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少年肯尼斯:绝不让爷爷再丢一次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爷爷筱冢来说,孙子肯尼斯送来的袜子,胜过圣诞节所有华丽的礼物,虽然他可能很快就忘了这一切。
  乍一看,这是一双极其普通的袜子,唯一的秘密却藏在脚底下——一个拇指盖大小的传感器。
  凌晨3点,爷爷筱冢忽然从床上坐起来,就在他穿着袜子的左脚接触地板的一刹那,肯尼斯的手机响了,那是他毕生难忘的瞬间。
  另一个让肯尼斯记忆终生的时刻是在他4岁的时候。肯尼斯与爷爷在公园散步,突然间,爷爷不见了。肯尼斯第一次知道,爷爷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疾病的另一个名字是老年痴呆症。原本美满的生活被命运打了个结。爷爷开始记不清楚今天是几号、身边的人是谁,还常常一个人傻傻地坐在窗边。当爷爷外出时,所有的家人都会变得无比紧张。
  一年前,在一次次丢失与找回之后,肯尼斯决定一定要为爷爷做些什么。
  在一个夜晚,爷爷起身双脚落地的瞬间让他灵光一现,为什么不在爷爷袜子上安装一个传感器呢?传感器能检测到由于爷爷体重造成的上升压力,将警报信号发送到看护人的手机上。这样,凭借一双袜子,亲人就能随时知道爷爷的动向了。
  肯尼斯当时要解决3个问题:打造传感器,设计电路,最后还要编写一个手机App。困难比预想的要多。光是找到一个可穿戴的传感器就不是什么容易事。经过无数实验,他最终用感知压力的电子墨水打印了一个薄膜式传感器,一旦产生压力,墨水粒子之间连接性增加,通过测算电阻来感知压力。在肯尼斯的设想里,感知到的“压力”将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设备中。但无线信号非常耗电,绞尽脑汁后,肯尼斯忽然想起低功耗的蓝牙技术。最后一步的编程对于肯尼斯来说是个陌生的领域,他终日奔波于电脑桌与图书馆之间,看极客视频,翻厚厚的指导书籍,终于编写出了理想中的手机程序。
  在无数次黑板前演算、键盘上打字、电路板上焊接之后,一款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制作的“袜子”诞生了。
  在此后一年的实验里,全家阻止了爷爷的900次“出走”,成功率为100%,肯尼斯让家人对爷爷温情的陪伴取代了焦虑的寻找,他也凭借那双特殊的袜子获得“美国行动科学家奖”。当他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格子衬衫和明显大一号的西装站在台上的时候,这个有着书生气的华裔少年才15岁。
  “如果我可以用这个小东西保护我的爷爷,那它一定也可以保护更多的老人。”肯尼斯开始在美国加州的3个护理院推广设备。他还专门为那些晚上睡觉不穿袜子的人设计了一款功能类似的纽扣,来确定患者是否要“夺门而去”。
  在关于这个天才少年的新闻评论栏里,患者家属、疗养院和商家纷纷留言,寻求合作和询问在哪儿可以买到这双袜子。
  据悉,全球平均每3秒新增1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总裁哈里·约翰斯表示:“它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抵抗这种疾病。”
  肯尼斯为此进行的一个少年的尝试,虽然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此症,但却尝试“让生命更美好,让人们可以生活得健康幸福”,肯尼斯说,“这就是我的梦想。”
  热议锐评:都说科技改变生活,而真正成功的发明,或许在于它的人性化。一个15岁少年创造出令美国人惊叹的温馨发明,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不再让爷爷走丢。或许我们读不懂这款袜子背后的科技含量,但我们一定会读懂这份浓浓的亲情,与这位少年的孝心与担当。
  素材运用:爱的力量;科技与人性;孝心与担当……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扬州晚报》)
  “拾荒老人”韦思浩:拾起人间大爱
  2014年,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把76岁的韦思浩老人推到了镜头前。这是位瘦削的老人,花白头发,旧橙外套,背包置前,看书时眼镜贴得特别近。他那张看书前认真搓洗双手的照片,曾感动了不少读者。
