原则把导游想要传递给游客的信息传递给游客。关于“信息量”的原则,本文借鉴了“会话原则”中的“量”原则。关于“量”原则,有古典的和新的“量”原则之分,格赖斯古典的“会话原则”中的“量”原则(Maxim of Quantity)是古典的“量”原则,古典的“量原则”是:“(1)所说之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2)所说之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荷恩和列文森的“会话原则”是在格赖斯古典的“会话原则”基础上改进的新的“会话原则”。其中,荷恩的量原则是:“要使你的话语充分;能说多少就尽量说多少(以关系准则为条件)。”他所说的关系准则是:“要使你的话只是必需的;不说多于所要求的话(以量原则为条件)。”列文森的新格赖斯会话原则中的“量”原则的“说话人准则”是:“不要让你的陈述在信息上弱于你的认识允许的程度,除非较强的陈述同信息原则抵触。”导游和游客的交际不同于日常会话,日常会话是一种一对一的交际模式,而导游和游客的交际模式通常是一对多的交际模式,游客的话语信息反馈少,因此导游词应具有自己所应具有的语用规则,而这一原则又不与一般的会话原则相背离。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是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约40余万字的导游词。文章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1.导游词中明喻的结构和功能
  2.导游词中明喻的喻体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二、导游词中明喻的结构和功能
  
  明喻包括本体、喻体和喻词三个语言单位,按照传统修辞学的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等,这里讨论的明喻可以码化为:S像P(其中的喻词还有:“好像、好似”等),在现代汉语中,根据语义特点,比喻有下列四个格式(其中,“S”表示“本体”,“P”表示“喻体”):
  S1:S(具象语义)、P(具象语义)(像)
  S2:S(具象语义)、P(抽象语义)(像)
  S3:S(抽象语义)、P(抽象语义)(像)
  S4:S(抽象语义)、P(具象语义)(像)
  在现代汉语中,“S1”和“S4”比较常见,而导游词中,“S1”是最常见的,占所收集例子的95%,其余的三个格式仅占收集到的例子的5%。如:
  (1)小天池山对面还有一怪石,远望似一雄鹰伸颈欲鸣。(www.51766.com)
  (2)长江似一条白色缎带,飘忽在天际。山脚是深谷,形如一把打开的剪刀,名剪刀峡。(http://www.lushan.org.cn)
  (3)船在水上漂,如在镜中游。乌篷船就象水乡精灵,悄然无声却穿梭不息。(www.265ks.com)
  从结构上看,例(1)和(2)中的本体“怪石”、“长江”、“深谷”和喻体“一雄鹰伸颈欲鸣”“一条白色缎带”、“一把打开的剪刀”构成的比喻是“S1”。例(3)是“S2”。关于明喻的构成和语义机理,拙文曾从词汇语义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明喻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认为“明喻的编码过程是一个基于本体所表示的语义空位,以喻体所表示的语义临时对本体意义空位加以填补的过程;解码的过程是一个根据本体的语义空位从喻体所表示语义中提取典型语义填补空位的过程。”导游词是现代汉语在导游语言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具有现代汉语明喻的特点和机理。明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与人类认知相关的语言表现方式。正是因为明喻具有了这样的功能,在导游语言中才被广泛地使用并把它作为一种引入话题的语言手段,这一点从山水风景导游词的篇章模式中就可以看出来,在收集到的讲解山水风景点的导游词语料中,导游词基本的篇章模式是:首先使用比喻告诉游客看到的山水风景像什么,然后结合一些科学知识或传说来讲解这些山水风景。如:
  (4)这里的瀑布柔美轻盈,如月笼轻纱,又象洁白无暇的垂帘,瀑布落下的地方成为一清潭,水花飞溅,水声潺潺,像一幅十分优美的山水画,这个景点就是“叠瀑洞天”,由于岩层产状近乎水平。其中又发育了多组垂直裂隙,同时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岩性的差异,沿垂直节理与层面剥落,在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阶梯状陡坎,每当雨季,流水沿陡坎形成“跌岩为瀑,流连为潭”的景观。(http://www.yspo.com)
  例(4)中加横线的句子使用比喻的方式引入话题,画线的部分是用浅显的科学语言叙述该景点形成的原因。我们暂且不评价这种篇章的优劣,在导游词中既然把比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来引入主题,那么就需要了解比喻这一语言手段的功能,以期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这样才能使游客和导游在认知上产生共鸣。如很多风景点的名称就表明了人们对于该风景点的认知,像下面的例子:
  (5)在月亮门内有一巨石突兀,形如蟾蜍,名“蟾蜍石”。(http://www.china-lushan.comjdjs.htm#)
  (6)长江似一条白色缎带,飘忽在天际。山脚是深谷,形如一把打开的剪刀,名剪刀峡。(同上)
  我们知道,在游览山水风景景点时,当游客看到一块石头,大多数情况下,游客并没有看出这块石头像什么,但是经导游说它像什么后,游客会越看越像,像例(5)、(6)使用的比喻,可以使游客在认知上和导游产生共鸣,使游客看到的景物具象化,使游客对“深谷”和“巨石”的形状有更清楚的了解。既然比喻在风景山水导游词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比喻呢?结合明喻的结构来说,在导游词中,本体是由导游需讲解的山水风景的名词和名词性词组充任的,而喻体选用的情况则是由导游词创作者和导游来决定的。因此,本体基本上是确定的,而喻体是不确定的,使用好明喻在很大程度上是使用好喻体。关于导游词中比喻的喻体选用的原则,应结合比喻的语义特点和认知模式来加以讨论,上面我们说到导游词中明喻的功能上的特点可以让游客在认知上与导游产生共鸣。因此,导游词中喻体选择的情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导游效果。我们认为导游词中的明喻喻体的创作和使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交际中最高量的原则;2.通俗性原则;3.优势联想义素选择原则;4.喻体的具象性原则。下面依次来讨论这四个原则。
  
