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掌中的应用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c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正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并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如何让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根发芽,使教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创新能力发展的摇篮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
  一是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变成适合学生研究、便于学生操作的学习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展开研究,自己去获取结论。如在教学“利息”的知识时,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个人或小组一起进行一次存款、取款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活动获取有关的信息,通过研究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及课本中没有的知识。
  二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学会自主探究。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和布置学生作业时,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如这样一道题:一块长方形麦田的长是500米,宽是300米。如果用射程是10米的自动旋转装置进行喷灌,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装置?计算时,很多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每个装置的喷射面积。从数学角度看,这种方法是合理的,而实际应用中很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因此,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开展研究,设计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安装方案。
  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功体验。学生习惯于传统的问答式课堂教学,面对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期课堂效率很低。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然地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发现,教师都应及时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学生与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角色的转变
  一是学生从“奴隶”到“将军”的变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学进度、知识脉络的发展、学习活动的组织,都掌握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灵性被消释,个性被磨平,学习的感觉也会逐渐麻木,变成一个知识的“奴隶”。而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消极状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自主驾驭知识的“将军”。
  二是教师转变观念,走下“圣坛”。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唯恐学生听不懂,讲得过多。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缺乏完整体验,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降低了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依赖心理越来越强,惰性思维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其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由一个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关注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同时,教师的能力也要不断提升,能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需要,对教材所传递的内容进行再处理。在方法上,不再依靠经验教学,而是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在信息的获取上,不再只停留在专业课上,要涉猎广泛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以适应自己的指导者身份。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南市海青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王胜霞)
其他文献
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古都西安曲江池畔、大雁塔旁,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沐浴汉唐风韵,聆听晨钟暮鼓,厚重的历史文化百年来浸润着附中的成长与发展,使附中教育弦歌悠悠不辍、绵绵不绝,彰往而察来。  学校始建于1910年,发源于清宣统二年秋(公元1910年)的陕西模范两等小学堂,曾7度迁徙,11次更名,1979年正式命名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陕
这次北京师大附中以“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为中心议题的校长论坛召开得十分成功,众多校长都是基础教育界的“高手”。他们的发言充分展示了我国近年来中学教育生机勃勃的景象,值得认真学习和思考。在大家的启发下,本人对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一点思考,现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创新人才培养”命题的历史演变  “创新人才培养”并不是一个很新的命题,仅就我国近代史而言,康有为为了振
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因此探究欲望也就蕴含在每个人的心里。在孩提时代,由于对世界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对周围世界中陌生的事物产生诸多问题,想知道一个究竟。有问题不一定会成为创造力,创造力却一定来源于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如今,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不科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满堂灌”和“满堂问
化学是初三才开始接触的一门中考科目,它同时具有理科和文科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成绩明显分化问题,笔者将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探究其成因及解决策略。  一、化学成绩分化形成的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成绩分化的学生有几项智能存在显著差异:内省智能、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内省智能弱势的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从而衍生厌学情绪;语言智能弱势的学生无法在与老师、同学的
从“电脑派位”到“推优政策”,“小升初”制度的改革一直伴随着家长的焦虑。这个问题呼吁了很多年,至今难以找到完美的解决之道,不管上面出什么政策,下面都会有对策,想对策的不仅是学校,更多的是父母。许多父母认为是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不合理,但仔细观察思考下来,这不完全是政策制定部门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哪所学校哪个校长的问题,家长和社会同样负有责任。好像是一股暗流涌动,逼着身在其中的人不得不随波逐流。到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函〔2013〕12号)、贵阳现场会部署和《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部署实施工作方案》,各地积极落实各项任务。目前,多数省份已经完成了最关键的系统部署和数据采集环节,但少数省份进展缓慢,影响了全国进度。为落实国务院领导要求,加快推进此项工作,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建成
今年9月以来,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根据泰州市委、市政府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江苏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启动了教育转型升级“163”行动计划。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  记者: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推进的纵向深度也比较复杂,泰州市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请您谈谈贵市在此方面做了那些基础性工作?在规划格局上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
[摘要]舞蹈以其优雅、唯美的特质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孩子们课外活动的热捧对象。但是,当前国内的芭蕾舞蹈学习过于功利化,缺失了舞蹈本身优雅与美丽特点。本文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师素养三个方面,就芭蕾舞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剖析,重点阐述如何通过芭蕾舞教学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  [关键词]芭蕾舞;芭蕾舞教学;少儿舞蹈  [中图分类号]G424,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12
2012年是江苏省扬州中学诞辰110年,作为历史悠久的学校,从仪董学堂(1902-1912)的西学东渐,到熠熠生辉的“五师”“八中”(1912-1927),再到与“北南开”并称、闻名全国的“南扬中”(1927-1937),它承载了太多的光荣:这里曾经有无数名师任教,这里曾经结出累累硕果,这里曾经走出太多栋梁。因此,扬州中学已经不仅仅是一处聚焦教育界教学成果的场所,更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记忆,它散发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是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理解语言输入和功能交流性语言输出的机会,学生通过与别人交流,不断提高语言水平,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基于经典原版小说简易本的阅读,应用“合作学习”理论,开展搜索、讨论、提问、互阅、摘录、参赛等小组活动,使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