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籍的预防性保护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jx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留下来的古籍藏品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这些古籍是博物馆的责任。本文从预防性保护的角度,以《大乘妙法莲花经》为例,对古籍本身进行病害分析,提出通过进行环境控制与传统防病害技艺相结合的手段,阻止其发生病害,达到对古籍进行保护的最佳效果,进而将预防性保护的方法应用到更广泛的古籍保护中。
  文物具有产生、流传、消亡的必然过程,所以就会存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问题。全国各个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数量巨大的古籍,这些珍贵文物随着岁月的变迁,由于自身以及外来因素影响,会产生各种病害。安全妥善地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延长其寿命,是文物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预防性保护的意义
  预防性文物保护的概念最早是在1930年罗马的国际修复会议上提出的,当时主要是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目前西方国家对文物修复处理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实际上对文物本身、保存状态和保护材料研究提出了更高科学性要求。其中环境因素包括文物出土环境、保存环境、展示环境,这些环境牵涉到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如考古、陈列、观众、博物馆馆内外环境等,所以对于环境的干预不是只靠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就能完成的。文物保护技术人员提出的技术要求,需要各方面的协作、支持与理解。
  “预防性保护修复”在科学的保管古籍的技术方法中是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一种积极的措施。目前在各博物馆、图书馆所收藏保管的古籍中,没有损坏的是大多数的,所以应当以极大的注意力来保证这些没有损坏的古籍的安全。同时,对于已遭损坏的古籍,要采取措施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其进一步破坏。因此,研究与解决有关“预防性保护修复”方面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古籍的保管创造适应的条件,不使其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损坏,以减少“治”的压力。不管“治”的技术多么高明,但总不如古籍不生“病”的好。
  进行预防性保护修复工作,首先要分析古籍的纸张材料构成和老化蜕变机理,再对古籍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测,比较现实博物馆环境与文物材质所需要的适宜环境之间是否一致,当现实环境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纸张可能就遭到损坏,就应对环境进行改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辐射、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微生物和昆虫侵蚀等。
  温度湿度。温度作为物体热能的量度参数,反映出热能在促进有机质文物变质的一种能量程度,当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进行得就越快,而高温将加速纸张的变质,低温可以延缓纸张的变质,温度的忽高忽低对于纸张也是有害的,纸张的纤维忽涨忽缩,影响纤维的抗张强度。空气的湿度过大,则会使纸张变潮发生水解,也会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纸张的湿度过大,则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与水相结合会生成酸类,加速纸张的变质。
  光辐射。主要是紫外线对纸张造成危害,一般认为是由光和热作用与光化学作用造成的。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大,热辐射越强,因此紫外线对古籍的影响最严重。光照还会加速纸张中的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在氧气存在的环境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纤维素,使纸张易于粉碎。馆藏古籍库房、陈列室应当避光,合理确定贮藏陈列照度标准。
  空气中的有害成分。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酸性气体和氧化气体,以及灰尘与悬浮颗粒两大类。防治大气污染,除应当治理环境、绿化排污,更要保持库房以及陈列室的气体洁净,除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在空气入口处加以隔离,设置空气净化设施。展陈设施和存放设施要加装密封条,可以有效防止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物进入。
  霉菌和昆虫侵蚀。古籍的纸张感染霉菌时,霉菌就会以纸张、淀粉浆糊、胶、墨为养料,毁掉纸张。危害纸张的昆虫有70多种,主要有蠹鱼、烟草甲、白蚁等。昆虫对古籍的危害很大,有的将书蛀食成洞,由里向外形成不规则的孔道;有的会将书籍绘画蛀成碎片。由此可见,霉菌和昆虫对古籍的影响很大。
