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海报的视觉特征分析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历史留下的见证物,通过这些见证物,向公众传播知识文化。展览海报作为如今重要的宣传性媒介,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视觉传递的方式,向观众告知博物馆的展览。本文则通过内蒙古博物院的展览海报实例作为出发点,从图案、文字、版式和色彩四个方面,分析博物馆海报的视觉特征,探讨博物馆海报的设计方法。
  图案方面
  1.文物主体型。
  在博物馆展览中,文物展出是主要性的内容,通过文物讲述文化、传播文化,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博物馆展览海报的图案主体会选择该展览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历史见证物作为图案。利用文物作为主体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具有历史沉淀性的文物在轮廓外形及细节特征上,会非常具有识别性和独特性,引人注目,而利于传播。其次,文物图案能够很具象化地传递出展览方想要传递的内容,比文字描述更能形成脑中图形。作为文博工作者,我们知道,文物的命名都是具有严格的规范,从年代、形式类别等冠以不同的定语,这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也使得文物研究可以更加严谨,但是从普通民众的角度,纯文字的描述还是比较抽象,或者说没有文物图只有文字表达时,观众只能依靠想象,这时,海报其传播的本质属性将大打折扣,在实践中基本不被采用。
  利用文物作为海报主体的案例较为常见,例如图1所示,这是内蒙古博物院“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常设展览的宣传海报,“大辽契丹”展览主要讲述了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兴起、壮大、建国、鼎盛与灭亡的历史进程。而海报画面中,便是选用了该展览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宝贵文物图片作为主题吸睛元素。这个文物是辽代陈国公主的随葬面具,面具覆盖于公主面部,锤揲成型,呈半浮雕状,其面庞丰圆,双眼圆睁,鼻梁狭长,鼻翼略宽,抿嘴,双耳宽大,呈现安详、平静、端庄之态。面具边缘一面长20.5、宽17.2、厚0.05厘米。陈国公主是辽圣宗耶律隆绪二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女儿,其驸马为辽圣宗齐天皇后之兄萧绍矩,其母是萧太后。初期封太平公主,后进封为越国公主,十八岁去世后追封陈国公主。该面具眉、眼局部锤錾,制作精细,将面庞丰圆、上额舒展年轻女性柔润的特点表现无遗。金面具的出土,改变了人们先前认为黄金面具只是中亚青铜时代文明之物的看法。通过珍品文物显示展览特色,是现在最为常见的博物馆海报图案選择方法。
  2.文化或故事的描画型。除了上述类型的海报,将展览的背景及故事,作为图案构思,也是常用的图案选择方法之一。比如图2所示,这是内蒙古博物院“世纪动脉——八省区万里茶道文物联展”的展览海报,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兴起的又一重要的经济、文化欧亚大陆各国之间的通道,是中国文明向欧洲传输和欧洲文明向中国传输的共享文化线路,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普遍的文化价值。是与汉唐“丝绸之路”、西南“茶马古道”、宋元“海上丝绸之路”齐名的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换国际大通道。其全线贯通发挥国际重要商道作用两百余年,在近现代世界史上影响十分重大。为了烘托出当时的茶道故事,海报采用了描画情景的方式,利用骆驼、茶具、茶烟、茶商、道路、山川等,来体现万里茶道的内容。让观众们能够通过这些描绘感受万里茶道曾经所创造的商业辉煌和文化底蕴,欣赏茶道及旅蒙商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产生吸引力,前来观看展览。
  文字方面
  1.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蒙古族语是海报中不可缺少的文字。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中,居住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而这些群众中,蒙古族的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在海报的设计中,蒙古族文字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例如图3所示,在这个海报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级标题除了汉语中文,同时还配写有蒙古族语。包括前面所展示的图1与图2,也都含有这一特征。
  2.文字样式趋向于使用书法类型字体,而非设计型字体。书法体具体说就是书法中的五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字体指同一书体的不同变体,包括笔形变体和风格变体,楷体、宋体、仿宋体、黑体是楷书的四种变体。而设计型字体一般是指装饰类型的文字,它是在基本字形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变化加工而成的。一般针对少量字体,基本不会有完整字体库。设计型字体大多都是字体作为视觉关键要素,在博物馆的海报中,文物、展览文化一般为关键要素,使用设计型字体的频率远低于书法字体。
  版式方面
  博物馆的海报大多数还是以稳重的风格居多,这也是为了符合博物馆展览是传达历史文化的特征,所以在海报的版式方面也是匹配了众多的稳定形式结构。常见的版式有:1.同一视觉方向型版式(横向、竖向、斜向等)。2.中心构图型版式。3.发散型版式。
  图4是“韵彩天成——欧洲玻璃艺术珍品展”的海报,该展览是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举办的。这个海报的版式就是采用了同一视觉方向型展览,主标题“韵彩天成”、副标题“欧洲玻璃艺术珍品展”,以及主宣传图案全部为纵向排列,人们的视线也随之纵向浏览。
  色彩方面
  与展览本身的相协调或相一致。
  博物馆的内容大多是文化的输出,它的内容是依照展览内容,所以海报的色彩风格走向也是根据具体展览的陈列色彩风格进行出发。这不仅仅是对不同展览代表色彩的提炼,同时也满足观众色彩心理一致性的原则。在色彩心理学中,人们的大脑会自动将类似或同色系的客观物质进行归类。制作博物馆展览海报的核心目的是宣传展览,如果选择与展览陈列整体色彩反差过大的颜色,会给观众造成心理色彩紊乱,反倒干扰展览本身。所以,在颜色的选择上,更多还是依靠展览陈列本身的色彩。
   结语
