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家德.浅谈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J].南方农业,2021,15(24):-143.
  摘 要 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逆城镇化现象。逆城镇化对促进我国城乡均衡发展、破解城市病、实现城乡互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我国逆城镇化现象及其内在问题,以促进我国整体实现现代化。
  关键词 城镇化;逆城镇化;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67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历史过程,而逆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的就业、居住、消费及投资从城市向郊区和农村地区扩展的现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逆城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1 推动逆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我国的城镇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农村的滞后发展,加剧城乡二元差异,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1]。从我国现阶段发展和具体国情来看,推动逆城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1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现阶段,我国仍属于城镇化发展阶段。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0.6%,首次超过60%大关。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63.89%,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超过80%相比,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镇化仍是我国发展主导性趋势。城镇化使得大量生产要素向城市转移。据测算,城镇化每提升1%,将带动2 000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农村发展处于严重的“失血”和“贫血”状态,出现“空心化”。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需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1.2 有利于破解城市化弊端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称,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时,标志着“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继续推进城镇化将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出现了许多特大型城市或者超大型城市。人口膨胀过度造成环境压力、交通压力、居住质量等“现代城市病”。推动逆城镇化发展,引导人口、产业等向城市郊区、村镇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化引起的相关问题。
  1.3 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
  发达国家城镇化一般出现在城镇化成熟期。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国家为了对农村工作给予更多支持,把全国2万多个小城镇(包括县城)在政策制定和管理层次上列入农村工作的范畴,体现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思想。我国要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必须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通过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实现城乡互促共进,和谐发展。
  2 我国逆城镇化现状
  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来看,逆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城乡差距大大缩减后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在城镇化率大于70%的阶段,城镇化增速趋缓甚至停滞,进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1 城市人口迁移到农村居住
  逆城镇化最明显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严格意义上说,逆城镇化是“城市人”变成了“农村人”,即不仅城市人口到农村生活、就业,户口也成为农村户口。从户籍管理上来说,除了几个特大城市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不明显。从产业发展来看,城市人到农村不论是长期居住还是短期居留、是就业还是旅游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生产要素向农村的转移,都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应该都视为逆城镇化现象。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农村独具的最大优势。城镇化带来很多“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住空间狭小等。乡村宽敞的空间、清新的空气、基础设施的改善、闲适的生活等都对城市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我国是个具有深厚农耕文化传统的国度,大多数都充满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论是虚幻的还是现实的,都推动着人们采取各种方式到农村去寻找慰藉。
  2.2 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农村休闲业等产业也将越来越有吸引力,吸引着各类生产要素转向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层面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2019年4月,中央进一步提出要“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最明显的特点是国家层面的非常规的政策干预,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推动着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聚集。这些政策、战略的出台和实施,促进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多更早地产生了逆城镇化现象。
  2.3 逆城镇化假象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现实条件制约或利益引导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逆城镇化假象。如2019年和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分别达到60.6%和63.89%,但实际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只有44.38%和45.4%。部分农村转移人口由于不能负担高房价、落户门槛过高、公共服务不健全等原因在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后又选择回到农村;国家出台各类惠农政策、农村土地带来的利益不断增厚等使得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等,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土地、房屋带来的巨额收益,使得很多城市人口愿意放弃城市户口而取得农村戶籍。这些逆城镇化假象可能会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健全、发展阶段的完成等而逐渐消失。
  3 推动逆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3.1 推动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协调发展
  逆城镇化是城镇化成熟阶段的自然表现,推动逆城镇化首先要持续地推动城镇化发展,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概念涵盖着城镇化和逆城镇化2个方向的趋势。这2个趋势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专家提出,我国城镇化还远没有完成,而且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化群,提出逆城镇化“没有大路可走”;有的认为强调逆城镇化会妨碍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这些提法可能是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历史经验中借鉴而来的,但我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时代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逆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但也不能亦步亦趋模仿发达国家的老路,被动等到城镇化完成了再来推动逆城镇化。
  3.2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后,推进农村发展的非常规战略。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及城镇化的发展,造成我国城乡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必须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瓶颈,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弥补城镇化巨大“虹吸效应”给农村带来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失,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结合发展实际,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2018—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四个优先发展”提出要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改变农村要素单项流动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4]。尤其是中央提出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5],将极大地推动逆城镇化的进行。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消除了单向城镇化带来的弊端,统筹城乡发展,使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城镇化并不是以简单缩小农村规模为目标,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结果。城市和乡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各自的优势产业,使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阶段城镇化趋势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的城市化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伴随着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流动,逆城镇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重视逆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等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EB/OL].(2018-03-08)[2021-06-20].http://www.npc.gov.cn/npc/c33925/201803/8be4622fe96642508167ffe689a1caaf.shtml.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08)[2021-06-20].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3]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EB/OL].(2019-05-05)[2021-06-2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05/content_5388880.htm.
  [4]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9-02-19)[2021-06-2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9/content_5366917.htm.
  [5]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1-06-20].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責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毛 宸.家庭农场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11.  摘 要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频频提到家庭农场,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迅速发展,其发展前景广阔,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提升了区域经济实力。因此,发展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在农村经济问题上关注的焦点。目前,家庭农场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对此,阐述家庭农场当下面临的融资困难环境,
张晓磊.林业工程与生态结合的方法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24):-89.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绿色生态,生态林业工程已经成为发展林业工程中的新业态。生态林业工程利用精细化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采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长远发展的理念,让林业工程成为生态的提升者。基于此,以绿色生态与林业工程的相得益彰为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态林业;绿色林
高成功,陈 光,许会会,等.农艺措施对马家沟芹菜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1,15(24):-123.  摘 要 山东省马家沟芹菜是中国芹菜空心类型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良农家品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全国第1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绿叶类蔬菜。其叶梗嫩黄、空心棵大、鲜嫩酥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粗纤维含量低,蛋白质、氨基酸和有益矿物营养元素含量高。通过研究发现,马家
徐 鑫.生态农业下农业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2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农业的概念被广泛提及,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使得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将农业环保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不仅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而且有力保障了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因此,對生态农
王 群.湘西州农产品企业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29.  摘 要 湘西州是湖南省主要农产品种植区域,近些年其依托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以湖南省湘西州农产品企业网络营销特征分析入手,剖析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制约湘西州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拓展湘西州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  关键词 农产品;网络营销;品牌;湖南省湘西州 
林柏松.县域农机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25.  摘 要 农机管理工作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县域开展农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机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及目前县域农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应策略,进而推动整体农村经济的可持
赵 强.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33.  摘 要 农业经济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可以通过农业经济政策的引导、激励和调控来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其对于现代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农业发展  中图分
李岁庆.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1,15(24):-156.  摘 要 为推进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建设与发展,利用文献资料法,对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影响进行讨论,从中发现农业技术推广不仅可以深化农业结构改革,而且还可以推动粮食产量的提升与技术示范目标的达成。基于这些研究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业中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种植业;积极
鲜玉梅.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24):-117.  摘 要 发展林下经济是国有林场针对已有林业资源进行深度的、产业化开发的新发展路径,能够带动林场经济的整体发展,使之越来越深度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而获得现代化的开发及发展。但我国的国有林场既有发展林下经济的突出优势,也有很多发展中的现实桎梏。因此立足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现状、优势,阐述其制约发展的问题所在
陈沛合,王 语,袁 娟.推进乡村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4):-119.  摘 要 耕地占用税指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当前,乡村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过程中存在宣传不到位、征收工作执行困难、征收机制不健全、征管监督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耕地占用税征收工作的稳步推进。因此,分析当前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