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当代学生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的情境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北师大版的初中教材内容,对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法 教学应用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学校对学生而言,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是学习做人的地方。历史教学作为初中生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的重担,更重要的是学习历史有利于学生培养文学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初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的丰富多彩是书本文字无法完全表达的,只有通过更多途径的演示和讲解,才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对历史的注意力,帮助他们丰富历史知识积累。
  例如,在远古人类认识中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众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远古人类的图片,让学生对“元谋人、北京人”的形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立体图像,对知识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在对古代石器等工具的学习中,通过图片形象展示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更加形象的情境展示对其中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和学习。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产生好奇心,促进他们深入研究历史发展的变化。
  如《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可以放映几段节选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秦汉战争的过程。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秦国的统一对历史有什么意义和影响?(2)秦国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刘邦为什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4)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当时的政治有什么影响,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对影片进行深入研究,再结合课本中课本知识,谈谈想法和理解,最后教师听完学生的阐述之后,再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教材的内容相比较,对历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强化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历史是我们国家一笔宝贵的财富,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是提高财富值,促进学生成为“富有”的人。
  如学习《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走向有更清晰的认识,然后结合当代重走丝绸之路的活动,让学生谈谈对丝绸之路的看法。
  学生一:古代的丝绸之路的开拓只是为了增加与外界的联系,用一条丝绸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拉近汉朝与世界的距离,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交流。
  学生二:重走丝绸之路不仅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更是为了延续历史,扩大丝绸之路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各国之间的友谊。
  学生三: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促进我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以在生活中表达历史感受。丝绸之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播,传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四、丰富学生的历史情感体验
  历史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快速融入历史情感中,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体会更细腻的历史感情。在历史知识中丰富情感体验,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如学习《鸦片战争的烽烟》时,教师通过影像资料展示虎门销烟和签订《南京条约》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人们对封建统治者的无能是怎样的绝望和痛心,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怎样的伤害和阴影。虎门销烟中,通过观察人们在这个事件中的态度,表达对鸦片的痛恨,对林则徐勇敢行为的佩服,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南京条约》的签订将中国正式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中华人民的苦难生活刚刚开始,中华民族将要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才能彻底摆脱被侵略的命运,更要花费更多时间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通过历史的学习,不是要学生记住仇恨,而是学会在历史中体验作为一个中国人该有的态度和情感,对民族的热爱和对国家的依赖,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强大实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每一个历史知识的学习,都是学生积累情感经验的机会,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促进当代青年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用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知识学习中。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还有很多价值,值得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新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4,14:159.
  [2]胡天玉.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4:176.
  [3]张明虎.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5,10:8.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响应我国教育改革,学校教学要不断进行创新,促进学生在各方面更好地提升,尤其小学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小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用处,学以致用,避免出现网络游戏上瘾现象,“任务驱动”以完成教学任务为课程不断进行的动力,在保证课程中基础知识学习较为扎实的基础上,将“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之中。本文主要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方式及实施这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竞争激烈时代。我们一生中要善于抓住与利用各种机会,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为培养国家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与质疑,并呼吁新的教学模式诞生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合作探究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秉承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问题设计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是教师信息输出与学生信息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和情感的纽带。好的政治课堂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对提高解决高中政治课堂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问题设计明确目标,体现针对性  问题设计有效性并非要探究学习中遇
摘 要: 记忆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在新课改之下,历史学科不能舍弃对知识识记的重视。基于历史的学科地位,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识记。多媒体教学作为如今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运用时出现的问题,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根据首因效应和干扰学说,应重视导入和总结环节,以及学习材料的精简和加工,情感和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记忆
摘 要: 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有很多途径,本文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问题情境法的渗透及教师本身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趣味性  改革开放的今天,学生视野广,信息量吸收几乎与老师站在同一平台,老师上课若是简单采取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分析、归纳、读背等方法,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可能实现历史学科的
摘 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钻研历史,找出其中的规律特征,使他们从厌学、惧学、逃学转变为想学、好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历史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