  在总结了博物馆海报的四个方面视觉特征后,不难发现,一个优秀的博物馆海报,不仅是展览基本信息的传播,也是展览内容的先导,更是向观众传递文化内涵。因此,博物馆设计师未来在进行博物馆海报的设计时,更要多加思考,从展览内部出发,发掘展览本身的特点,在满足展览信息传播的同时,传递更富有展览内涵的文化精华。
  (作者工作于内蒙古博物院)参考文献:
  许征《论标准字体》,《语言与翻译》,2017,129(01):18-20
其他文献
“印者,信也。”从印章问世时起,作为一种工具,印章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凭证。  印,本源于实用凭信,发展至艺术审美。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方寸之间意蕴无穷,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近年来,随着收藏文化的勃兴,“书信文化印章”的收藏与研究也逐渐广受关注。这类印章是文人印章和商用印章交合产生的,换句话说是文人书房用印和商家商务用印的分支,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寄托亲情友情及思念之情的闲章私印,以
期刊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当时社会各阶层对青花瓷的需求较大,即便是在外销的瓷器中亦拥有广阔市场。尽管此时御窑厂的青花瓷生产近乎停滞,但民窑青花瓷的烧造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以更加丰富的纹饰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实用种类、潇洒而不失细致的笔墨意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特别是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反映历史故事、戏曲小说等叙事性内容,世俗人物开始成为主角的青花瓷。它们较之元、明早中期同类题材的拘谨
期刊
2020年4月26日,西泠拍卖有限公司网拍瓷器专场的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大直颈瓶(图1),以远远高出拍前估价(3.8万—5万元)、溢价20余倍的80万元成交价,突破了所有人的心理预期。笔者对此虽因未做详细考证和逐一比较,不敢轻易断言此件青釉瓷瓶是否为该公司乃至中国拍卖市场历年来瓷器板块溢价空间最大的拍品,但确凿无疑的是,拍品之所以能够引发竞拍者强烈的竞价兴趣,与其作为龙泉瓷器珍品的稀缺性和艺术性
期刊
作为一个以收藏外销瓷为主的藏家,我有19件明清外销瓷藏品有幸被收录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江苏·安徽卷)当中(图1)。为了帮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这些藏品,受《大系》总编委的委托,我在此把“外销瓷”这个特殊的收藏品种作个简单的介绍,并选择其中几件明清外销瓷精品,与读者朋友一起赏析。  外销瓷的概念  外销瓷的概念可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来解释。  什么是广义上的外销瓷
期刊
历代留下来的古籍藏品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这些古籍是博物馆的责任。本文从预防性保护的角度,以《大乘妙法莲花经》为例,对古籍本身进行病害分析,提出通过进行环境控制与传统防病害技艺相结合的手段,阻止其发生病害,达到对古籍进行保护的最佳效果,进而将预防性保护的方法应用到更广泛的古籍保护中。  文物具有产生、流传、消亡的必然过程,所以就会存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问题。全国各个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着历史遗
期刊
由大英博物馆珍藏以描绘中国古代妇女应循道德规范的《女史箴图》(图1),此画分段作图并书箴言。现画已残缺一半,尚存九段,人物衣纹作“高古游丝描”,色调薄而妍,气息古朴典雅,是中国和世界绘画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件杰作。  此画究竟作于何时,原创作者何许人士?目前中外一些专家学者仍存有两种看法或猜测,一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手笔的唐代摹本;二則可能是出自南北朝某画家手笔的后代摹本。虽有不同,但研究方法都是“就地论
期刊
在河北博物院“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览第一展厅中,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透雕双龙白玉璧”。这块玉璧是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刘胜墓的棺椁之中发现的。它通长25.9、璧外径13.4、内径4.2、厚0.6厘米,用和田白玉制成,玉质晶莹润泽,光辉华美。两面琢刻谷纹,纹饰精巧;边缘处有一周凸起的棱;璧的上端透雕卷云双龙,两条龙昂首翘尾,跃而欲飞,造型生动。无论从材质、构思设计,还是雕琢技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尚希教授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让各种文化资源活起来、让它们说话。我国是一个文物大国,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文物像一个蕴涵着各种重要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元素的矿藏。只有开掘出来、提炼利用,
期刊
在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 古中山国”展厅中,陈列着一件青铜重器——中山王铁足铜鼎。  中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境内建立的诸侯国。从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在典籍中出现,到公元前296年被赵灭国,中山至少经历了210年的风雨。它不仅能在春秋“十二诸侯”、战国七雄等中原强国的夹缝中生存,而且在公元前323年与战国七雄中的韩、魏、燕、赵结盟,共同称王,史称“五国相王”。中山多次与“万乘之
期刊
2017年4月,香港苏富比上拍明代设色纸本长卷《宣圣事迹图》(图1),作者是宫廷画家、文人画家谢庭循,此卷被学术界认定为其存世唯一的职业绘画,即画院体作品,却是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谢庭循的绘画内容和艺术风格,在明初文人达官的诗歌吟诵中时有所见,存世作品却不足十幅,本文将择要加以述评。   谢庭循绘画的师承关系  谢庭循(1377—1452),又作廷循,名环,号梦吟、乐静翁,以字行,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