  三、导游词中比喻喻体的使用原则
  
  1.交际中最高量的原则
  导游在使用导游词时,应考虑游客的接受程度。游客的群体呈多样性,如果能根据游客不同的文化程度、心理和认知程度的差别而设计不同的导游词,那是最理想的;但是,由于处于同一个旅游团队中的游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果根据游客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导游词,那么需要的投入是很大的。因此,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遵循最高量的原则,即设想以游客的最低文化程度、心理和认知程度的导游词为准,关系准则是用来降低冗余信息的原则。所以上文例(5)、(6)是我们提倡的导游词中比喻的典范。
  2.通俗性原则
  结合导游词的功能以及比喻的语义特点,我们认为喻体的选择在语义理解上的难度至少应低于本体,即通俗性原则,就是说喻体选择的词语应是在词汇语义系统中属于基本范畴的词。所谓的基本范畴的词是指在词汇语义的层级系统中,我们可以把某一语义场中的词从语义层级上分为“高范畴——基本范畴——低范畴”三级,与之相对应的例子是“家具——椅子、桌子/床——扶手椅、折叠椅/饭桌、课桌/单人床、双人床”,这里之所以选择基本范畴的词是由人们对基本范畴词组的认知所决定的。认知人类学家Berlin et al.(1974,见Taylor 1995)对民俗学分类法(folk taxonomy)的研究表明不同层次的范畴享有不同的认知重要性,最重要的一个范畴是处于中间位置的基本范畴。Berlin 发现这个基本范畴相对于较高层次和较低层次的范畴,更易被人感知、认识、命名、习得和记忆。”因此,比喻中充任喻体的词语选择的应是那些属于基本词范畴的词语。那么,什么样的范畴才算是基本范畴呢? 蓝纯指出:“这与人类或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因此,我们选择作为基本范畴的词又应以交际中的最大量为基础,即人的最低认知水平为基础。如:
  (7)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藤榻,也可以称之为“罗汉 床”,它就像现在人们家里的沙发,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http://www.dyy.net.cn/dycj)
  (8)五指山是海南岛规模最大的一组山地,分布在岛中部偏东南一带,主体部分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与通什市东北交界地带。主峰呈锯齿状,形似人的五指。(http://www.itsqq.com)
  例(7)中的喻体“沙发”就是一个常见的家具,而且在家具语义场中属于“基本范畴”,因此,人们在理解“罗汉床”的功能和形状方面就容易和导游产生认知上的共鸣。而不常见的词语以及比较抽象的词语在人的认知处理上就比较费力。如:
  (9)下面这块大石,平坦如矶,可坐几十人,因为古人曾在这里对弈,所以称它为“棋盘石”。(http://www.tonglu-tour.com)
  (10)铜陵凤凰山铁石宕边,耸立一奇石,石高数米,状如立笋。(同上)
   (11)可能大家已看到了,在蛟龙窟宅下面的青石上,布满了像肠子一样的纹理,我们叫它“羊肠石”。(http:// yygfsz.com)
  例(9)中的“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理解为“平坦而且大”的意思,但是,“矶”这样通俗性程度较低的词需要的认知处理时间长,关联性弱,并不适合在导游词中用作喻体。同样道理:例(10)、(11)中的“仙气出洞”“立笋”“肠子一样的纹理”都是在人们认知上处理费力的词语,例(10)的喻体用了“立笋”,作为普通的北方人来说“笋”就比较少见了,况且又加上了它的形状“立”;例(11)“肠子一样的纹理”,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大概知道“肠子”应该是弯弯曲曲的,再多的也只能结合所看到的那块石头上的纹理来认识了。因此这些在认知处理上比较费力的词语作为比喻中的喻体其传递信息的功能就比较逊色了。
  3.优势联想义素选择原则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选择基本范畴词语充任比喻中的喻体,即使选用了基本范畴中的词语,还应注意选用那些在认知上易于与所要表达思想相联系的词语所表示的语素,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性”,做到“准确性”是提高讲解效果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如:
  (12)山葡萄绿的如翡翠、红的如玛瑙、紫的如烟雾。(http://www.66china.com.cn)
  (13)杜鹃花着在未萌叶的干枝之上,一朵花六个花瓣,花瓣薄如蝉翼,花朵只有钮扣般大。这么小的花儿却映红了大兴安岭,在白雪的映衬下如霞似火,花儿托着白雪,就象雪在燃烧。该有亿万花蕾竞相绽放呢,也许杜鹃花是地球上最大的花汛了吧?(同上)
  我们常见到的“翡翠”是绿色的,“玛瑙”是红色的,因此,“绿色”和“红色”是“翡翠”和“玛瑙”色泽上的优势联想语义。黄国营先生曾经通过使用统计和调查相结合的原则讨论过词语的联想义,如:“‘象水一样’中的“水”的联想义优势序列是:流动(77)>清澈(21)>淡(17)>柔(15)>凉(5)”。因此,如果要用一个喻体来表示“流动”的语义时,就可以用“水”来表示。这样才可以使选择的喻体具有易于游客认知的特点。而例(12)和(13)中的“紫的如烟雾”,“雪在燃烧”是很有创意的,但偏离一般人对该类事物的理解。“烟雾”的优势认知义是“灰朦朦”,而非“紫色”;“雪”是非可燃物,如果没有“雪在燃烧”这一句前面的表述,我们很难理解“雪在燃烧”是想让游客产生“红色的花儿衬托着白雪”这样的意象。
  4.喻体的具象性原则
  除了上面所谈到的通俗性原则外,我们还应该选用具有“具象意义”的词语作为喻体,如:
  (14)石上刻“纵览云飞”“豁然贯通”摩崖大字,石下乱云飞渡,如入仙境。(www.sxoutdoor.net)
  (15)前边就是冷风口,大家已经感觉到了,站在这里冷风刺骨。在炎热的夏天,有这神奇的冷风,消除大家登山的疲劳以及酷暑的高温,可说是猿人谷里的奇景,它的地温常年0。C度,每逢阴雨天气,这里云雾缭绕,好似仙气出洞,俗称“仙气洞”。(www.96898.cn)
  (16)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http://www.china-lushan.com)
  例(14)~(16)中的喻体“如入仙境”“仙气出洞”“天上神湖”中使用了抽象意义的词组,“仙境”“仙气”等可能会使人模模糊糊地想到大约像电视剧《西游记》中所出现的描写天宫的景象或烟雾缭绕的情景,“神湖”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那只能去想象了。由于我们在理解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时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认为导游词中的比喻应使用表示“具象意义”的词语来充任喻体。
  
