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考政治试题的答题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考政治试题的两大类型,分别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了很好的答题方法。希望能为备考高三的考生提供一些帮助,从而使其能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考政治;考试题型;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试题有两大类型: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主观题。研究高考政治试题,掌握高考政治试题的解答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试题解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的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要掌握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一、审题:即通过认真细致地审题干和题肢,把握试题的题干选择规定性和题肢规定性的过程。
  1.审题干。首先,审材料。审材料是选择题审题的重点,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把握材料中心意思,明确其中蕴涵的教材知识观点。其次,审设问。审设问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地把握试题的设问问题和设问角度。最后,综合题干材料和设问,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选择规定性——试题的选择问题。注意题干规定的特定选择角度,防止随意引申。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选择规定性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关键。
  2.审题肢。抓住关键词语,准确把握题肢的规定性——题肢的中心意思,明确其中蕴涵的知识观点,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题肢观点正误。
  二、选择:即将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根据试题的题干选择规定性,排除误肢和异肢,确定切合题意的题肢为试题选择答案的过程。选择的方法:
  1.排除法
  (1)排除误肢:即排除对题干规定错误的题肢,尤其要注意排除辨析性误肢。辨析性误肢主要有三种情况:观点片面化的题肢或者是观点绝对化的题肢或者是观点缺乏条件的题肢。排除辨析性误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2)排除异肢:即排除与题干规定不符的题肢。
  2.辩析法。选择题的选择,遇到难以确定是异肢还是切合题意的切肢时,要舍得花时间(1—2分钟),认真反复审题,克服思维定式,防止随意引申,在准确把握题干选择规定性和题肢规定性的基础上,将题肢与题干进行认真对照分析,既从题肢符合题干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理由,又从题肢不符合题干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理由,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后,在将题肢之间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为选择答案,可提高选择的准确率。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处理好关键试题的关键题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3.最佳法。单项选择题的选择,要审全题肢,遇到两个以上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时,要把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进行比较,选择出最符合题干规定的最佳题肢。最佳题肢主要有三种情况:最完整最全面的题肢或者是最直接最具体的题肢或者是最重要最主要的题肢。准确地选择出最佳题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三、涂卡:即考生将选择出的选择题答案科学规范地涂写在答题卡上的过程。 要使用垫板,用2B铅笔涂卡;谨防题号错位,可边选边涂,也可先选后涂;涂卡以用铅盖上字母为准,既不能涂得太重,也不能涂得太轻;答题卡勿折,保持卷面洁净。
  第二节: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主观题解答从总体看,应该把答案看作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说理性文章。它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论证具有必然性,要言之有理。思路正确清晰,逻辑性强,要点准确全面,字体工整清楚,答题要规范。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一、审题:即通过审材料,审设问,明确试题要回答的问题的过程。
  首先,审材料。审材料,要认真细致,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把握材料层意和中心意思,注意蕴涵的知识观点。
  其次,审设问。审设问是审主观题的重点,要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设问要求、设问角度和设问问题。可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可提高审题的效率。
  最后,审题意。综合材料和设问,明确试题要回答的问题,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要注意把隐问的问题结合材料中心意思还原成直问的问题。
  二、构思:即紧扣试题问题,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逻辑分析,构思试题答案内容的过程。
  (一)要紧扣试题问题,把握试题问题角度,明确试题的答题思路方式。
  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逻辑思路,决定试题的答题方式,反映了命题的基本意图。试题问题角度及其规定的试题答题思路方式可分为:
  1.单一型问题
  (1)是什么问题。设问方式:材料反映什么现象或问题、体现什么道理等。答题方式:要由具体到抽象地答题,从试题材料中归纳出知识性结论。
  (2)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为什么、对问题加以分析说明、谈谈对文题的理解等。为什么试题问题中的观点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答题方式:总的答题要求是要由抽象到具体答题。具体的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的问题一般要答“原因和意义”(有的试题是否答意义要扣问具体分析),把教材知识观点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观点错误的问题一般要答“原因和危害”,把教材知识观点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
  (3)怎么样问题。设问方式分两类:第一类是问题在试题材料(过程、故事)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二类是怎样或如何处理问题?虽然有试题也要求结合材料答题,但是不要求回答问题在材料(过程、故事)中如何体现的。答题方式:第一类问题答题要求把教材知识与相关材料(提炼概括)分别地具体统一答题。第二类问题答题要求以教材知识为指导,紧扣问题回答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新措施、新办法,把教材知识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
  2.复合型问题
  (1)是什么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并加以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答题方式:首先回答材料体现的道理;然后分析说明为什么体现上述道理。