   《大乘妙法莲花经》的保存现状分析
  现以对明代《大乘妙法莲花经》六卷所作的保护工作为例,详尽地阐述古籍的预防性保护工作。
  这六卷经书,版本珍贵,印刷精美,使用的纸张为手工制造的竹纸,保存基本完好,无损坏的部分纸张光洁如初,墨迹清晰。但由于年代久远,经书还是出现了一些病害。经书为经折装,有少许水印霉斑;封皮装潢处有多出磨损,折痕处有断裂,卷四有几处虫蛀霉斑。
  首先对修复用纸张进行检测。此前的修复多集中于经折的折缝处,所用的纸条多为长条状,使用淀粉浆糊进行粘接加固。在修复用纸的边缘处取样少许,进行处理,纸纤维用蕃红染色(1%蕃红酒精溶液),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拍照。
  由显微镜照片可以看出,此修复用纸张纤维为未经精加工的阔叶树浆,很多杂质未分离。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化学混合物较少,纤维较为粗大,由此得出结论,此经书修复用纸张为木浆机械化学制浆。这是一种不适合的修复材料,由于原书用纸为手工生产的竹纸,竹的纤维长度较木浆长,而且没有木质素等杂质,故质量较好,并且由于纸浆自然漂白呈弱碱性,有利于纸张的抗酸化抗氧化。而木浆纸由于木质素的存在呈弱酸性,易于氧化酸化,寿命较短,在不当的存放条件下会影响原书用纸的酸碱性,造成因不当修复产生的新病害。
  虫蛀部分位于经书折缝的边缘,而且经书封皮未发现虫蛀的破洞,可以断定,蛀虫是从侧面进入啃食书页的。通过对各卷经书的仔细检查,未发现新的虫粪,可以断定没有新的蛀洞出现,但仍要注意预防虫蛀。
  卷四的部分地方发现了些许霉斑,霉斑呈青黑色,应属于青霉类霉菌。霉菌一般在纸上繁殖时,会使纸张纤维变得潮湿胶粘,以至于纸张粘接成书砖。本书的霉菌病害不太严重,纸张发霉处非常干燥,可以判断,霉菌是在书籍入库前生长的。其他各卷没有发现霉菌生长的痕迹。
  通过检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乘妙法莲花经》六卷,总体来说保存比较完好,对于有破损的地方,可以进行修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对文物进行修复所带来的伤害,会大于之前的病害所带来的修复。比如之前的不當修复,要将之除去,势必要破坏经折原用纸张,如果手法不够高明,对文物的损害反而更大。所以,对于这类文物,以及保存完好没有损坏的文物,最好的保护办法,就是进行预防性保护修复。
  《大乘妙法莲花经》预防性保护的实施
  根据以上对经书的损害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首先,对于原先不当的修补,应当予以保存,我们采用控制环境为主的预防性保护的方法,控制机械酸性质的环境,防止它发生酸化,影响书籍用纸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环境,继续防止书籍发生虫蛀发霉。
  控制纸张的老化酸化,主要控制库房内的环境,避免库房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避免外界的酸性气体进入库房,加剧纸张酸化。适宜书籍存放的温度,一般应当控制在摄氏18-24度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之间。此外,也要根据其他的条件进行调节。对环境的控制,主要依靠空调系统进行调节,使温湿度在此范围内恒定。另外空调机空气流动口设有专业过滤网,将进入文物存放区的空气进行洁净处理,这在保证环境温湿度恒定的同时,也对进入空间的空气进行洁净。空调机组也定期维护,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洁或更换滤网。
  在古籍存放库房,文物架内分别放置自动温湿度记录仪暨温湿度显示器,长期记录环境温湿度数值,每周都将记录的数据下载,一旦监测到环境有较大波动,便及时调整空调机组温湿度工作设置值。
  古籍存放库房内,采用专业无酸稳定包装材料对古籍进行包装。应在文物箱架外加Tyvek无纺布护罩,既避免了灰尘,又因Tyvek无纺布可以通过空气和湿气,再次保证了罩内的环境洁净稳定,有利于减缓纸张的酸化与老化,即使有环境突变,罩内湿度也能较缓和地变化,给相应的调节环境赢得时间。
  通过对《大乘妙法莲花经》的保护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古籍类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可以在了解古籍病害发生情况的前提下,预防古籍病害发生,最大限度地保存古籍,使其能够更好地流传下去。只有加强传统工艺的继承与改良,并同现代科学技术理念紧密结合,才是古籍类文物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作者工作于云南省博物馆)
其他文献
现代博物馆是展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文物收藏、研究以及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全方位展示文物展品价值及历史文化背景,进而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现代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作用,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创新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法,打造精品陈列,更好地凸显城市文化的品格和魅力。  传统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主要是通过单一的图片或实物展示来向人们传递信息,人们对
期刊