  2015年12月13日,韦思浩老人因车祸不治离世,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很多捐资助学的信件和证明。大家才知道了老人“拾荒”背后的故事。
  韦思浩老人是一位高中退休教师,每月拿着5000多元的退休金,本应该过得很好,但老人选择省吃俭用,捡些瓶瓶罐罐,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捐资助学上: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性捐赠三四百元,到现在的三四千元。仅简单整理出的捐资助学凭证,就有数十张。还有很多信件,写信的都是受资助的孩子,他们在信上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还附上成绩单,最后总不忘说一句:“谢谢爷爷!”可这些受助的孩子至今都不知道韦老师的真名——这些年他的捐赠都是匿名,那些凭证和信封上,写的都不是“韦思浩”,而是化名“魏丁兆”。老人甚至还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表示身后愿意捐赠遗体和所有的可用器官。
  然而,在捐助上从不吝啬的韦思浩对自己极为苛刻,他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房子是多年前教育系统分配的毛坯房,没有装修,家里除了张旧木板床,和一个塞满书的书架,再无其他家具,每个看过的人,都替老人心酸落泪。他的女儿们曾有诸多埋怨、不解和心疼,“想让他和我们住他不肯,想给他装修一下房子他也不肯,要给他买手机他也不要……当时我们想不通,现在才知道原因。”而在同事的回忆中,韦老师在退休后找过校领导,表示想在学校设一个奖学金,资助有需要的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实现,老人就自己默默地去做。“他退休后一直捡垃圾,生活过得很清贫,我们一直以为他只是说说的。”
  很多人呼吁,应该把故事告诉更多的人,把爱心接力下去。有人提出给老人做一个雕像。杭州市图书馆也表示,韦思浩老人的塑像可以放在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为韦思浩老人立雕像是社会对义举的赞赏与表彰。”与此同时,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也在筹划中。
  2015年12月18日上午,亲朋来到殡仪馆送老人最后一程。灵堂上,一副挽联“勤学本科任讲师,清贫助学匿名行”,准确地叙述了他的一生。虽然韦老师离开得太突然,以至于连一张可以做遗照的相片都没有,但这位老人,却已在每个人的心里树立了一座丰碑!
  热议锐评:老人拾起的是我们精神世界缺失的最简朴的生活和最简单的善意。他看起来落魄,可是他的灵魂深处繁华而又纯净,善行像一种习惯一样被他坚持下来。对知识的尊重、对他人的奉献,老人留在我们心里的东西值得我们向他致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商意盈、吴帅帅《惠州日报》;李泽杰,千龙网)
  素材运用:清贫的人生,富有的灵魂;人间有大爱;爱的真谛;善意暖人间;凡人善举……
  (资料来源:《钱江晚报》、凤凰公益等)
其他文献
摘要:老舍一生创作了300余首旧体诗。1938—1946年间,老舍在重庆创作发表了近五十首旧体诗,约占其旧体诗创作的六分之一。可以说,在重庆的八年是老舍个人生命中的一次旧体诗创作高潮。他的旧体诗主要以赠答诗、乡居诗和思乡诗为主,约占在重庆旧体诗创作的三分之二。他此时的旧体诗主要围绕抗战主题展开,无论诗情、诗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体现了他的诗才,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老舍;重庆
四月,朦朦胧胧间几处嫣然的色彩装点了不甚明朗的天际,大片大片的绿由浅入深地涂抹了整条街,锈迹斑斑的绿篱墙边,像是撒落了皑皑白雪,小小的花瓣轻轻绽开着,灿烂而又明媚。  那时,只记得奶奶家那个偌大院子的一角里,歪歪斜斜地立着一株亲戚移植来的梨树苗,与周围繁茂的绿植相比弱小得可怜。我总抱着一种看它究竟会长出什么来的好奇心态,与奶奶一起为它浇水,等它长大。过了一些日子,它那嶙峋的瘦骨终于有了起色,慢慢地
松树像父亲,它不光有朴厚,还有慈父情怀。松树的孩子住得比谁都好,小松子住在褐色精装修的房子里,一人一个房间,人们管它叫松塔。  松塔与金字塔的结构相仿,但早于金字塔。人说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是受到了神的启发,而松树早就得到过神的启发。神让它成为松树并为子孙建造出无数房子——松塔。  在城里的大街上见到松树,觉得它不过是松树。它身上的一切都没有超出树的禀赋。如果到山区——比如危崖百尺的太行山区——峭岩
