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保护策略优化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时雨.传统聚落保护策略优化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35.
  摘 要 以河南省平頂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这一传统聚落为例,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和文献研究,认为临沣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前,对于临沣寨的保护工作主要存在分工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管理机制混乱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多方参与,共同保护”的工作优化模式,以期保护和弘扬当地文化,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关键词 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乡村振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临沣寨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63
  中原文明是一种典型的大河文明,同时中原地区是炎黄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的传统聚落,这些传统聚落的文化沉淀尤为浓厚。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乡村发展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门领域,传统聚落在这个领域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与经验。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存在着绿水环绕、红石寨墙的传统聚落——临沣寨,其于2005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因此对于临沣寨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如何进行保护,保护工作进行是否得当等问题的考虑就显得十分重要。
  1 临沣寨现状概况
  1.1 地势位置
  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属于黄淮平原,东临紫云山,南临香山、龙山,西依石河,北临汝河。虽然临沣寨所在地地势低洼,但村寨处在西南至东北走势的埂地之上,临沣寨处在一个绿水环绕的地形中,充分体现了平原地区无山可依、人们偏好逐水而居的生活习惯。
  1.2 空间格局
  从整体上来看,临沣寨被环水围绕,寨河内有红石砌成的高大寨墙,寨墙也成环形围绕着村子,将村子严实地封闭起来,寨墙上一共有3个寨门,分别为西寨门“临沣”、东寨门“溥滨”和南寨门“来曛”,3个寨门承担着临沣寨的所有对外交通。从交通上来看,村寨内的交通大多是“T型”道路和“十字型”道路相结合,其中以“T型”道路为主,还穿插着一些小巷小道连接村内各户人家,主要道路是东街、中街和西街3条交通道路,这些交通纵横交错,将村寨进行有序的划分。
  1.3 建筑艺术
  临沣寨内存在着丰富的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多为硬山式单层或两层青瓦房,其中于清朝中晚期修建的朱氏兄弟3处宅院最具有临沣寨建筑的特点。朱氏兄弟在寨内的3处宅院互相连为一片,各个院内都开有偏门,宅院纵深连接了南北大街,都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三进是供主人及家人居住生活的区域,后院为车马院和供家中仆役劳作休息的区域,并对着北大街开有专门的大门。除了居住建筑以外,村寨内还有寺庙、祠堂、学塾及店铺等一些公共建筑有序分布。
  1.4 风土人情
  从非物质层面来说,文化的传承大部分来源于当地的风土人情。临沣寨紧邻姚庄回族自治乡,受到当地茶文化、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寨内以各种当地小吃、茶水为商品提供给来往游客。此外,根据古寨原有构造,在原酿酒作坊的地点重新整建了临沣寨酒文化艺术馆,馆内大致陈列了当地各式各样的酒文化器具,还陈列着大量的红石石磨、石磙等传统劳作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地传承了当地的风情文化。
  2 研究历程与问题
  2.1 研究综述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选取来源,分别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聚落”“临沣寨”和“遗产保护”进行题名和关键词的模糊检索,统计截至2021年1月发表的文献,选取部分所需文献,以此为基础探讨临沣寨的保护工作。根据对检索文献的分析,主要将临沣寨的相关研究分为管理机制的研究、技术层面的研究、经济层面的研究、历史文化层面的研究和区域整体发展的研究5大类。1)管理机制的研究[1-2]。主要探讨当地管理的方式,是当地传统聚落保护的长远性问题。2)技术层面的研究[2-3]。主要探讨保护规划的编制,是当地传统聚落保护的统领性问题。3)经济层面的研究[4-6]。主要探讨旅游开发的程度和底线,是当地传统聚落保护的限制性问题。4)历史文化层面的研究[7-10]。主要探讨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是当地传统聚落保护的基础性问题。5)区域整体发展的研究[4,10-11],主要探讨周边区域发展如何与其保护工作相适应,是当地传统聚落保护的协调性问题。
  当前对于临沣寨的研究文献数量多,并且研究范围较广,但都仅仅是从一方面提出问题和解决对策,并不能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临沣寨科学全面地进行保护和发展值得研究。
  2.2 研究进展
  临沣寨的相关研究可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时间节点分为2个不同阶段。在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对临沣寨主要是在历史文化层面的研究和技术层面的研究。1)历史文化层面。临沣寨的村寨内拥有大量不同时期的乡土建筑、红石寨墙的建造工艺及整体村寨的空间布局形态等,都是对中原文化的一种体现。2)技术层面。2000年以后,相关部门编制了《临沣寨古村落文物保护与发展规划》,以规划为纲领,促进临沣寨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在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对于临沣寨主要是在管理机制、经济层面、区域整体发展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即研究如何完善管理机制,达到促进当地经济,联动区域发展和振兴乡村的目的。
  2.3 现存问题
  临沣寨的保护工作虽然从未间断,但就目前来看,保护工作存在以下3个问题。1)分工不合理。不管是从政府、学界、企业和村民,保护是各方共同的目的,但当前各项分工不明确,出现了“各方都想管,各方管不好”的现象。对于村寨保护所涉及的各方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与特点,合理进行分工。2)落实不到位。临沣寨的保护规划虽然早已制定,但相关建筑和文化空间依旧没有得到好的保护,城门破旧等问题仍然存在。3)管理机制混乱。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商业化现象开始出现,临沣寨内一些餐饮、零售商贩存在无序经营的现象。   此外,在区域整体发展方面,临沣寨周边还存在着大美姚庄回族自治乡、孔雀园等相关的乡村旅游開发项目,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临沣寨的保护还应与周边区域旅游业建立联系,协调发展。
  3 保护策略
  3.1 政府主导
  政府职能部门在临沣寨的保护与发展上起着自上而下的统领作用。因此,政府在临沣寨的保护工作中应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制定各项保护政策,并监督其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保障临沣寨保护工作的合理进行。
  3.2 学界支持
  临沣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对临沣寨进行的保护工作,必须科学合理。相关学界从不同的学术背景为临沣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指导,让保护工作更科学有效地进行,从而为临沣寨历史文化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3.3 村民保护
  临沣寨虽然为历史文化名村,但仍然具有居住生活的功能,当地部分村民还在村寨内居住生活。因此,临沣寨的保护不应该只是博物馆式的保护,它的保护还应该与当地村民的自发性保护相结合。可通过向村民普及村寨的历史文化,让村民形成价值认同,树立起村民的地域自豪感,从而令他们自下而上地保护自己的家园。
  3.4 企业投入
  临沣寨的保护发展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企业的投入在保护工作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振兴乡村的有效途径,企业作为第三方,要对临沣寨的保护工作进行投资,并且在保护村寨的前提下提供相应的文旅服务,以达到宣传当地历史文化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3.5 多方参与
