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里的明清外销瓷精品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以收藏外销瓷为主的藏家,我有19件明清外销瓷藏品有幸被收录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江苏·安徽卷)当中(图1)。为了帮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这些藏品,受《大系》总编委的委托,我在此把“外销瓷”这个特殊的收藏品种作个简单的介绍,并选择其中几件明清外销瓷精品,与读者朋友一起赏析。
  外销瓷的概念
  外销瓷的概念可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来解释。
  什么是广义上的外销瓷?考古发掘证明,中国陶瓷外销不会迟于隋唐时期,当时的陶瓷作为特产随丝绸输往国外。在今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坦桑尼亚等国都出土了中国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标本,品种有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瓷器、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窑瓷器等。其中长沙窑是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瓷窑。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中国陶瓷的外销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宋、元以及明初在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后,大批外销瓷从这些港口启程,沿着唐、五代时期开辟的航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亚洲、非洲各国,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为多,而埃及和伊朗出土的数量也相当可观。
  宋、元时期的外销瓷以龙泉窑系青瓷为主,其次是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也大量用于外销,另有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建窑系瓷器及福建、广东沿海专烧外销瓷的瓷窑产品。
  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瓷器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外销瓷不但大量输出到中亚、西亚、非洲各国,而且自明代晚期开始大量销往欧洲诸国。
  什么是狭义上的外销瓷?明中叶以后,有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收购、订制中国瓷器,而且数量都非常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最多的一年(1639年)单单运到荷兰的瓷器就有36.6万件。鸦片战争以前,外销瓷的主要市场有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和欧洲,特别是欧洲市场。18世纪前期,欧洲的英、法、荷兰、丹麦、瑞典等国被允许在广州设置贸易机构,使中国瓷器对欧洲的销售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每年仅巴达维亚一地运往欧洲的瓷器就达300万件之多,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及中国商人直接运往欧洲的瓷器,其数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题材大致包括纹章(又称徽章)、人物故事、船舶及码头风景、动物花卉、鱼草、博古等纹饰。
  外销瓷的品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贸易商品瓷;二是欧洲王室贵族和家族定制瓷;三是当时中国政府馈赠国外王室的礼品瓷。中国瓷器当时被视为最珍贵奢侈的礼物,尤其在乾隆以前,明清外销瓷的绝大部分,即便是作为一般商品的贸易瓷,其销售对象也是欧洲皇室贵族和富商巨贾,到乾隆后才开始普及到欧洲中产阶级。而用于馈赠王室的那极少部分礼品瓷,以及为王室定制的精品瓷,其工艺水准均足以与同一时期的官窑媲美,有些外销瓷与官窑的差别甚至仅为一个款识而已。
  缺失了外销瓷的中国瓷器收藏体系是不完整的。打个比方:官窑体系是嫡子,民窑体系是庶子,外销瓷体系就是家中千金小姐,嫁的可是欧洲贵族。中国近代经历了百年内忧外患的苦难,冷落了远嫁的闺女。而现在中华民族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我们应该记住:最早走在这条几百年前海上贸易之路上的主力是外销瓷。现在是时候让我们远嫁的女儿回家了,让后人知道她曾怎样历尽艰辛、远涉重洋,为祖国输送财富,传播文化,并增添荣耀。
  《大系》收录的部分外销瓷精品
