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 市场经济带给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在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受利益支配,为物欲所困,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变异,导致一部分人见利忘义,为了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这些都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渠道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人们更注重功效和实惠,并在利益领域以不同的尺度看待道德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严重泛滥。人际关系的冷漠,污染了社会空气,损害了道德规范——当代小学生正是生长在这样一个不太优良的成长环境之中。
  
  2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性格脆弱,争强好胜,意志薄弱,其心理也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导致心理障碍,有的小学生成绩不好,班上没有好同伴,只能把心中的不快倾吐在周记和日记中,以求得他人的理解。
  (2)畸形家庭(单亲家庭、非正常组合的家庭、无正常生活的家庭)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3)处在生长时期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同学间的友情和感情,引起成长的烦恼。
  (4)社会道德污染、不正之风、贪污腐败等现象对小学生的毒害很大。
  
  3 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及兴趣爱好
  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希望将来能成为科学家、航天员、教师、专家、医生,几乎没有人希望长大后当工人、当农民,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家教不无关系。小学生接受能力和个性较强,有自己的主见,有时当着老师和家长也会提出种种疑问。他们喜欢校园生活,喜欢和同学交往,但有时也会显得自私,不善于合作,不会感恩。他们有刻苦学习的强烈愿望,好奇心强,但在行动上往往不够坚强,没有毅力。
  
  二、如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 重视教师的身教
  思想道德的教育,关键在于“身教”。对学生来说,持续的、稳定的身教主要来自教师。教师处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线,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教师和学生接触时的一切活动都是身教,举手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包含着道德信息。只要学生能感觉到,就会产生德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时空的,千万不要误认为,只有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活动才是教育,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2 加强自主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小学生身上存在不少弱点,比如过分依赖家长,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上进心不足,消极悲观等。学校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和智能因素;要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自信,力争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要带领学生寻找道德的力量,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感到自豪。
  
  3 强化尊重教育,培养学生关怀意识
  有的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致中途辍学;有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对他人、集体产生愤怒、抵触和报复情绪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首先,说明教师对学生付出的感情还不够,缺乏对学生的关怀意识。教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以礼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生命、学习、劳动和创造。第二,教师要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意味着理解、期待和尊重,要承认和肯定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愿望。信任,作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第三,教师要善于对学生作肯定的评价,正确理解教育惩戒的意义。表扬和批评都是尊重学生的一种形式,但批评要慎重、公正、适度、方式得当。第四,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自我克制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保证。没有自我克制,尊重学生就无法保证,也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4 重视体验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对灌输式、口号式、文件式的德育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德育为什么不能出现生机和保持活力?究其原因是道德教育不能生活化和实践化。只有重视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實践活动中感悟,学生才能把社会主导性的道德要求与自己的价值追求、主体特性相结合,促成自我身心的统一、自我与社会的统一。教师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诱发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愉悦地获取知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包括环境、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体验教育的因子,要引导学生去挖掘、尝试,提升其思想境界。
  
  5 抓好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带动思想道德工作
  我们的青少年,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和品质呢?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最起码的要求。此外,我们要重视良好道德和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学会感恩。我们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应变、解决问题、忍受挫折的能力等。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还要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地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作为任务,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优秀后备。
其他文献
马斯洛从心理学角度认为:审美是儿童的一种基本需求,儿童普遍有道德美、智育美、行为美、艺术美的需要——“只有美才能满足他们的热望。这种现象几乎在所有的健康儿童身上都有所体现”。基于这种指导思想,近年来,我校老师在创办美育特色学校过程中,努力实践教育教学的审美化,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以境美育德、教美益智、艺美激趣,从整体上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境美育德    环境的德育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正值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班主任,面对留守儿童教育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力地拿出对留守儿童教育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班主任 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获取家庭收入,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
摘要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因而德育教育必然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能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和合理渗透,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渗透 熏陶 双赢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们经常怀着无限赞美和敬畏的心情看待的东西有二,其一是星斗灿烂的天空,其二便是内心的道德规律
网络语言指的是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它起源于21世纪90年代,大多数是由谐音字、错别字改造而形成的中英文文字、字母及特殊符号的组合,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互联网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使用的人群也从年轻人、成年人扩展到中小学生。  网络语言的使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个时代特征。现在的孩子们开口“我是菜鸟”,闭口“今天又杯具了”,甚至在作文、周记中也使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都觉得作文难写,通常表现为写作没有灵感,缺乏写作素材,因此而对作文失去信心。笔者认为,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现笔者就结合自己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谈作文教学策略。    一、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摘要 青少年求知欲极为强烈,对新事物充满了渴望,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通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与创新的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氛围。  关键词 校外 青少年 科普活动 低碳生活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一个民族是否真正热爱和理解科学,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普及科学教育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强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