  (2)为什么怎么样问题。设问方式:谈谈你对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答题方式:首先要以教材知识为指导,紧扣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问题。然后简要回答出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怎么样)。
  (3)怎么样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谈谈你对如何解决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答题方式:首先回答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并同时分别回答出为什么采取这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二)要按照试题问题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进行逻辑分析,构思试题答案内容。
  试题问题是由两个以上关键词语构成的逻辑问题,试题解答的实质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明确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
  1.按照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关键词语的含义,揭示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折射教材知识,确定答题要运用的知识内容。
  2.按照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紧扣试题问题,紧紧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内容,具体化地分析回答试题问题,构思出试题答案的具体内容。
  三、作答:即考生把构思完的试题答案条理规范地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过程。
  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形成要点;在要点前面标清序号,一般用“<1> 、<2> 、<3> 。。。。。。”;要恰当地使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时事术语;语言要准确、精炼、概括 、通顺;文字书写要清晰、工整,开头缩两个格,行距间距半格。
其他文献
“又一次,太陽升起,像往常在夏天升起一样;  慷慨,安慰,在暴力之后。  安慰,在树叶改变之后,在田地  收割、翻耕之后。”  这是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句。“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由此格丽克摘得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世界上没有足够的美,这是真的。”  “在我苦难的尽头  有一扇门。  请听我说:那被你称为死亡的……”  格丽克的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课本上的材料和题目的呈现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用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束缚,导致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
摘要:我们一直在追求生活、工作的尽善尽美,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只要把握得当,处理合适,将是一种残缺的艺术。在教学中,残缺也是必要的,残缺是另一种完善,能够给人留下想象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残缺艺术;课堂教学;完整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32  于沙说:“网,是残缺的完整,完整的残缺。撒下去,水因网的残缺而回归原处,拖上来
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集文科与理科于一体的学科,它既体现了理科重实验、重思维推理的一面,又体现了文科重读书、强化记忆的一面。因此,学生们如果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好化学将不是难事。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6  莎士比亚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良好的学习习
摘要:本文分析了诗人北岛的一些诗歌,对其诗中所表达出的人格魅力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与同行一起探讨。  关键词:北岛;诗歌;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35  “自我”认知越清醒,可能也就越痛苦,也就越感到迷茫,清醒的思想者是孤独的,在思索中前行是痛苦伤感的。北岛说:“自我少年时代,我就生活在迷失中。信仰的迷失,个人感情的迷失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可利用学生经验和创造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实际,使教学变得生活化,从而使学生对课程保持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经验;创造力;生活化  生物学是研究大千世界万物生灵的科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生物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日显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影响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生理和生活中许多奥秘的解开都依赖于
笔者采用“情景设置——问题提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实录  1.课前引入  【情景1】在透明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袋挤瘪,袋口用橡皮筋扎好,最后放在热水中要求学生观察现象。  生:(兴奋)鼓起来,鼓起来……  师:为什么会鼓起来?  生l:塑料袋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小液滴不见了。  生2:大概液滴遇热蒸发变成气体了吧,所以塑料袋鼓起来了。  师:以上几位同学都讲得很好,物质从
摘要:有效教学离不开有效情境。创设有效情境是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那么,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本文通过对多个案例的观察和思考,对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创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61  新课程实施以来,精心选择情境材料,精细创设情境现场,精
摘要:汉语学习热在全世界已逐渐兴起,世界各地的人们正不断加入到汉语学习的潮流中。而中文是不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因此汉语中的量词,尤其让老外抓狂不已。曾经出现 “一个面粉”、“一对裤子”、“两个头发”,甚至有老外说他在山间公路上看到了“一张兔子”。因为野兔已经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理所当然变成一张兔子。而英语中的量词也让我们学习英语的莘莘学子们伤透脑筋。本文就英语量词进行了粗浅讨论,希望能
摘要: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综合呈现,写作绝不是一个孤立环节,而是语文学习整个链条上各环节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它还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走出旧有写作教学“高耗低效”的怪圈,扭转写作教学中学生失语的局面,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最主要的是将有效资源全部调动起来,组成链条,形成合力。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从创设吸收材料、吐故纳新、多元评价等方面,阐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