  康熙五彩人物故事盘(图2)。此盘直径为33厘米,整盘满工绘制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又名《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李白的一篇骈体文,在桃李芬芳的季节,李白与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桃花园中,“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在无限的春光里,两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沉醉于轻柔的春风和桃李的芬芳之中,饮酒吟诗,畅叙天伦,及时行乐,共享美好生活。
  此盘的绘图以绿色为主调,充分体现了春天的主题。在盘的中心,李白和堂弟相对而坐,把酒对饮,桌上餐点清晰可见。四位侍女分立两边,各执纨扇、食物、酒壶及如意等物,形态各异。6个人物衣着精致讲究,气氛美好热闹。李白身后巨石松柏,枝叶葱翠。盘的下部则以院中奇石为前景,缀以香气满枝的桃树,雕栏秀丽,桌上还有小火炉温着酒。画师用这些细节,把李白笔下的阳春烟景、才俊聚集、诗酒文章、赏花醉月以及潇洒飘逸、豪情纵横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瓷盘绘制精细,胎质柔腻坚致,胎体厚重,色泽鲜艳,为清康熙五彩中的精品。
  雍正粉彩人物故事大盘(图3),直径54厘米,底施白釉,无款。盘口施酱釉,宽板沿浅腹圈足,盘沿饰缠枝牡丹纹,间隙云纹上有如意四开光。
  盘心所画故事取材于明末清初文人褚人获的《隋唐演义》第三十五回“乐永夕大士奇观,清夜游昭君泪塞”,描绘的是隋炀帝驾幸东都洛阳,月夜与萧后同游西苑畅情轩的一个场景。盘左绘两名女子,云冠羽衣,策马而来;还有圆月當空、古松苍翠、藤花攀附;湖石玲珑漏透,牡丹富贵。盘右上半部绘的是四面八角重檐畅情轩台。月台雕栏玉砌,宏敞奢华,结彩张灯,富丽堂皇。三个达官显贵分着褐红绿色袍服,执扇谈笑,俯视着台下众美人在庭院内身手敏捷进行跑马杂技表演。盘右下半部还绘有两名女子纵马过桥,也准备进入苑内表演。整个画面热闹非常、画面层次分明,让人目不暇接。
  故事的画面意在表现隋炀帝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荒废朝政的宫廷娱乐生活,不久群雄并起王朝覆灭,为史之鉴。跑马是中国杂技的一种表现方式,在瓷器上甚为罕见。此盘绘制精妙,人物神态各异,构图生动,绘画细致,匠心颇具。从其尺寸之大可知当年烧造难度之高,实为外销瓷中不可多得且极具收藏价值之民窑精品大盘。   清雍正粉彩花鸟盘(图4),直径为20.5厘米,敞口浅弧,腹圈足,底施白釉,无款。
  花鸟盘在构图上采用了对角的取材方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致。盘心上部绘制了一只栖于枝上,俯身探头的绶带鸟,张喙露舌,俏皮灵动似在欢唱。左边近盘口沿处取斜势分绘两朵淡奶黄和一朵胭脂粉的月季花,有的含苞露尖,有的嫣然绽放,姿态各异。在鸟的下部空白处还点缀着一朵放蕾吐蕊的桃花,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景象跃然盘上。
  画者所用色调淡雅柔丽,注重了整体布局与器物的协调性,给人以清新雅致、疏朗美艳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大量留白与所绘花鸟分布疏密得当,虚实结合,简洁明快地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意境。
  画风受到了宋人工笔花鸟画之意趣、传统文人画和西洋明暗绘画技法的共同影响,特别抓住了鸟儿在瞬间的灵动姿态,画得栩栩如生。而花朵、叶面的渲染和枝干的线条造型等处无不体现了画者高超的瓷画绘制技艺,这都与画师在平时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以及善于捕捉采集绘画素材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分不开。
  此画既有文人画的清雅,又有院体画的情趣和民俗画的吉祥寓意,显示了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民窑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促进了花鸟等题材瓷画工艺发展。此盘画工精细,胎质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比利时皇家历史博物馆均有类似藏品。
  清雍正粉彩人物故事方盘(图5),尺寸为26.5×26.5厘米。四方倭角,高足撇口,底施白釉,无款。盘口留白,边盘沿四边饰锦地纹,四开光分绘琴、棋、书、画四艺。
  盘心所绘乃《苏子夜游赤壁图》。画中峭峰壁立,波水浩荡,山间清流激湍。水天相接,月色皎洁,良辰美景令人心醉。三人坐于船中把酒畅游,怀古伤今,叹时序之易逝感,人生之虚幻。诗文唱和,扣舷兴歌,意惬骋怀,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般精神解脱之意境。盘背面绘有四组不同的花卉纹,盘外高足也有开光,分饰不同的博古、鱼纹。此盘绘制精美,画面对称工整,为清雍正外销瓷之精品。
  乾隆粉彩闹元宵纹壁灯架(图6),此瓷质壁灯架器型独特,呈如意纹形状。边沿通圈饰胭脂红锦地纹,顶部以金彩和粉彩绘制一尊弥勒佛,左右两侧各有一头粉彩狮子,灯架主题纹饰为《百子闹春图》,共绘有32个儿童、7个仕女及1位老者。所有人物均欢乐起舞,场面喜庆,一派喜迎新春或是闹元宵的景象,人物绘制生动有趣,景致刻画细致入微,是不可多得的藏品。
