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愁别绪的温婉倾诉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昌龄之多别离诗,且常抒写离愁别绪,大概与他屡见贬谪的经历和好交游的性格有密切关系。本文对王昌龄的送别诗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王昌龄;送别诗;离愁别绪;温婉倾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称为“诗家夫子”,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特工边塞和闺怨宫怨之作”(《唐诗人行年考》),但他的送别留别诗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题材,不仅数量在各类题材中所占比重大(仅七绝就有近三十首),而且质量上也不乏上乘之作。这些赠别诗关系作者的亲身经验与感受,在旷达之中温婉倾诉出淡淡的离愁别绪。
  王昌龄之多别离诗,且常抒写离愁别绪,大概与他屡见贬谪的经历和好交游的性格有密切关系。
  关于王昌龄的生平经历,史书记载不多。在《旧唐书》王昌龄传中简单记载:“王昌龄者,进士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辞登科,再还汜水县尉。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卒。”并说他和崔颢、高适、孟浩然“皆名为不振”。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考证王昌龄曾漫游四方,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十九年,登博学宏词科,改校书郎,二十六年谪岭南,天宝元年左迁江宁丞,天宝七年贬龙标尉。足见王昌龄在仕途上屡遭贬谪且位卑职小。
  另外唐朝士风之一是交游。王昌龄作为诗人,也有广泛的交游。他不仅与当时的边塞诗人如岑参、高适、李颀、王之涣等有交谊,也与其他不同艺术风格的诗人如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有来往,他与李白不仅在七绝上并称,而且交谊很深也很动人。这些从他们互相应答赠别的诗中可以看到。如岑参《王大昌龄赴江宁》、李颀《送王昌龄》、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
  既然有了这么多的朋友,又有那么多的贬谪宦游经历,也就有了太多的离别,有了王昌龄众多的离别诗,并在离别诗中理所当然地流露出离愁别绪。但作为一个不拘小节的诗人,一个曾游历边地、经历血与火洗礼的诗人,一个欣逢盛世期待有所为的诗人,王昌龄写送别虽不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爽洒脱,但也绝不像“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茫茫”的怅惘忧愁,而是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委婉写出淡淡的愁绪,在离别孤冷的心境下折射出友情温馨的光影。
  下面就循着王贬谪的经历,结合几首诗简单谈谈。
  大约于开元二十六年,王昌龄由校书郎贬谪岭南,这次贬谪引王的话是“得罪由己招,本性依然若”(《见谪至伊水》),可见诗人出于侠者之气,耿直的性格使他或者仗义执言,或者打抱不平,从而惹祸上身。诗人此时还没有对业已显露腐败的唐王朝失去信心,而把遭受贬谪归咎为自取,因此这一时的送别诗如《巴陵送李十二》: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全诗不着一愁字,只是透过秋城、日暮、蒹葭、水云这些清淡秋景,让人感觉到一缕淡淡的愁绪而已。而在《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中更有“日晚劝趣别,风长云逐开。幸随板舆远,负谴何忧哉”的旷达,但也正是“负谴何忧哉”这种貌似无忧之中却又流露出一种忧愁,淡淡的。
  王昌龄由岭南谪地遇赦后,出任江宁丞。当时“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而“王兄尚谪宦,屡见秋云生”(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可见王昌龄出任江宁丞仍系贬谪。王昌龄对江寧丞职务并不满意,在《送韦十二兵曹》中一再说:“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并感慨“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此时的王昌龄已由“负谴何忧哉”的达观转为“向晚茫茫发旅愁”的忧愁了,他的赠别诗与谪岭南时的赠别诗读来已大不相同。如《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徘徊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诗中用孤舟、落日、空波微烟、明月、古寺、高楼等一系列常用来表离别之情的意象来抒写离愁别绪,虽也委婉含蓄,而“徘徊”“淹留”等词,却已让人感受到离别之际那依依不舍的情义和忧伤。
  再如《芙蓉楼送辛渐》一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以苍茫的江雨、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把一个如屹立于江天之中的孤山似的孤介傲岸的诗人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以一片冰心让人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
  诗人之作赠别,抒写离愁别绪乃人之常情,然而乐观自信旷达的盛唐精神时时掩映其间,即使再度被贬谪龙标尉,处恶境也未改变。殷璠《河岳英灵集》说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息”。常建《鄂诸招王昌龄张债》中写王昌龄“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午日逐蛟龙,宜为吊冤文”。王昌龄只因不矜小节就遭贬谪之冤,得公正舆论的支持同情,但诗人似乎并未沮丧也未悲伤,而是满怀信心地期望“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坚信“明主恩泽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此时期的送别诗中,诗人把离愁别绪蕴藉于对友人的同情与慰勉之中,婉转道来。如《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别友人,难免忧伤,诗人却用“不觉有离伤”刻意回避离别的伤感,三四两句诗人更用两地相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表达“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以期宽慰友人,减轻对方的离愁,字里行间体现着诗人对友人的体贴、关心,渗透着浓浓的情谊,折射出友情的温馨。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开启一节语文课和谐美妙的篇章,如何以巧妙手法将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不仅需要认真地研读思考,更加需要动用非凡智慧。