历史上三次中原移民南迁与徽州本土文化的结合,共同推动了独具一格的徽文化的形成;徽派建筑墙头画作为徽州图画中极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其内容主题的形成均与当地居民思想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它既体现了崇文尚经的儒学礼教,以利为义的徽商精神,亦表现了尊祖敬宗的宗族观念,更蕴含了多神供奉的信仰文化。  ● 徽州起源及徽州婺源简介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处。在行政建制上,徽州地区自秦灭六
期刊
慈禧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在晚清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慈禧一直是最高决策人和实际统治者。她政治上把持朝政,生活上却尽显女性柔情。她喜欢花和华美的服饰,爱好京戏、摄影,还不时写字作画、舞文弄墨,对于瓷器,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品位。  “慈禧瓷器”是对慈禧所处时代烧造瓷器的一种统称,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是指在慈禧当政期间景德镇御窑厂遵照朝廷指令烧造的各类宫廷用瓷,狭
期刊
通過对鹤壁淇县东周贵族墓地出土的青铜匜,根据铜匜自身存在的病害特征和调查分析结果,制定了保护修复技术路线,运用传统修复技术在当前保护修复理念的原则下,对青铜匜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让文物以良好的状况更长久地保存下来,充分展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庄东周贵族墓地位于河南省北部,在鹤壁市淇县西岗乡宋庄村东、方寨村南,淇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西距卫国故城约十公里,南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纣王墓约一公里
期刊
笔者鉴定的这批第三套人民币“炼钢工人”伍元钞,是分装在10个塑料刀盒里的千连号(图1)。  据送来鉴定的持有人介绍,他是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的,其先后到当地的银行和古玩市场咨询过,但都败兴而归。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湖南省收藏协会文物司法鉴定中心,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其实,送来鉴定的这些“炼钢工人”伍元钞,连常规鉴定都不用做,因为它属于一眼假的赝品。跟真钞比起来,这些伍元钞有三个非常明显的漏洞:一
期刊
温州博物馆有一件常年展品——瓯窑“东晋虎形灯座”,1958年底出土于温州永嘉县瓯北镇礁下山东晋永和十年(354)墓葬之中(图1)。温州考古所认为这是“国内出土的唯一以虎为造型的瓷器灯具”,但笔者觉得它很可能出自九江浔阳城窑,而且时代也早于东晋,其用途应属佛教陈设器。    青瓷虎形灯座和虎形插器  瓯窑青瓷“东晋虎形灯座”,通高30厘米,底座是一蹲伏卧着的老虎造型的动物,虎首微微上昂,张口露齿,双
期刊
“印者,信也。”从印章问世时起,作为一种工具,印章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凭证。  印,本源于实用凭信,发展至艺术审美。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方寸之间意蕴无穷,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近年来,随着收藏文化的勃兴,“书信文化印章”的收藏与研究也逐渐广受关注。这类印章是文人印章和商用印章交合产生的,换句话说是文人书房用印和商家商务用印的分支,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寄托亲情友情及思念之情的闲章私印,以
期刊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当时社会各阶层对青花瓷的需求较大,即便是在外销的瓷器中亦拥有广阔市场。尽管此时御窑厂的青花瓷生产近乎停滞,但民窑青花瓷的烧造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以更加丰富的纹饰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实用种类、潇洒而不失细致的笔墨意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特别是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反映历史故事、戏曲小说等叙事性内容,世俗人物开始成为主角的青花瓷。它们较之元、明早中期同类题材的拘谨
期刊
2020年4月26日,西泠拍卖有限公司网拍瓷器专场的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大直颈瓶(图1),以远远高出拍前估价(3.8万—5万元)、溢价20余倍的80万元成交价,突破了所有人的心理预期。笔者对此虽因未做详细考证和逐一比较,不敢轻易断言此件青釉瓷瓶是否为该公司乃至中国拍卖市场历年来瓷器板块溢价空间最大的拍品,但确凿无疑的是,拍品之所以能够引发竞拍者强烈的竞价兴趣,与其作为龙泉瓷器珍品的稀缺性和艺术性
期刊
作为一个以收藏外销瓷为主的藏家,我有19件明清外销瓷藏品有幸被收录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江苏·安徽卷)当中(图1)。为了帮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这些藏品,受《大系》总编委的委托,我在此把“外销瓷”这个特殊的收藏品种作个简单的介绍,并选择其中几件明清外销瓷精品,与读者朋友一起赏析。  外销瓷的概念  外销瓷的概念可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来解释。  什么是广义上的外销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