  雍正铜鎏金西洋装饰官廷乐师纹大果盘(图7),直径为42厘米。盘敞口,浅腹,圈足;底施白釉,无款。盘沿镶19世纪初欧洲定制的铜鎏金,有底座,既保护了瓷盘边沿,更增加了富丽奢华的视觉效果。盘壁青花锦地六开光,内饰矾红花卉纹。
  盘心纹饰为“五大名妓奏乐图”。她们是: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明代秦淮名妓柳如是,西湖名伎、苏轼侍妾王朝云,北宋汴京名妓李师师,曾为清公使夫人的清末民初著名交际花赛金花。不同朝代的五位佳人在庭院聚集一堂,各执不同乐器,吹弹演奏。庭院中鲜花绽放,祥云聚集,与五美的鲜艳衣裳一起营造出热闹欢喜的气氛。
  清雍正朝多粉彩,但青花粉彩不多见。此盘为清雍正早期精品。该盘胎质厚重,施彩鲜艳,纹饰精美,极具观赏性。
  乾隆粉彩药师佛(图8),佛像高度为59.5厘米,为站姿。肌肤金彩,右手托窑变釉钵,左手下垂作与愿印,头戴六戟佛冠,身披翠绿坎肩,胸垂三层璎珞,下半身四层裙饰色彩明快,跣双足,法相庄严,目光安详,神态寂静端庄,威严中包含着慈善,为汉传造像。
  佛宝相方圆,宽额广际,细眉垂目,鼻高耳阔,嘴角内敛,神态安详。宽肩丰腰,身姿丰腴曼妙。佛肉身皆施金色彩釉,熠熠生辉,衬托法相庄严。披帛及袍裙上线条勾勒细腻,描绘精致。
  整尊胎体厚重,釉层饱满,色彩瑰丽,刻画生动,是传世稀少的粉彩描金佛像精品。
  佛教寺庙造像十分讲究色彩的鲜艳明亮,粉彩的技术特征正好可以对其加以诠释,然而由于造像的造型复杂,对细部要求高,加之难以保存,故传世的粉彩佛像十分稀少。此尊佛像整体刻画生动流畅,其衣纹面貌无不带有仙逸之感,栩栩如生,用彩极为华丽丰富,尺寸如此硕大更是难得一见。
  雍正珐琅彩人物故事纹盘(图9),直径20厘米,薄胎,敞口圈足,浅弧腹,底施白釉,无款。盘内壁用木珐琅彩满工,盘沿为粉彩锦地三开光缠枝花卉纹,盘壁以锦地海棠形开光。盘心以珐琅彩绘制三娘教子纹饰,此盘用传统的笔墨再现了“贤母教子”的画面。
  此盘画工精湛,构图精妙,人物栩栩如生。三娘妩媚端庄,服饰华美,裙裾上暗刻凤纹。一小儿恭敬地向母亲双手献桃,另一小儿依偎于母亲身旁,传达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传统理念。妇人周边绘制六只器型、纹饰、色彩各异的瓶、罐、缸,内插画卷与执扇,身后绘制的湘妃竹花架上绘有五件瓷器,其中花瓶内插两朵月季,浓浓的书香味扑面而来,寓意着富贵吉祥。瓷绘所用珐琅彩虽色彩艳丽,但人物气质却更加的清新靓丽、秀逸雅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盘外壁施胭脂红釉,瓷胎轻薄,釉水晶莹。该盘绘制极为精致华丽,用彩明丽高雅,充分体现了清雍正时期瓷器绘制工艺登峰造极的水准,达到同时期的官窑水平。
  雍正粉彩人物故事纹大盘(图10),直径36厘米。盘敞口,浅弧腹,矮圈足,底施白釉,无款。盤口沿为粉彩锦地六开光,内绘“杂宝”纹饰。盘中心粉彩绘制人物、楼阁、树石等,仕女旁的地面有一白兔。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末的史料笔记《明皇杂录》。明清瓷器上的故事一般源自小说刻本,明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就有道士叶法善带领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唐明皇在月宫看到有仙女着“霓裳羽衣”起舞,又有仙女奏美妙的《紫云曲》,就记下音律,回来后把曲子传与杨玉环,后来就有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成为稀世罕音。
  整器胎质细腻轻盈,洁白精致;釉面滋润匀净,平滑莹白;画工细致精湛,人物刻画生动,是雍正外销瓷器的上乘之作。
  (本文作者系比利时收藏家、江苏如皋外销瓷博物馆馆长)
其他文献
博古画,是一种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都称为“博古”。“博古画”,典出于汉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乃谓博通古代器物。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将宣和殿所藏古物,编绘成《宣和博古图》二十卷。后来凡对印拓或仿摹钟鼎等古器物的画通称“博古画”。  宋代以来金石学兴起,对古器物的研究与鉴赏活动培养了人们对文物的审美取向,反映到艺术活动中就是以“博古图”为代表的文物题材绘画的产
期刊
现代博物馆是展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文物收藏、研究以及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全方位展示文物展品价值及历史文化背景,进而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现代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作用,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创新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法,打造精品陈列,更好地凸显城市文化的品格和魅力。  传统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主要是通过单一的图片或实物展示来向人们传递信息,人们对
期刊
