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的教学改良与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关于甲烷,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主要的化学性质等。
  对于学生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始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要一味追求难度,当学生慢慢进入状态时,再增加知识难度还不迟。
  按照大纲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但考虑到结构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正四面体结构,而对分子的空间结构的认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教材中首先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逐步给出分子的结构式,然后利用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空间结构,使学生对甲烷——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教材在介绍甲烷的性质时,是以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能形成牢固的共价键为依据的。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学生已经学过,这里重复的目的是跟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进行对比,说明虽然甲烷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有一个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给出反应的几步方程式,说明甲烷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被取代,而且全部都可被取代。
  二、教学重点
  碳形成4个共价键,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三、教学难点
  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
  四、教学过程中的两点改良
  第一,虽然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但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有机物的结构,为了给学生比较直观的印象,我不仅向学生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还特意事先用彩色硬纸做了一个正四面体的结构,其中把正四面体的一个面设计为活页形式,用于刚好放进一个甲烷分子球棍模型。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甲烷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
  第二,关于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课本上是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的甲烷和80mL的氯气(如教材图5-5),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后,观察发生的现象。但由于受温度、时间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此实验并不容易成功。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对该实验进行了反复的探索与实践,最终设计了如下简约、安全、现象明显、操作方便,又能体现教材设计思想的实验方法。
  取两个无色透明的矿泉水瓶,在实验室事先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在每个瓶中均按1∶4的体积比先后收集甲烷、氯气(预留约1mL左右的饱和食盐水在瓶中),盖紧瓶口,然后用黑色塑料袋或黑布裹好待用。在上课前先把其中一瓶收集得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放在室外窗台上,讲甲烷的氯取代反应时,拿出黑布裹好的那瓶让学生观察,建立印象,给学生交代瓶中收集的气体成分及收集的方法(可捎带插入收集方法的复习),然后取回放在窗边的另一瓶混合气体作对比观察。除矿泉水瓶外观变瘪之外,瓶内还可以看到浅黄色油状液体在食盐水下(分层),对比观察完毕之后,将矿泉水瓶倾斜倒置(不让其内的油状液体流出)没在水槽中,取下瓶盖,观察到水迅速进入塑料瓶中,瓶内水面不再上升时盖好瓶盖,取出矿泉水瓶正立。再次观察瓶底的油状液体,并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再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取代反应的发生及生成物的组成。
  五、教学反思
  1.模型教学是突破有机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经过这一节课的实践证明,模型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的运用比动画模拟更直观,更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模型鲜艳的颜色也起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然而如何使模型的运用更有效地辅助学生的理解,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模型教学是突破有机教学中很多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只要教师在使用模型的过程中,围绕知识的难点和学生理解的误区多设计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模型解决问题,那么抽象的有机化学就变得直观了。
  2.实验改良提高了课堂效率
  甲烷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良设计因增大了反应物的用量,加之矿泉水瓶透明度高,且负压时矿泉水瓶外观变瘪,实验现象十分明显;同时操作简单,节省了时间,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安全性好,便于课堂演示;不会有氯气产生毒性污染课堂环境。改良后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3.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实践和创新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其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能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找到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可以说,实验创新是化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一、当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和成套项目业务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外贸出口早已形成三足鼎立:国有企业出口增长在低位浮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平稳,民营企业出口比例大幅提高。根据
我们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老师不喜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他对这门学科的学习。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来仍颇为感动。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
着重分析港口轮胎吊(桥吊)司机劳务工化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6项建议。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砖石,无砖难以成厦,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多数高中生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正是过不了单词关。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过单词关是每位英语教师都关注的问题。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词汇量要求以及单词表中每个单词的掌握程度    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是2000个左右,高一开学初就让学生明确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按单元集中识词的教学方法,即
摘要:新经济时代,处处离不开经济问题,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本文从新经济时代发展的数学观入手,分析了新经济进代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的教育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育;途径    新经济时代,处处离不开经济问题,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是现代不同层次上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教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程中,教育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数学教育而言,目前在新
摘要:构建和谐企业应做好“四种内在动力”建设,大力倡导“五個关爱”的良好风尚。  关键词: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企业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我从“四种内在动力”建设和 “五个关爱”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四种内在动力”建设方面    1.增强凝聚力  构建和谐企业是全体员工的责任,要人人参与、个个尽责。因此,企业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增强凝聚力。其
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继续教育自身的特点与学习型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继续教育要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适应建立学
塔潘通识教育思想的产生与他个人学习、工作经历,特别是留学德国的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塔潘认识到当时大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主张进行通识教育,造就“完人”而
分别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方法对某大学2007级的1001名新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大学新生是
教学设计是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