淘宝店铺织羽集店主,是徐娇除了演员、coser、学生等身份之外的一个,亦是将她兴趣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一个。织羽集于2016年9月正式营业,主营汉元素女装,经过近9个月的摸爬滚打,已走上正轨。在徐娇看来,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她能凭借这家店铺涉足设计、策划拍摄、推广汉服。在运营团队眼中,徐娇是这间店铺的灵魂。  徐娇念初二那年,一位粉丝送了她一本夏达的《哥斯拉不说话》,古风兴趣得以萌芽。“既然汉服这么美
金牌,对于一个人来说,既可以是鼓励,又可以是桎梏,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它,你怎么对自己。理智而聪慧的人,绝对不会把金牌挂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坠在心上。在那个金光闪烁的日子过后,他便会把金牌束之高阁,忘记它。然后,一如既往,勤练技艺,准备另一次的沖刺。
轻阖上书,书中那抹铅字散发的回肠荡气久久不散。烟波江上的故乡、气宇轩昂的帝王、闲庭信步的诗人、笛声悠扬的隐士,随历史的阵阵烟尘远去,我才发现,我似乎从未正视过它。一直以来,它似乎是电视剧里被恶搞的桥段,旅游时人声鼎沸的古迹,甚至不过是历史书上需要考试的内容,而那覆满了青苔的石阶,被雨水斑驳的门扉,我却从未思考过它的前世今生,从未倾听它无声的诉说。  “历史,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我们今天所有的生
加杜里从小就对玛雅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最终他把这份兴趣变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玛雅人的建筑时,加杜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对建筑的选址往往不怎么实际,要么就是远离河流,要么就是有好的土地不选。这引起了加杜里的好奇,他认为“玛雅人非常聪明而且是很好的建筑师,这么做一定有原因”。  为了找到答案,他尝试用玛雅人推崇的天文学进行解释,于是他对仅存的瑪雅古文献之一的《马德里抄本》中记载的玛雅星座图进行
没有公交卡,上了公交车,突然发现身上没有零钱……此时此刻,是不是满满的尴尬写在脸上?重庆市南岸区洋人街的375路公交车驾驶员张国忠用自己的细心和爱心,解决了这一问题。  张国忠说,去年一个女孩着急地上车,“師傅,我没零钱,可不可以把车费微信转账给你啊?”看着女孩尴尬的表情,张国忠让她上车,自己掏钱给她买了一张车票。没过几天,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  想到很多乘客都有这种特殊情况,张国忠决定去办理一张
热播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以跌宕起伏的剧情收获了各年龄段的关注,甚至受到很多“90后”“95后”观众的追捧热议。剧中多位老戏骨演技精湛,故事动人心魄。观众边追剧边感叹,多么真实地描写了反腐者和贪腐者之间的较量,多么深度地刻画了人性的善恶。  观众并不是只爱看古装剧,而是当下优秀现实类题材剧實在太少。古装剧霸屏、穿越剧火爆,各种“IP剧 当红鲜肉”的模式横扫荧屏,这种现象难说正常。《人民的名义》摒
2017年4月,52岁的王宁正式离开中央电视台主播台,他已经在《新闻联播》工作了整整28年。  1983年,青岛电视台第一次面向全市招收一名新闻播音员,王宁在2000多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当时,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李刚老师是面试官,他鼓励王宁,“你要是想有出息呀,就一定要考播音系。”于是,王宁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准备考试。一年后,他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在青岛电视台播了3年多新闻后,198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