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思性教学”的初中数学新授课作业设计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思主要指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针对新授课设计的“一课一反思”作业具体表现为反思性小问题、反思性小文章、反思性小课题三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知识体系,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方法,提供“学会学习,勤于反思”的实现机会。对此,以“矩形”(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作业设计文章课题矩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看出“思”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反思”是对“思”的再“思”,主要指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验+反思=成长”就是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反思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觑:反思具有批判性、创新性,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之一。
  我们从2011年开始,依托于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新课程的反思性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我们从2016年开始,依托于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作业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继续以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着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针对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三种课型,开展“一课一反思”“一题一总结”“一章一梳理”三个类型的作业设计。下面,对针对新授课设计的“一课一反思”作业作简单的介绍。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新授课的作业通常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应用的习题为主,这样的作业缺少深度和广度,不能充分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因此,我们针对新授课设计的“一课一反思”作业,具体表现为反思性小问题、反思性小文章、反思性小课题三个方面。
  (一)反思性小问题——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知识体系
  章建跃博士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为基本线索,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知识体系,使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反思性小问题以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呈现,在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新授课学习过程中重难点问题的突破而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体系建立联系,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学会思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反思性小文章——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方法
  学习数学关键要学习什么?学生走出校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忘掉后还能记住什么?这都值得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深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标准(2011)》)指出:在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当然,一般来说,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领悟。
  反思性小文章以课后复习作业的形式呈现,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针对新授课学习过程中易错点的辨析而设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尝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即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授之以渔”,进而实现学科育人的最高目的。
  (三)反思性小课题——提供“学会学习,勤于反思”的实现机会
  《标准(2011)》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培养,反思恰在其中。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以及每个核心素养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点,“学会学习”和“勤于反思”正是其中一个核心素养以及它的一个基本要点。
  反思性小课题以课外拓展作业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反思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结成学习小组来完成。其目的是给学生一次机会,让学生向数学的更深处漫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形成勤于反思、善于质疑的精神。
  二、具体操作与反馈
  “矩形”(第一课时)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第2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矩形(那时叫长方形),对此比较熟悉。不过在初中阶段,矩形是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定义的,特殊在有一个角是直角。矩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直角的条件,自然就多了一些特殊的性质,但是仍然从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思考其特殊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结论是由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得到的,是在研究矩形性质的过程中自然发现的。它是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研究三角形的一个典范,体现了四边形与三角形的聯系;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在今后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作业设计及意图
  1.反思性小问题。
  (1)当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变为90°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边和其他角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了解矩形中“矩”的含义吗?
  (3)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在哪里?
  (4)矩形可以转化为哪些特殊三角形?
  上述四个反思性小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问题(1)意图践行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动手参与活动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经验,为后续类似知识(菱形)的学习奠定基础;问题(2)意图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问题(3)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矩形的特殊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一般性质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做好铺垫;问题(4)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矩形中包含的特殊三角形,学会利用这些特殊的三角形解决矩形的相关问题。   2.反思性小文章。
  (1)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知识(最好以框图或知识树的形式呈现)。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自己独立探究下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吗?请给出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结论是如何证明的?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上述三个反思性小文章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转化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套路”的总结,即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授之以渔”,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三篇小文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矩形的相关知识,同时给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提供思路。
  3.反思性小课题。
  (1)“黄金矩形”的由来。
  (2)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3)矩形在四边形中的地位。
  (4)你能独立探究一些新的四边形吗?比如“筝形”等。
  上述四个反思性小课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探讨研究矩形及其他图形的相关知识。对(1)(2)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对矩形相关中考题的理解;对(3)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了解,从而让学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对(4)的研究可以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处,意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究的能力。
  (二)作业展示及点评
  1.反思性小问题。
  针对笔者提出的四个反思性小问题,大多数学生都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展现出了良好的求知意识和探索精神。
  比如,有学生借助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对第(2)个反思性小问题给出了较好的回答:“矩”的原意指“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从矩形的性质来看其四个角都为直角,且为方形,正好符合“矩”的含义,“矩”巧妙地概括了其性质和形状,一字直指其本质。在此基础上,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还借助“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来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对“学科育人”理念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有学生对第(4)个反思性小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既指出了矩形中包含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当对角线的夹角为60°时)等特殊的三角形,又给出了图形表示和简单的证明。这樣的回答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既符合数学求简的特点,又展现数学严谨的一面,为其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其他学生学习。
  2.反思性小文章。
  针对笔者提出的三个反思性小文章,学生呈现的成果也超出了最初的预期,表现出了对相关知识的总结能力和一定的应用能力。
  比如,有学生针对第(1)个反思性小文章,结合具体的题目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通过矩形的学习,我们发现它是由平行四边形转换而来的,有些性质和判定是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的,由此可以看出矩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联系起来,对比记忆。
  又如,有学生针对第(3)个反思性小文章,从多个角度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给出了证明,还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了比较,指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究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研究三角形的性质的典型,而这里的证明是利用矩形这一工具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典型。可以看出,学生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深刻的认知,体现了良好的反思意识。
  3.反思性小课题。
  通过学生上交的四个反思性小课题的相关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矩形)来研究相关的问题。
  比如,有学生通过对“黄金矩形”的探究,发现了“黄金矩形”和斐波那契数列有关,从而体会到数与形之间的奇妙关系;有学生通过对矩形中的折叠问题的研究,初步了解了矩形折叠的技巧;有学生利用框架结构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矩形在四边形中的地位,值得其他学生借鉴;有学生通过对研究矩形“基本套路”的学习,从“边、角、对角线”入手研究了筝形,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之,新授课反思性作业的设计为学生铺好了知识之路,打开了心灵之窗,搭建了素养之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现了教学相长。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作业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YC20171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 张志湖.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2.
