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创新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以来,濮阳县实施基于教师工作坊的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研修深度融合,创新培训方式,推动全县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素养即教育质量。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区域教育发展的质量水平。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
  教师教育即行动研修。教师素养不是在一两次培训中完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行动反思中实现的。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的制定均需从学校出发,通过校本研修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设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服务、引领并推动教师日常学习、工作和反思。
  规范校本教研,涵养以校为本的教师学习生态。校本教研以学年为周期,主题应聚焦课堂教学改进与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带动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每一所学校都要制订并实施校本教研规划,实施有主题目标、梯次递进、措施完备、方法灵活、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绩效考核评价保障的校本教研。在以校为本的学习氛围中,教师更容易开展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例如,濮阳县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培养工作规划统筹项目,全面推进同读一本专业书、每人一节展示课、同研一个小课题、每周半天研讨会、每周一次网研会、每月一次展示会、每人一份规划书“七个一”研修活动,构造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信仰,五专模型”。“一个信仰”,即坚定教育信仰。“五专”,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题研究、专业规划、专业成长共同体。
  建设教师工作坊,培育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濮阳县基于相似的教育教学情境,面对相似的教学问题,以区域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为核心,以学科为单位建设教师工作坊,经常开展线上互动与线下共学、共研、共进活动。教师工作坊研修本质上是校本教研的提升和进阶,在学习组织中,区域内同学科教师更容易开展互动学习和相互激励。工作中,濮阳县面向全县遴选骨干教师、教研员,征集愿意接受送教下乡培训的教师学员、愿意参与的乡村学校、愿意做好保障工作的乡镇中心校,结成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一线骨干教师、教研员、专职教师培训者、乡村学校校长、乡镇中心校(业务)校长组成“五人行”教师工作坊坊主团队,注意结构性;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将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相关工作纳入教师工作坊内务管理;提升专业性,委托河南大学、商丘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教师集中研修活动,提升坊主团队培训能力和校本教研能力。全县重点建设135个教师工作坊,基本形成了“一坊带一乡”的区域内教师跨校共同发展局面。
  送教下乡进校培训,构建区域教师互动发展机制。濮阳县以乡村学校为基地,以乡村教师为主体,引导教师工作坊在乡村学校教学现场开展研修活动,以乡村教师真实教学情境为研究对象,吸引区域优质教学资源解决教学问题,实施共学、共研、共进的送教下乡活动,将单向培训演化成互动的交流研讨,建设区域教师互动发展机制。在卓有成效的跨校研修活动中,更容易实现送教教师和接受培训教师的“教学相长”和专业发展。2018年以来,濮阳县依托教师工作坊,将“国培”、“县培”、校本研修深度融合,带动9个乡镇31所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机制优化和教研活动的提质增效;承担2018、2019年“国培计划”——基于网络研修的“鄉村教师工作坊”培训项目,融合校本教研,受益教师累计达到4900人,影响带动全县6000多名教师参与其中,掀起了教师研修的热潮。
  加强资源配置保障,建设有效的区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濮阳县坚决把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教育扶贫的政治性任务,把送教下乡培训作为提振乡村教育质量、改善农村教育的“牛鼻子”项目,将基于教师工作坊的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教研、网络研修融合工作作为倒逼骨干教师从优秀到卓越的全局性战略,用教师专业发展来统领全县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发展。另外,濮阳县还研究制定《关于对接“国培计划”,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意见》《教师培训培养工作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重视基础建设,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培训团队研修,支持乡村学校教师购书,改善学习条件,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责编 桑 涛)
其他文献
作为教育大省、教师大省,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总量有120余万名,农村教师占49.7%,全省40岁以下教师中,专科学历以下教师达8.8%。2010年至2020年,我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建立起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修”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教师培训联动机制,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从农村到城区的大培训格局,有力支撑了全省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说,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建设情况
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今天,我们一些学校内部,“尊师重教”却做得还不够.学校管理者不能把教师的职业幸福仅仅寄托于教师的“情怀”,而应该通过改进管理,积极主动地帮
期刊
“我们不仅生在了一个幸福的时代,还生在了一个幸福的国家。”杨静老师动情地说。日前,在鹿邑县教体局,一场精彩的微党课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鹿邑县教体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抓牢思政教育载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带动了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抓牢载体,提升“学史力行”实效  鹿邑县教体局结合实际,抓牢党支部活动、专题报告、讲党课大赛、师生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
自2011年起,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连续10年承接“国培”项目。学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总结前期经验和特色,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质保量完成了所有“国培”项目。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历届“国培”项目切实提高了河南省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力促进了我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依托资源优势,丰富培训项目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培”项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为扩大就业,教育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职业院校年承担补贴性培训达到较大规模。”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院校需承担的社会培训职能。本文着重从开展职业培训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进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策
课程思政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本研究以资源勘查学课程为例,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在课程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精神,法制观念,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和思政课同向发力。虽然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教育的内容融合度不够、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够等问题,尚未形成固定的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强化培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走专业化成长之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
期刊
小学教育体系中音乐学科占有重要地位,音乐教材中所收录的大量内容均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学习,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助于学生提升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对生活产生美好的憧憬。  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教育思想为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的综合,立足中国国情,重视实践内容的结合,使教育活动同人民大众需求相契合。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领域中所表现的超前意识,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教学活动中应
“国培”工作中的送教下乡培训,目的是提升中西部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改进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送教下乡培训的实施使“国培”项目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对其成效提升途径的探究也需要崭新的视角。本文从乡镇学校和参训教师出发,根据实地调研探讨影响项目成效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乡镇学校参训教师和硬件设施情况  现有的研究较少关注乡镇学校在送教下乡中发挥的功能。调研显示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做到“重心下移、以实践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为基地”。“重心下移”指的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作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最基层的培训機构,必须成为打通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支撑。“以实践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为基地”指的是一种将教学实践与教师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