历史上三次中原移民南迁与徽州本土文化的结合,共同推动了独具一格的徽文化的形成;徽派建筑墙头画作为徽州图画中极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其内容主题的形成均与当地居民思想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它既体现了崇文尚经的儒学礼教,以利为义的徽商精神,亦表现了尊祖敬宗的宗族观念,更蕴含了多神供奉的信仰文化。  ● 徽州起源及徽州婺源简介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处。在行政建制上,徽州地区自秦灭六
期刊
慈禧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在晚清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慈禧一直是最高决策人和实际统治者。她政治上把持朝政,生活上却尽显女性柔情。她喜欢花和华美的服饰,爱好京戏、摄影,还不时写字作画、舞文弄墨,对于瓷器,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品位。  “慈禧瓷器”是对慈禧所处时代烧造瓷器的一种统称,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是指在慈禧当政期间景德镇御窑厂遵照朝廷指令烧造的各类宫廷用瓷,狭
期刊
通過对鹤壁淇县东周贵族墓地出土的青铜匜,根据铜匜自身存在的病害特征和调查分析结果,制定了保护修复技术路线,运用传统修复技术在当前保护修复理念的原则下,对青铜匜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让文物以良好的状况更长久地保存下来,充分展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庄东周贵族墓地位于河南省北部,在鹤壁市淇县西岗乡宋庄村东、方寨村南,淇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西距卫国故城约十公里,南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纣王墓约一公里
期刊
笔者鉴定的这批第三套人民币“炼钢工人”伍元钞,是分装在10个塑料刀盒里的千连号(图1)。  据送来鉴定的持有人介绍,他是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的,其先后到当地的银行和古玩市场咨询过,但都败兴而归。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湖南省收藏协会文物司法鉴定中心,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其实,送来鉴定的这些“炼钢工人”伍元钞,连常规鉴定都不用做,因为它属于一眼假的赝品。跟真钞比起来,这些伍元钞有三个非常明显的漏洞:一
期刊
温州博物馆有一件常年展品——瓯窑“东晋虎形灯座”,1958年底出土于温州永嘉县瓯北镇礁下山东晋永和十年(354)墓葬之中(图1)。温州考古所认为这是“国内出土的唯一以虎为造型的瓷器灯具”,但笔者觉得它很可能出自九江浔阳城窑,而且时代也早于东晋,其用途应属佛教陈设器。    青瓷虎形灯座和虎形插器  瓯窑青瓷“东晋虎形灯座”,通高30厘米,底座是一蹲伏卧着的老虎造型的动物,虎首微微上昂,张口露齿,双
期刊
“印者,信也。”从印章问世时起,作为一种工具,印章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凭证。  印,本源于实用凭信,发展至艺术审美。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方寸之间意蕴无穷,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近年来,随着收藏文化的勃兴,“书信文化印章”的收藏与研究也逐渐广受关注。这类印章是文人印章和商用印章交合产生的,换句话说是文人书房用印和商家商务用印的分支,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寄托亲情友情及思念之情的闲章私印,以
期刊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当时社会各阶层对青花瓷的需求较大,即便是在外销的瓷器中亦拥有广阔市场。尽管此时御窑厂的青花瓷生产近乎停滞,但民窑青花瓷的烧造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以更加丰富的纹饰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实用种类、潇洒而不失细致的笔墨意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特别是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反映历史故事、戏曲小说等叙事性内容,世俗人物开始成为主角的青花瓷。它们较之元、明早中期同类题材的拘谨
期刊
2020年4月26日,西泠拍卖有限公司网拍瓷器专场的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大直颈瓶(图1),以远远高出拍前估价(3.8万—5万元)、溢价20余倍的80万元成交价,突破了所有人的心理预期。笔者对此虽因未做详细考证和逐一比较,不敢轻易断言此件青釉瓷瓶是否为该公司乃至中国拍卖市场历年来瓷器板块溢价空间最大的拍品,但确凿无疑的是,拍品之所以能够引发竞拍者强烈的竞价兴趣,与其作为龙泉瓷器珍品的稀缺性和艺术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