  四、结语
  
  本文讨论了导游词中比喻使用的情况,我们期望能够通过对导游词的研究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望能提高导游的讲解质量,增强旅游“软”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融.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A].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徐盛桓.新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和语用推理[A].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王红斌.明喻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及非相似性[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3).
  [4]王红斌.语义图式、语义空位、语义提取[J].南开语言学刊,2004,(3).又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6).
  [5]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黄国营.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汉语词汇联想意义网络的构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王红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Web站点正在快速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营销环境.传统的基于2种模型的应用表现出许多弱点,比如应用开发与维护代价太高.多层体系结构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在基于多层模型的应用中,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试行一年,请认真贯彻执行。
英语名词作前置定语的数量越来越大,但主要分布在科技文中作专名;汉语前置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主要是所属关系,英语主要是相关关系和类属关系,而且定中之间的语义关系更复杂。
根据双尺度方程导出的尺度函数的Fourier变换无穷乘积公式,结合函数与函数的Hilbert变换之间的Fourier变换关系,提出了由2个共扼正交滤波器所构造的2个小波基是双小波基的一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及表现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   “音节语素化”也有学者称为“语素化音节”,关于它的定义,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上。教材第三章(P151)指出:所谓音节语素化,主要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这种提法从总体上指出了音节语素化的实质,即音节升格为语素。但善于再思索的人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疑问:音节是怎么变成语素的?“不表义的音节”具
摘 要:目前,带标注语料库因为标注质量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汉语的自动分词和测评,而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语料库中分词的不一致。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前人对于分词不一致的各种研究,廓清了分词不一致的概念,提出分词不一致最好按照所属类别统一处理,同一类型的词应该处理成相同的切分形式。  关键词:分词不一致 语料库 综述    词的正确切分是进行中文文本处理的必要条件,计算语言学中很多深层次的工作只有在自动分词的基础
讨论二阶中立型含逐段常变量泛函微分方程d^2/dt^2+∫-∞p(s);(t+s)ds)=qx(2[t+1/2])+g(t,x(t),d[t])的概周期解问题.利用不动点方法及对差分方程构造概周期解,获得了概周期解存在
子空间旋转算法就是基于结构模型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之一.子空间旋转算法基于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利用矩阵变换的方法,将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问题区分开来,实际应用表明,只需利用一阶
提出了一种基于PID算法实现频率高精度步进可调的方法,并结合单片机以及D/A电路,设计了一个信号频率在5-20MHz范围内,频率相对误差小于0.05%的多波形信号发生器,从而克服了目前信号
目前,我区已进入雨季、汛期和人类工程活动增多的时期,必须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2004年,我区共发生地质灾害34起,造成经济损失3705万元,其中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