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语文课导入艺术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和谐美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将中职语文课堂比做一场师生共演的舞台剧,那么课文内容的导入,则是拉开这场精彩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课堂上把“满堂灌”变成合作、探究活动化教学后,反而成了“满堂乱”。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广大教师只有掌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创新教育。  【关键词】 转变方式;转变策略;回归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让自己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但是由于先天及后天的种种客观原因,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到一些所谓的“问题儿童”。笔者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问题儿童的方法上进行了很多尝试。  【关键词】 问题儿童;不良习惯;教师的言传身教;真心的关爱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吗】A  去年开学后,我现在的班里有一个与众不同非常怪异的学生——小帅。说他怪异一点不为过,已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大都文质兼美,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珍贵的范式。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文学底蕴,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立足阅读教学课堂,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并总结出写作的规律和要领,辅以相应的写作训练,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写作;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立意要新颖准
【摘要】孩子个体的潜能培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而是一味地注重孩子们的数字化的学习成绩。美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告诉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开发孩子的卓越潜质,老师更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以老师的权威来抑制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孩子;教育;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精美的课件走进课堂,使很多老师渐渐忽视了传统的黑板板书,其实板书也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视觉呈现方式,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板书的直观、简洁、清晰等特点更有利于帮助语文刚入门的学生学习课文。因此,我认为不管在任何时候,板书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要巧妙地利用板书,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课例,阐述如何巧用板书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
【摘要】三年级语文预习指导应注意讲究情趣性,体现导向性,注意渐进性,这样才能突出过渡性特点,达到效果。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预习;环节;过渡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三年级语文预习指导具有巩固字词、指导句段预习的作用,孕伏篇章预习方法的三重性质,是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的过渡时期,也是关键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三年级预习指导效果,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讲究情趣性  
【摘要】腾冲一中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文化名校,“叠园集刻”书刻长廊就是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作为腾一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利用这份独特的校本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做到“文化名校,文化名我”。  【关键词】叠园集刻;校本资源;文化名校;文化名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腾冲一中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文化名校,“叠园集刻”书刻长廊 就是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摘要】语文牵手中职教育,就意味着语文学习的实战化方向;语文课堂应当不断地开拓第二课堂,充分重视说、写的能力,并且将说、写的能力转化为职业需要。因而语文老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实战化技巧,积极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开展模拟演练;其次要沟通课内课外,将职业化教育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联姻。  【关键词】中职语文;第二课堂;实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是以生产服务一
【摘要】在韩愈的诗学理论中李白是诗歌革新的旗手,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李诗的自由豪放是他追求的诗学理想。韩愈的诗歌继承和借鉴了李诗的浪漫飘逸和奇瑰壮丽,为中唐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韩愈;奇崛险怪;李白;浪漫飘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韩愈诗歌是中唐诗坛上的一面旗帜,其在纠正大历以来平庸诗风的基础上,继承了李白诗的自由豪放和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为中唐诗歌的发展开创了新的