  临沣寨的保护与发展应该是集合政府、学界、村民、企业4方的力量进行,让政府的引导带动学界、村民和企业的加入,使学界提供支持,村民自发响应,吸引企业投入,形成多方参与,共同保护的模式,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临沣寨作为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名村,是当地传统聚落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总体来说,当地政府对于临沣寨的保护工作一直都未间断,但保护工作仍存在分工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管理机制混乱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临沣寨无疑为当地发展提供着强劲动力,因此对临沣寨的保护工作需要格外重视。对此,从临沣寨入手,通过现状调查、文献研究和问题总结等方式,提出了政府主导、学界支持、村民保护、企业投入等策略,以期发展和弘扬当地文化,振兴乡村。
  参考文献:
  [1] 鲁延召.河南古村落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及原因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290-295.
  [2] 郭汝.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乡土建筑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50-20153.
  [3] 范晓琳,苗琨,吕锐.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J].华中建筑,2011,29(2):158-160.
  [4] 李晓博,毛诗泽,白宪臣.传统古村落临沣寨的旅游开发策略[J].城乡建设,2015(7):56-57.
  [5] 李丹丹.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J].传承,2013(11):146-147.
  [6] 王中旸.河南郏县临沣寨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J].南都学坛,2009,29(4):138-139.
  [7] 袁冬颜,闫慧,徐森森.古村落的防御性分析:以郏县临沣寨为例[J].安徽建筑,2018,24(4):50-51.
  [8] 史学民,张丹,靳祥升.河南省郏县临沣寨古村落形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69-2971.
  [9] 李合章,刘书芳.古村落在寨墙营建中体现的传统营城理念:以临沣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09-12411.
  [10] 刘书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D].开封:河南大学,2008.
  [11] 王中旸.河南郏县临沣寨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J].南都学坛,2009,29(4):138-139.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张晓磊.林业工程与生态结合的方法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24):-89.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绿色生态,生态林业工程已经成为发展林业工程中的新业态。生态林业工程利用精细化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采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长远发展的理念,让林业工程成为生态的提升者。基于此,以绿色生态与林业工程的相得益彰为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态林业;绿色林
高成功,陈 光,许会会,等.农艺措施对马家沟芹菜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1,15(24):-123.  摘 要 山东省马家沟芹菜是中国芹菜空心类型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良农家品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全国第1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绿叶类蔬菜。其叶梗嫩黄、空心棵大、鲜嫩酥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粗纤维含量低,蛋白质、氨基酸和有益矿物营养元素含量高。通过研究发现,马家
徐 鑫.生态农业下农业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2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农业的概念被广泛提及,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使得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将农业环保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不仅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而且有力保障了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因此,對生态农
王 群.湘西州农产品企业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29.  摘 要 湘西州是湖南省主要农产品种植区域,近些年其依托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以湖南省湘西州农产品企业网络营销特征分析入手,剖析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制约湘西州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拓展湘西州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  关键词 农产品;网络营销;品牌;湖南省湘西州 
林柏松.县域农机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25.  摘 要 农机管理工作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县域开展农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机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及目前县域农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应策略,进而推动整体农村经济的可持
赵 强.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33.  摘 要 农业经济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可以通过农业经济政策的引导、激励和调控来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其对于现代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农业发展  中图分
李岁庆.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1,15(24):-156.  摘 要 为推进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建设与发展,利用文献资料法,对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影响进行讨论,从中发现农业技术推广不仅可以深化农业结构改革,而且还可以推动粮食产量的提升与技术示范目标的达成。基于这些研究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业中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种植业;积极
鲜玉梅.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24):-117.  摘 要 发展林下经济是国有林场针对已有林业资源进行深度的、产业化开发的新发展路径,能够带动林场经济的整体发展,使之越来越深度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而获得现代化的开发及发展。但我国的国有林场既有发展林下经济的突出优势,也有很多发展中的现实桎梏。因此立足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现状、优势,阐述其制约发展的问题所在
陈沛合,王 语,袁 娟.推进乡村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4):-119.  摘 要 耕地占用税指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当前,乡村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过程中存在宣传不到位、征收工作执行困难、征收机制不健全、征管监督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耕地占用税征收工作的稳步推进。因此,分析当前耕地
吴家德.浅谈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J].南方农业,2021,15(24):-143.  摘 要 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逆城镇化现象。逆城镇化对促进我国城乡均衡发展、破解城市病、实现城乡互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我国逆城镇化现象及其内在问题,以促进我国整体实现现代化。  关键词 城镇化;逆城镇化;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