  [3] 张志湖.反思性教与学案例研究[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6.
  [4] 宋洪昌,季俊昌.改变学校,从改变教师开始[N].中国教育报,2014-4-17.
  [5] 宋洪昌,季俊昌.张志湖与他的“改变教师计划”[N].山东教育报,2014-3-3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认真研究盐城市近两年中考卷最后一大题最后一小问的解法特点与破题关键的基础上,选取“形散神聚”的主题来统领,并且设计“浅入深出”的环节来展开,开设中考二轮微专题复习课《无处不在的边角关系》。“微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立意有:深刻理解中考把关题的主要难点,精准提炼教学主题;从简单出发生长拓展又渐次呈现,谋篇布局教学环节;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递与渗透,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关键词:中考复习 微
期刊
摘要:备课的外在要求作为备课之“术”固然十分重要,但备课的内向审视更加可贵,它基于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能力,包括教师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综合素养,整合教学资源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达到备课的内外兼修。  关键词:备课内向审视内外兼修  备课的内向审视,是相对于备课的外在要求而言的。毋庸置疑,备课首先是“术”,即外在要求。特级教师于漪“三次备课出名师”的总结,绝非煽情之辞。她采用的方法是:先“无他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名著导读”突出阅读策略专题,编写体例中增加了名家点评、读书方法指导与专题研究。使用统编教材,要想“主治”甚至“根治”学生不读书或少读书的顽症,应反对替代式阅读、碎片化阅读,由学生自我完成阅读;同时,构建“1+2+N”或“1+N”的阅读体系,促进初中名著阅读向课程化建设迈进;设计专题任务,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关键词:统编教材 名著阅读 体系架构 教学建议  将统编教材与之前使用
期刊
摘 要:以“审辩式”教学为基调,高三复习课《鸦片战争——从挨打皆因落后谈起》紧紧围绕文明的相融与相斥、冲突的必然与偶然、战争的痛点与感悟、审辩冲击与反应来展开,通过质疑追问、问题讨论、原因探究、过程分析、观点求证等多途径,让“审辩式”教学在课堂落地生根。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 审辩式 历史教学  何谓“审辩式”历史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一切外界观点,通过理解、质疑、解读、辩证地考查史料,合理
期刊
摘要:教育的高效在于追寻教育的“同情心”,即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教学的高效在于构建学习的“共同体”,始于兴趣、终于智慧的课堂教学追求,要让自由写作成为表达生活的需要, 让自由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的文化管理在于营造生长的“土壤”,无论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土壤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理想教育同情心共同体文化土壤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立德树人?什么样
期刊
摘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作出教学诊断的重要资源,错误的成因更是进行教学补救的重要依据。结合“两阶段测评”的反馈资料,诊断得到学生在学习“平面向量”单元时出现的几类典型错误:将已有知识、经验作了过度的类推;对向量知识的各种表征无法进行必要而正确的转换;受两个直观法则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教学补救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制造暴露事件;引入异例;概念调适。  关键词:学习错误教学诊
期刊
摘要:体验性学习是在情境中将社会经验转化为个人经验的持续过程。它具有三个要素:强调学习的情境、经验在主动转换、体验性学习是一个持续过程。历史体验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是对精心设计的社会生活的体验。课前的适当预习和课后多元化作业的设计都是体验性学习的延展,此外,还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体验。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课堂内课堂外学科素养  一、体验性学习话题的由来  但凡有一些教学经验的历史教
期刊
摘要:数学欣赏是把学过的教学素材按照研究的主题(核心概念)集中在一起让学生重新欣赏。为了在这样的复习中提升对相关主题的认识层次,避免简单地“炒冷饭”,需要对选择的教学素材进行适当的组织。以一节校本选修课《欣赏方程》的内容设计为例,谈谈“数学欣赏”教学的内容组织:一方面从抽象到具体,挖掘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核心概念的相同本质与不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从孤立到系统,按照某条逻辑主线,将与核心概念相
期刊
摘 要: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应从函数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将直观粗略的几何图像转化为抽象精细的代数关系;以“集合—对应”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无限模式转化为简单的有限模式,从而充分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本质。具体可分“分析一次函数f(x)=kx”“分析二次函数f(x)=x2”“分析一般函数”“剖析序关系”四个步骤进行。  关键词:教育数学 函数单调性 “集合—对应”语言  作为中学数学的核心
期刊
摘要:常万里老师在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课评比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的Unit 4 Growing up的Reading第一课时教学,在把握文章立意、厘清层次脉络、品悟语言风格和拓展文本主题等教学环节中,智慧地体现了精准独到的文本解读艺术,值得借鉴。  关键词:文本解读把握立意厘清脉络品悟语言拓展主题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充分接触文本,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